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伍德隆

伍连德博士

2019年11月12日,北京媒体公开报道,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遂转至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并得到妥善救治。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引起公众高度关注。16日,为解除民众担忧,媒体又发布消息,称目前一名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另一名危重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正在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强调目前全市无新增鼠疫病例。
肺鼠疫为鼠疫的一种,鼠疫与霍乱一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为甲类传染病。肺鼠疫可依靠飞沫传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等,具有潜伏期短、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感染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在2至3天内死亡。
109年前发生在东北的鼠疫

鼠疫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大爆发,其中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中国。1910年10月,鼠疫从西伯利亚传至中国东北;当月26日,第一例病例报告出现在满洲里;27日,哈尔滨被鼠疫攻克,随后蔓延至长春、沈阳;11月15日,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傅家甸已开始被隔离;到了12月,东北地区疫情“如水泻地,似火燎燃”,“死尸所在枕藉,形状尤为惨然”。此时,整个东北地区人心恐慌,人们四处逃亡。
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个人,他就是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的伍连德博士。年仅31岁的伍连德受命于危难之际,被朝廷任命为全权总医官,派往东北疫区开展防治工作,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彻底消灭了鼠疫,成功控制住了疫情。
2010年4月,我调任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这一年正值东北抗击鼠疫100周年,出版社的肖叶副总编辑策划出版了《发现伍连德——诺贝尔奖候选人华人第一人》一书,使我对伍连德这个之前完全陌生的人物,以及他在10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击鼠疫战斗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有了全面的了解。
伍连德对病患采取隔离措施

到达东北后,伍连德深入疫区,凭借高超的医术和过人的胆识,实施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防疫、治疫创举:第一次打破国人禁忌解剖尸体,从而准确判断出疫情为肺鼠疫;第一次提出肺鼠疫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并发明了用于防疫的加厚口罩;主持了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对瘟疫死者尸体的焚烧;第一次通过隔离病患接触者、调动军队封城,来阻断疫情的扩散。这真是:“死亡恐怖罩冰城,无人知晓是鼠瘟。水银泻地传染快,星火燎原传播疯。临危受命判疫准,涉禁担责施爱浓。高超医术解危局,国士无双伍德隆。
2010年9月21日,《发现伍连德》新书出版首发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行。在这所当年SARS疫情最为严重医院的“伍连德讲堂”里,我在致辞中发出了如下感慨:“我们都经历过2003年的SARS疫情,感受过由此带来的万人空巷的恐慌,完全能够想见伍连德博士当时所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危局,遇到的是何等的困难。伍连德对肺鼠疫传播途径的准确判断并及时隔离病人,挑战了当时日本、法国、俄罗斯医学同行的权威;他为探究病理而对染病死亡者尸体进行解剖,为阻断疫情而焚烧全部疫情死难者尸体,都冒犯了当时中国的风俗民情;这些所作所为不仅需要创新的智慧、无比的勇气,更需要博大的胸怀、悲天悯人的大爱,以及舍生忘死的职业道德。”
我们应该记住伍连德,还因为他对中国乃至全人类的防疫工作以及医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东北疫情危机解除后,他不仅在中国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还通过不竭努力使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主权。他先后在中国不遗余力地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还创办了医学高等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与同道共同发起建立了中华医学会,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等医学刊物。1935年,伍连德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提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被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的科学家。
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现伍连德》图书
鼠疫虽然恐怖,致死率极高,但今天中国的医疗条件和防护措施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疫情的扩散与传播。据媒体报道,2014年7月,甘肃省玉门市曾有过鼠疫爆发,151位密切接触者受到隔离观察,虽有1人因患鼠疫死亡,但因医疗管控、防治措施得力有效,疫情最终很快得以平息。这次北京接受外地疫情患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此专门发布公告安定人心:“北京不是鼠疫自然疫源地,经过多年监测从未发现鼠间和人间疫情,发生本地鼠疫病例的风险极低。因此,市民不要为此感到恐慌,但有必要了解有关鼠疫的防控知识。”这正是:“久绝鼠疫今又闻,防范把控众志城。疫情知识勤科普,不必蛇影惊杯弓。
注:本文将刊载于2019年11月22日《科普时报》“青诗白话”栏目。欲阅读本人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携诗远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