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太同城化”加速 太仓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未来之城”

始建于1921年的沪太路,是上海通往江苏的第一条公路。一百年后的今天,沪太路已成为苏州太仓市“融入上海”战略的重要通道之一。历经百年风雨的沪太路,促进了城市间的互融互通,也昭示着“沪太同城”的美好愿景。

6月28日,“百年沪太路 启航新征程”沪太路建成百年纪念展见证了上海和太仓两座城市的融合发展,也展示了太仓“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不懈努力和优异成绩,并以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百年沪太路,见证两地发展历程

沪太路自筹划开始铺设至今已过百年。回首往事,这条公路不仅仅承载着沪太两地民众的记忆,更记录下这片土地百年来的发展历程。

随着上海的开埠,很多太仓人到上海经商创业,沪太两地民众往来频繁。然而从江苏太仓浏河镇到上海,只有一条顺着田埂的小路,大大影响了两地人员之间的往来。

当太仓同乡会成员朱恺俦一提出在上海与浏河之间修建一条公路的构想,旋即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与支持,筑路计划得以确立。经充分商讨,确定所建公路名称为“沪太公路”(简称“沪太路”),成立“沪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沪太路建成通车时,沿途乡民聚集公路两旁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上海与太仓之间旅客往来便捷,一改以往水陆换乘之苦。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大门的开启,太仓与上海的往来交流进一步密切。太仓与上海地域相连,往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太仓企业正是在自发对接上海过程中,招引来了人才,攻克了技术难关,打开了国内、国外市场,逐步成长壮大。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浦东大开发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太仓受到上海改革发展影响力的辐射日益强烈,与上海间的往来和合作交流,也逐步变成政府的主导行为,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思路。

抢抓新机遇,推动沪太“率先同城”

近年来,太仓的产业发展积极对接上海,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太仓落户,催生了大批“跨省上班族”:生活在上海,每天“跨省”到太仓上班,过起了双城生活。

2009年12月31日,沪太快线朝阳路站至嘉定北站开通,使得太仓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实现了无缝对接。近年来,太仓从接轨上海到融入上海步伐加快,交通互联深入推进。目前,太仓市已开通对接上海轨道交通的沪太快线5条,省际客运班次及公交线路也在持续加密中。

如果说,沪太公交客运代表着连接两座城市的交通1.0时代,G15沈海高速则进入了2.0时代,而去年开通运营的沪苏通铁路更是将“沪太同城”跃升到了3.0版本,从太仓出发26分钟可到达虹桥枢纽。

沪苏通铁路中的太仓站、太仓南站,分别位于太仓市规划建设中的娄江新城和科教新城,将成为太仓市开放再出发的新门户,放大沪太同城效应、强化太仓地处长三角“C位”的新地标,是对“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生动诠释。

当前,太仓正与包括均瑶集团在内的上海各界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推动区域产业、金融、教育、科创等同步谋划实施,推进太仓城市能级进一步跃升。太仓均瑶世外国际融合教育项目将先行开展,项目位于娄江新城,建设包括幼儿园、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项目总投资约7亿元,计划2021年12月底前开工建设,2023年6月底前竣工。

瑞金医院太仓分院项目位于太仓娄江新城,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全面纳入瑞金医院一体化管理体系,力争打造成为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型、创新型、示范型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

“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是太仓市的城市新名片。上海下一站,指的是太仓和上海距离很近,无缝对接,出上海“下一站”就到。下一站上海,指的是太仓的发展目标,进入高铁时代,太仓要全方位学习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太仓正持续做优“融入上海、以港强市、对德合作”三篇文章,趁着共建大虹桥“朋友圈”的新机遇,全力推动沪太“率先同城”。

启航新征程,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作为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市,太仓正加快构建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支撑、水路为纽带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公铁水齐头并进、江海河互联互通,以沪太立体式交通对接网络,支撑太仓深度融入上海、在推进沪太交通互联互通上按下快进键,实现打通断头路、接轨大上海。

公路建设方面,太仓市目前已开通对接上海轨道交通的沪太快线5条,太仓与上海之间的7条“断头路”打通任务也已纳入太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省际客运班次及公交线路也在持续加密。

轨道交通方面,6月28日,闵嘉太线正式开工。闵嘉太线是国内首条跨省市域铁路,将进一步加强沪太同城的步伐,强化“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城市标识,并将与沪苏通铁路、南沿江铁路、北沿江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等一起,构成“5+1”轨道交通网络,使得太仓成为江苏入沪的重要枢纽门户城市。

水路发展方面,得益于水上交通一体化的推进,太仓港的发展也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在去年沪太通关一体化全面落地的推动下,太仓港与上海洋山港实现“联动接卸”,成为全国率先实现跨省通关一体化的港口。太仓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集装箱干线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省港口第一位。

处于沿海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上的太仓,就像是拉满了弓上的箭,蓄势待发。近年来,太仓充分发挥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和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区域的综合优势,主动融入、加快对接,大步迈出“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全面对接“一带一路”重要港口城市,进一步打开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构建联系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两张航线网络,畅通现代流通体系和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更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去年,沪苏通铁路的开通,使太仓市区与上海虹桥枢纽实现了半小时通勤。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处于北向拓展带的太仓,毗邻虹桥商务区,具备良好的港口和陆路运输条件,新型国际贸易初具规模,协同发展空间较大,是长三角发展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将成为“大虹桥”“一核两带”功能布局的重要一环。

绘就新宏图,科创高地实现产城融合

顺应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时代趋势,站在提升城市能级、深度融入上海的战略高度,规划建设娄江新城的宏伟构想应运而生!这座未来的城市也是太仓城市的未来,成为太仓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桥头堡和先行区。

今年4月,娄江新城规划发布。太仓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将娄江新城建设成为“长三角中德合作示范区、临沪智能制造集聚区、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区、虹桥商务核心配套区”,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德创新城”。

作为把握城市未来、提升城市能级的历史性工程,娄江新城已然是太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前沿阵地。未来,娄江新城将是沪太同城化的综合性价比最高地、太仓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城”。

实际上,在娄江新城重大战略完全铺开之前,太仓已经是一片德企高地,从1993年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再到2019年舍弗勒新基地在太仓动工,这里已经汇聚了380多家德资企业,是中国集聚德资企业最多的县级市,这些企业一年的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站上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正在建设的“中德创新城”将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中德合作、自主创新等战略机遇和国家任务,重点发展10大主导产业,超前谋划5大未来产业,形成3大产业集群。围绕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的布局定位,太仓将培育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积极参与上海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航空制造产业集群以及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建设。到2025年,太仓德资企业总量将有望突破500家。未来,太仓市将建设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德高科技产业园,打造对德合作的全国标杆示范园区。

伴随着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的加快推进,娄江新城的科创核心板块——科教创新区建设也将启动。依托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两所知名大学,科教创新区将布局科创产业,建成太仓的“创智谷”,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