野钓策(5)——河钓鲫“钓飘”不“找底”
野钓策(5)——河钓鲫“钓飘”不“找底”
本帖最后由 一画开天_663a4a 于 2018-8-18 19:25 编辑
开篇简言:我钓龄虽长,然悟性不敏,钓技不长,无缘高手。此系自己河道钓鲫常用法之总结,纯属“实践帖”,而非“技术帖”,无否定“找底”之要。闲暇之余仓促罗列,谨供缘友闲读。
闲言不叙,切入正题。
前些年河道钓鲫,钓友老杜每次都带着橡皮泥,无比认真地找着“底”。很多时候,我都开竿了,他还在那里执着地“找底”。我问他:“你找的见底吗?”他回答:“应该差不多。”他反问我:“你怎么不找底?”我答:“哪儿有鱼,哪儿就是底”。
长期坚持“找底”,肯定是一个好习惯。
我个人认为:“鱼”是动的,“底”是不动的,要让“鱼”决定“底”,而不是让“底”决定“鱼”。
既然要让“鱼”决定“底”,首先我们重新熟悉一下垂钓对象——鲫鱼。
图一:腹鳍展开
图二:腹鳍收起
图三:低头吃饵
图四:抬头吃饵
图五:鱼群状态
A、鲫鱼吃饵的基本情况
一、鲫鱼吃饵的身态
对以上图片的观察分析,可以明确以下3点:
1.鲫鱼在水中正常游动时,魚体的侧线与水底是平行的。
2.鲫鱼吃饵时的状态有3种:a.身体与底平行式吸食饵;b.低头翘尾式拱食饵;c.抬头压尾式吞食饵。
3.当饵触底、躺底时,低头吃饵;当饵悬浮时,平身或抬头吃饵。
二、鲫鱼吃饵身态的顺序推测
我查了一下动物捕食进食的习性顺序:a.保持体能消耗最小;b.保证捕食快速准确;c.保证自身安全。因为安全性不是第一选择,所以我们才能够把鱼钓上来,正如俗话说的“鱼为食亡”。
根据这个特性,可以下致推断鲫鱼吃饵时的身形顺序:
1.首先选择平身式吃饵,这种方式消耗最小;
2.其次选择低头式吃饵,这种安全系数较高;
3.最后选择抬头式吃饵,这种体能消耗大且安全系数较低。
这个顺序对台钓比传统钓魚获多,且多为下顿口作了注解。至于半路截口,三种索饵身形都有可能,但鱼都不是在底层。
三、鲫鱼吃饵身态不同时的钓法选择
1.当窝子里鱼少,只有2、3条小群进窝,或者鱼不主动吃饵时,表现为口少、轻口,鱼可能平身吃饵,这时可以采取“喂食法”、“逗钓法”,想办法把饵送到鱼的嘴边。
2.当窝子里鱼多时,特别是有多个鱼群进窝,表现为抢食,鱼会把平行、低头、抬头吃法全用上。这时候我们就是一个“快”字,争取把大部分窝子鱼钓上来,实现连竿爆护。
B、我在河钓鲫鱼时不“找底”的理由
一.所有的河道,水底都会有石块的形状大小、淤泥的软硬薄厚、杂草的疏密不一、河底的凹凸不平等状况,理论中平如一线的“底”不可能存在。既然不存在,所以我不“找底”。
二.“底”的作用之一,是让下饵触底获得支撑后,保证上饵的悬浮。但这个支撑点可能在石缝底、淤泥里、杂草中,下饵只起重力作用,失去诱钓功能。既然存在着下饵失效的可能性,所以我不“找底”。
三、由于河底高低不平,鱼不可能紧贴水底,必然抬高身体,平行向前搜索(见图六),此时距离它身体最近的悬浮饵是首选。而下钩饵是触底还是躺底,并不是关键所在。既然下钩躺、立均可以,所以我不再“找底”。
图六:乱石水底
C、我在河道钓鲫时采用的方法
我所说的不“找底”,并非漫无目的地蛮干,而是根据野钓环境的不同,预先在心中定“底”——“哪里能钓到鱼,哪层能钓到鱼,哪里就是底”,真正做到“心中有底”。
一、主要步骤
1.先测一下正中钓点水深,然后测上、下游各半米处点位水深(水流大时,左右各1米)。鲫鱼有逆流向上习性,抛竿先偏向上游。
2.把作钓饵搓粘搓紧,带双饵半水调漂,露3目即可,此法能使双饵悬浮,也可以一饵落底、一饵悬浮。
3.上移浮漂露多目让双饵到底,然后逐渐下移浮漂到露3目,紧接着继续把浮漂下移2——3cm,使双饵离水底,我称之为“钓飘”。
4.双钩带大一点的饵,向上游方和正前方定点打窝,饵随水流会向下游移动,作钓抽饵可形成弧形饵窝带,诱钓一体可降低鱼的警惕性。
5.静流时钓正前,缓流时偏上游抛竿,到位后浮漂缓慢移动,小轻顿、小顶大顿或黑漂提竿。当浮漂移到下游点位,受大线牵引会有短暂停留,稍待半分钟左右没口起竿再抛。
二、注意事项
1.不用雾化快的饵。散落的钓饵,容易偏离钓点而形不成窝,鲫鱼又特别喜欢吸食散落的细颗粒,钓鱼变成喂鱼了。
2.可适当加大钩距。下钩挂上杂物,水线倾斜后会使上钩触底,导致鱼找不到饵,或使上钩也挂底,大钩距可使上钩悬浮。
3.多移浮漂勤变化。有口不中鱼,不超3竿就要移动浮漂,每次只移一粒豆的高度,直到有口就中鱼,切莫在浮漂初次定位后死守不变。
三、一点说明
我把这种钓鲫方法称为“钓飘”,是基于调钓初始状态而言。它与钓离底、钓浮钩饵水层相对稳定不同。“钓飘”要注意随时改变长子线状态,使短子线钩饵悬停在任意水层,直至钩饵躺底,完成“全水层”搜索,提高中鱼机率,争取哪里有鱼钓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