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彭拥军:匠心

匠  心

文/彭拥军

在技校工作的我平常总是很忙,经常是早出晚归,去母亲那边请安、看望也就跟稀少。有时一两天,有时甚至一周。在今年这个抗击冠状疫情不能外出的日子里,我照顾母亲的日子就多了,每天都去一、两次甚至更多。每次去,在母亲院子里总能听见隔壁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或丝丝的电钻声。我问母亲,什么声音,母亲说,你佘叔在做二胡。二胡?做二胡?二胡可是乐器啊!那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啊!昨天早晨,忙完母亲那边的家务活,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迫不及待地走进佘叔的世界里。

佘叔在工作间,果然是制作二胡!!!看我进来,他很高兴,给我介绍他的工作间。我看他的这个地方有点类似于现在技工学校里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就是给某一方面有特殊才华的技能大师专门开启的一个教学教改研究的地方,那里面设备工具材料应有尽有,而也只有首席技师才有这个待遇,并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记得佘叔在机械厂就发明制作过卷管机……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节约了原材料,曾经轰动一时。若他现在在学校工作的话,完全有这个资格。参观他现在退休后自己开辟的这个空间时,佘叔给我讲述了二胡的制作过程,要有几十道工序。问及他何时开始制作的,他说,在17、18岁时他就开始行动了!那时在农场的一连,那时条件简陋,从选料到加工,原来都是纯手工打造。后来到了机械厂,接触了车床……,他受到启发,一些东西用车床加工,好多零部件才轻松了许多。而现在退休了,用车床不方便,他便自己制作了简易车床,并不断改造,直到现在用着得心应手。这就相当厉害了!这就是发明创造啊!问及有没做好的成品?佘叔带我走到了他的住处。

一进大门,外间鱼缸里他养的的鱼游得跟欢畅。进了客厅,映入眼帘的是西墙上挂的六、七把二胡和板胡。我说,您做了这么多,为卖么?他说,做着玩呢,有人要也出手。实际上投资的远远比收益的大多了,不在于挣钱,就是个爱好!我很惊讶和钦佩他的境界!墙下面挂的是毛笔,他说,没事了也练练字。写字台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一些本关于设计方面的书籍,房子东边几层架子上分别养的绿植生机勃勃。我说,您做了这么多,为卖么?他说,做着玩呢,不图挣钱,有人要也出手。实际上投资的远远比收益的大多了,不在于挣钱,就是个爱好!我很惊讶和钦佩他的境界!我说佘叔,听说你会拉二胡,能否给我拉一段啊?他说,好啊!我拉的不好,你凑合着听听啊!我说,您谦虚了!于是他取出一个黑包装袋,说,这是他做一个精品,不,极品!我一看,果然!这把不同于墙上挂的那几把琴头没有雕刻的,这把的琴头雕刻的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龙口里含的珠子还能活动呢!打磨得很光滑,油漆得很精细。说,真好很!不愧是极品!取出来二胡,他坐在凳子上,他的妻子坐在旁边织着毛衣,一起欣赏佘叔的表演。他邀请我坐在房子北边的沙发上,然后饶有兴致地给我拉了一曲熟悉的《一壶老酒》,琴声一起,满屋活跃!真是抑扬顿挫,如泣如诉,喜欢音乐的我差点跟着唱出来了,为不影响他,我在心里面默默跟他的旋律唱着:

现在,已经退休的75岁的他,不甘寂寞,由着心情已经做了30多把二胡了!我问他,做一个得多久,他说连续不停得3、4天,我现在是退休了,找个干事。听说我写毛笔字,他欣然送了我一个很大的搁置毛笔的笔山!听他说在一连时做过扬琴,而扬琴就更复杂了!因为他的心灵手巧,细心和耐心,加之追求完美,所以做的二胡和市面上卖的几乎看不出什么差别,甚至比有的还漂亮许多!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就是现在国家弘扬的大国工匠里要的匠心么?!愿他为世人打造出更多更加完美的精品、极品!愿他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作     者     简     介

彭拥军,笔名,信天游,男,1972年8月生,陕西澄城人。现任陕西省机电技工学校焊工实习指导教师,焊工技师。大荔县文昌书画院会员、大荔县诗词协会会员、大荔县作家协会会员。酷爱诗词书法、对联朗诵、写作收藏,喜爱唱歌跳舞、编写小品剧本并导演。爱好文物,逢博物馆必看。钟爱优美文字,享受读书时光,常怀感恩之心,喜用歌声音传递内心情感,善用文字表达喜怒哀乐,爱用手机镜头记录生活的精彩瞬间!作品曾在同州网、《大荔诗词》、《陕西农垦》、陕西技工教育网发表。

(0)

相关推荐

  • 汉诗选刊||雁西/乐冰/陈波来/许燕影/冯椿/佘正斌/冷阳/王辉俊/苗红军/韩芍夷/彭桐

    <海诗刊>成员诗歌作品选辑 像晨雾一样亲吻这个世界 ◎雁西 这晨雾,是你的吻 吻过了我的谷穗,我的菜地 尤其,我出生的小村庄 最深处的灯,也是 最明媚的土坵,那些正在 落去的桃花,和开得正 ...

  • 【大荔文苑】彭拥军:农场要通天然气了

    儿时在澄县的新城村老家,从记事起到上完小学四年级,每天放学回家,母亲她们若没把饭做好,坐在地活前拉风箱的事,无疑就是我的了!干锻工的父亲,为了补贴家用,在我儿时起,就支起炉子,和伯父.叔父他们一起烧火 ...

  • 【大荔文苑】彭拥军:麦子黄了

    麦子黄了,让我想起童年无数难忘的时光. 那时,我生长在农村. 天麻麻亮,我就被祖母叫起来,说"龙口里夺食哩,赶紧起来到地里走,不敢睡懒觉",我揉着惺忪的眼睛,不敢抗拒地跟大人去地里 ...

  • 【大荔文苑】彭拥军:母亲的生日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母亲的生日,母亲的生日很好记的,也就是农历小年过后的第二天. 今年母亲的生日,我起得比较早,大约八点钟吧,匆匆洗漱.吃饭后,便去超市给母亲买了龙须面,然后母亲住的地方,给她奉上,并给了 ...

  • 【大荔文苑】彭拥军: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文/彭拥军 我的父亲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他是一位非常刚强的父亲,又是一位我们老家十里八村.和农垦大院里认识他的人,都知道的十分孝敬老人的人. 父亲在他14岁时不幸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

  • 【大荔文苑】彭拥军:当麦收遇上六一

    当麦收遇上六一 文 /彭拥军 每年麦收季节,都与六一儿童节美丽邂逅. 每每看到此类关于麦收的图片,无不勾起我儿时的一幕幕难忘的回忆!如今机械化作业,打麦场上,再也难以看到农村人工镰割.捆扎.拉运.摊晒 ...

  • 【大荔文苑】彭拥军:我的奶娘

    我的奶娘 文/彭拥军 我的奶娘是我伯父的妻子,在老家澄城县那里,我们叫娘.因为我出生后,母亲几乎没有奶水,大多时候是吃我娘的奶的,所以,我娘也就是我的奶娘.她是没生我但是和我母亲一起呵护.抚养我长大的 ...

  • 【大荔文苑】彭拥军:师恩如山

    师恩如山 文/彭拥军 除了入门师父陈叔,还有一个对我影响最大的人,那就是我第二个师父--王西运叔叔(我一直这么称呼他).那天我骑电动车从农场去县城去看他.一路上车流如梭,特别到了城里,更是车多人多,叫 ...

  • ​【大荔文苑】彭拥军:因为秦腔

    因为秦腔 文/彭拥军 母亲喜欢秦腔,不论听.看秦腔,都觉得是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听流行歌.追剧.上网打游戏一样痴迷. 如今67岁的母亲,现在已经是头发花白了.听她讲,儿时,年轻时,她在老家农村,而那时 ...

  • 【大荔文苑】彭拥军:疫情之下.......

    疫情之下........ 文/彭拥军 一个新冠病毒肺炎,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生.改变了理念.更改变了不少规则.也检验了不少-- 就拿教育来说,原来是开学了嫌娃迟迟不去学校报到,家长训.老师催,现在是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