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深扒蜀国灭亡的真正原因

蜀国之所以灭亡,应该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部分的。

内部原因:

在蜀国内政方面,谯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他直接向刘禅提出了投降魏国的建议。那么谯周又是何许人呢?为什么他会劝刘禅投降呢?

可能大家对谯周的认识是通过他发表了《仇国论》和劝刘禅投降这两件事。谯周生于书香门第,幼年丧父,但受父亲的影响,谯周自幼勤奋好学,饱读经书,知晓天文,给人一种博古通今的学者的印象。而且据史书记载,谯周他身材高大,和关羽有一拼,而且又其貌不扬。所以,第一次见到他的人都会笑,就连诸葛亮都忍不住。他是有偶像的,这个偶像就是诸葛亮。

那么谯周有多崇拜诸葛亮呢,举个例子,234年八月,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后主刘禅下诏禁止大臣前往奔丧,但是谯周行动非常迅速,很快就到达了前线。谯周就成为了唯一一个为诸葛亮奔丧的蜀国大臣。虽然他很敬重诸葛亮,但是他却反对蜀汉的政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巴西西充人谯周和广汉人彭羕,蜀郡人张裕,梓潼涪县杜微,巴西阆中人周舒,蜀郡成都人杜琼都是益州土著。在诸葛亮时期,远征北伐,需要大量的军费,但是诸葛亮又不肯加重小民们的负担,自然是让这些土著富商豪强们出钱出力最多。更何况他们只有奉献没有回报,而且刘备信任和重用的基本上没有益州人。益州集团可能是刘备这边最低的一个级别了。这让他们怎么能不恨呢?益州集团的人认为土地是我们的,钱是我们的,你现在还不重视我们。那好办。谯周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继任的时候,发表了名为《仇国论》的反战宣言,明确表示对北伐曹魏的强烈不满,并称如果继续穷兵赎武,势必会自取灭亡。这是益州集团对蜀汉当局的公开叫板,但是谯周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他的言论还广为流传,其实人们当时都盼望着曹魏胜利,蜀汉灭亡。毕竟跟着谁都是活,为什么不去活的更好一点呢?

有数据显示,刘禅投降时,蜀国共有家庭二十八万户,人口九十四万人。然而军队却有十万,各级官吏则有四万。也就是说,九个人就要养活一个士兵,七户就要供奉一个官吏,蜀国人民实在负担不起。

另外,益州集团在政治上受排挤,经济上受剥削,法律上受制裁,仕途上看不到希望,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盼望曹魏大军早一点来解救他们。

外部因素:

刘禅身边的宦官黄皓以“妖言惑众”著称,甚至还排挤姜维。以至于,逼得姜维到沓中种地去了,不敢轻易回成都。于是,魏国抓住了“姜维不在前线”这一有利时机,,便做了准备趁机伐蜀的谋划。

各种事实说明,导致蜀国灭亡的外部原因是蜀国中央指挥不利。当钟会要在关中治兵时,姜维就上书刘禅要求加强前线和汉中的防御。但是刘禅没有当回事。直到邓艾,钟会等人分兵三路南下伐蜀时,刘禅才醒悟过来,派了廖化等人去协助姜维。但是为时已晚,钟会大军一路凯歌,攻下了汉中。不过在邓艾大军到达成都之前,刘禅还是有机会的。南中督霍戈请求支援诸葛瞻,但是刘禅不许。从这里可以看出蜀国在危急关头。中央指挥不利,也造成了蜀国灭亡的最大外部原因。

所以,不管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因素,蜀国的灭亡似乎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程度了,既无民心,也无能力。

也许直到最后投降,刘禅都还在梦里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