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钢琴协奏曲与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三)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书单:《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聆听音乐》《西方文明中的音乐》《音乐的极境》《穿T恤听古典音乐》

第一、第二篇请关注回看……

▲萨拉萨蒂

巴勃罗·德·萨拉萨蒂是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还是熟悉的配方,“神童天团”一员,5岁学琴,8岁首次公演,后来甚至有机会为西班牙皇室演奏,获赐一把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并获资助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是当时欧洲范围内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

萨拉萨蒂的作品充满浓厚的西班牙风格和吉普赛风情,他最为人知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也叫《吉普赛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他还根据比才的歌剧《卡门》改编成《卡门主题幻想曲》《引子与塔兰泰拉舞曲》等名曲。

很多伟大作曲家都将自己的小提琴作品题献给萨拉萨蒂,比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A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法国作曲家拉罗的《F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德国作曲家布鲁赫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波兰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

20世纪世界五大著名小提琴家分别是:海菲兹、奥伊斯特拉赫、埃尔曼、米尔斯坦、柯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老师——莱奥波德·奥尔,是一位匈牙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琴皇”海菲兹

亚莎·海菲兹是20世纪美籍立陶宛小提琴家,又是一个“神童”,3岁开始学琴,4岁进入维尔纽斯音乐学院,6岁演奏门德尔松作品,8岁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11岁在柏林登台演出……海菲兹的小提琴演技几乎到了“孤独求败”的境界,有一种君临天下的王者气质,人称“琴皇海菲兹”

海菲兹的演奏向来以精准著称,据说海菲兹17岁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当年红极一时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在台下听完后感慨地说:“我们不如在膝盖上将小提琴打碎,回家耕田去吧。”梅纽因也曾感慨说:“他是小提琴家眼中的小提琴家。”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前苏联著名的小提琴家,又是“神童天团”的成员,5岁开始学琴,天赋可能没有海菲兹那么好,但是他的小提琴演奏具有惊人的表现力和精深的技巧,被誉为“莫斯科的帕格尼尼”。奥伊斯特拉赫深受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的影响,与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格拉祖诺夫等苏联杰出的作曲家均有交往。他还曾与美国小提琴家梅纽因合作,在莫斯科演奏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成为当时的一大盛事。

▲安妮·索菲·穆特

安妮·索菲·穆特是德国小提琴演奏家,从小就被“指挥帝王”卡拉扬挖掘培养,被认为是继承了最纯正德奥血统的小提琴演奏家,被誉为“小提琴女神”。穆特13岁就跟随卡拉扬带领的柏林爱乐乐团,录制了很多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非常擅于演奏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作品。

▲《遥远的救世主》

关于穆特,我们可以多说几句。此前,我曾向大家推荐过一本书《遥远的救世主》(曾拍成电视剧《天道》),书中提到过穆特的《流浪者之歌》,丁元英认为穆特拉的只算的上是一个“好”字,冯世杰质问:“为什么?”丁元英说:“同一首《流浪者之歌》的曲子,以穆特与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相比较,穆特诠释的是悲凉、悲伤、悲戚,弗雷德里曼诠释的是悲愤、悲壮、悲怆,不一样,穆特多了点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点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

丁元英接着说:“海菲兹是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但是单就《流浪者之歌》这首曲子,他的诠释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也许他太在乎技艺精湛了,反而染了一丝匠气,淡了一丝虔诚。以他们三人各自演奏的《流浪者之歌》相比较,我觉得穆特是心到手没到,海菲兹是手到心没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甭管丁元英评价的对不对,但这本书或电视剧还是值得在这里向大家推荐的。

维多利亚·穆洛娃

维多利亚·穆洛娃是俄罗斯小提琴家,“神童天团”一员,先后赢得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芬兰西贝柳斯比赛和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第一名。穆洛娃的老师是20世纪五大著名小提琴家之一的莱昂尼德·柯冈,柯冈的小提琴技术可是比肩琴皇海菲兹的。穆洛娃一直在深入钻研巴赫的作品,且擅长演奏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后来,穆洛娃与郑京和、穆特、美岛丽等人一起,被誉为20世纪后期最杰出的女小提琴演奏家。

四、世界顶级音乐赛事

柴可夫斯基大赛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并称世界最权威的、最顶级的三大古典音乐赛事。

柴可夫斯基大赛是为了纪念柴可夫斯基而设立,每四年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举办一次,第一届比赛始于1958年。获得过该赛事金奖的著名钢琴家有:范·克莱本(美国)、阿什肯纳齐(苏联)、格里高利·索科洛夫(苏联)等。

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从1927年开始,每五年举办一次,在肖邦的故乡波兰首都华沙爱乐厅举行,历届获奖者都是最为顶级的钢琴家,比如1955年的亚军阿什肯纳齐成为了日后著名的钢琴家和指挥家,季军傅聪日后也获得“钢琴诗人”的美名。

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由1929年成立的“伊丽莎白王后音乐基金会”主办,地点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第一届为小提琴比赛,由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获一等奖。第二届为钢琴比赛,之后中断过一段时间,1951年重新举行。此后,按第1年钢琴、第2年小提琴、第3年作曲、第4年休整的次序循环举行。

其他知名的顶级赛事还有,波兰的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芬兰的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等,均是每隔五年举行一次。

未完,请关注看后续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