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精读(5)信徒的诞生

论语(5)信徒的诞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我们回头来看思考什么是世界观?

这个问题看似很大,其实也很小,比如,一个人从小成长过程中,你问自己几个问题:

一是你相信过什么?

二是你害怕什么?

三是你有什么东西是可以随时舍弃的?

我学论语,是什么原因?因为我们与人打交道特别的难,感觉这个学问需要加强,就会看很多的书,看到最后,发现古令中外,不管你多么高深的学科,只要你是研究人的学问,最终都会直接或者间接指向孔子,你绕不开。

人向别人布道,想要让一个人相信你的观点,你去试一下就知道是非常难的,有个综艺节目叫奇葩说,找了一些特别能说的一群人互相辩论,你会发现那些观众,一会儿听这个人说得有道理就投了这个人票,一会儿听那个人说得有道理马上又投了反方的票,观众不停的变化,这些观众都不是某一个辩论者的信徒,辩论者自己也只是根据正反两个观点,提出各种理由和假设,没有真正的去建立自己的思想框架,以便于招来哪怕一个信徒。

那么为什么孔子会有那么多的信徒,甚至在他离世百年后,千年后,一个只是读了他的文章,就成了他的信徒了呢?

这些成为他信徒的人,终生不会被别人的观点所改变,哪怕你的诡辩再厉害。

曾参是孔子的最小的弟子,从小博闻强记,过目不忘,过耳则记,所以他能把孔子的思想碎片,一点一点的都组织起来,留给后人,他一生献给了组织其师父文化遗产,所以他全身心都能表现出自己是孔子的忠实的信徒。

不管你是谁,你靠什么去吸引别人,你再牛逼,你发展一个忠实的信徒看看,全世界都反对你的时候,他愿意为你的思想价值而去死。

上一章孔子说,巧言令色,你虽然可能忽悠几个人,但是这些人不会在关键的时候与你共进退,共生死。

我们今天创业,为什么很难,因为我们很难让别人死心踏地的认同。一个人创业越成功,周围认同的人肯定也非常多的。

老板开了一个公司,都希望自己能招到勤奋的员工,但是老板发现这只是理想化,就想着要提升效率,想着要结果导向。

一些老板就开始走捷径,每天学的是什么,如何巧言令色让员工死心踏地为自己干?

人组成的社会,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贪婪与恐惧的信徒。

所以孔子把这个称为人不知的正常现象,当大多数人没有开智慧,处于人不知的状态,老板要想做大事,第一件事要的是修身,提升自己,把自己弄得像个人,然后再想着怎么让员工为自己拼命干。

曾参说我日三省吾身,这是他的一种至诚的态度,做到仁,是天底下极难的事,能做到的古往今来就没有几个,所以曾参说,自己要日三省吾身。

第一“省”说,为人谋而不忠乎。

你给别人出谋划策,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出馊主意,更不难坑人家,就是你说的每一句话要有意义,不能信口开河。

人都有好为人师的冲动,为什么呢?

你看看所有上过金融课程都喜欢给别人推荐股票,而且一套套的,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组成的投资团队都能破产,你一个普通的读几本书的就自称股神,这就是与人谋不忠,喜欢信口开河。

一个资询师去给别人做资询,靠什么呢?

基本上咨询师都是乙方,他们其实决定不了甲方的胜负,所以咨询师最厉害的技能是做方案或者做PPT,因为方案才是决定因素。

与人谋,而不忠,这就是不是说你故意给别人制造混乱,比如你让别人公关,你想制造公关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承认错误,但有几个人愿意放下脸面承认自己做错了,那么甲方怎么办?大多数时候就是听那些馊主意,比如出来和别人解释。

会议室里两方天天在一起工作的碰到大问题都解释不了,吵翻了天,在媒体上给大众解释,有几个人会听,你只要一开口解释就输了,但是大多数品牌,大多数遇到问题的,还是喜欢解释。

剩下的就是删帖,你干了这么多不忠于对方的事,没有办法,因为甲方根本不可能道歉,只能出馊主意,这就是与人谋而忠。

曾子一生为谁而谋?为儒家而谋,他是继往圣开绝学的,他为孔子而谋,所以他首先必须成为孔子的信徒,绝对相信没有任何怀疑,把每一个思想吃透并且发扬下去。

二省是:与朋友交而不信。

这个标准并不高,朋友是什么,与你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听就能明白对方境界,而不需要向对方布道。布道就是学生,能放下自己,与朋友相交,听到别人比自己厉害的观点,马上起身相拜这是与朋友交有信,丢掉一切本身内心里保留着的那些人性弱点,全身心想着价值观的问题。

你有没有表现出自己不像个信徒,比如你信佛,你公开吃肉,那么就叫不信,你和佛教的同道在一起大谈吃肉的快乐,这当然是不适宜,这叫不信。

不信,就是你有一次把自己拨高过,你认为自己都比自己信仰的那个高人还要高,甚至认为自己超过了自己的老师。

比如王阳明说自己是儒家,他开创的心学是儒家,但真的儒家却认为心学不是儒家,因为他的言语中有很多与儒家相反的理念,不承认儒家的道德审判,就是不信了。

曾参是孔子的关门弟子,年纪非常小,他拜孔子为师的时候,很多师兄都闻名诸侯了,曾子能告诉自己与朋友交重点是什么?

重点就是学而时习这个孔子一开始说的那三个要点。重点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信徒。

很多人不明白与朋友交最快的路径是什么?两个人相互了解,需要非常多的时间,中国人有句话说日久知人心,为什么要日久,因为一下子看不出来对方是好是坏,但是假如这个人是信徒,你就马上知道了他的大多数的情况下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待人接物的方式。

是否接受就看你自己价值观是否相符,所以与朋友交,信什么就是尺度,你能把哪些重大的事件交给对方,就在于你能信任他多少?

古代为什么有很多人会把自己的最大事托给一些素不相识,从未谋面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是个儒家高人,可以信。

曾子交的朋友,那必须有一条就是你必须是孔子的信徒,你不是信徒,那只能点头而以,不可能成为朋友。

对方是既然是儒家信徒,那么曾子自己肯定要注意又注意,他是忠实的信徒自然不能做错。不能让自己朋友对自己有任何误解,当然也不能让自己的学生,那些信孔子学问的人有任何不信。

你和一个信佛教的人交朋友,你不信佛教,人家会怎么看待你?当然只是把你当成施主,换句话说就是割韭菜的。但当你表现出自己是一个佛教徒,人家马上就会换一个同道的态度对你。

我有一次去南京的金光寺拜访主持道生法师,早上吃早饭的时候有个细节,上桌子上放了一盆烤芋头,一桌子上有几个佛教的师父,他们吃的时候把那个皮给剥了,我因为心态放松,拿着就吃,是带皮吃的,道生法师看到了,马上起身对我合十拜了三下,喊我一声师兄,为什么呢?

因为佛教里讲没有分别心,吃的食物不看色香味,只要干净的就都能吃,我连皮带肉一起吃的样子就是佛家对食物态度,法师马上把桌的皮也拿起来全吃了。这是信徒的自我要求。

同样的儒家的信徒,也在一个核心:“信”之上,因为信而行,你要全身心相信照做去修自己,这才能表现出你是一个真正的信徒,所以当你一个儒家人,与儒家朋友相处,你有没有表现出不像信徒的样子,这就很重要,这是学而时习的核心要义。

处处皆修身!

所以你发现这就和后面一句连贯起来了,很多人解释这三句,用言而有信,忠人之事,温故知新来浅浅解释,这肯定是包含了这三个方面的含义的,但儒家之所成为一家,而且是曾子这里论语得以传播和光大,其核心要义,大家不能忘了。

你首先要成一个儒家的信徒才能谈你能学懂论语,我们常常看到很搞笑的事,一些老师自己在教别人论语的时候,还没有开始说,就批评起孔子来,你不是信徒,怎么能懂人家在说什么?

你批评佛教吃素,怎么能理解其通过吃素而培养出的那份内心的慈悲的力量?

批评孔子老朽,怎么明白儒家的大仁?

三省传不习乎?

这里三句是相联系的,到传不习乎,就更简单了,曾子生怕自己是一个知解宗徒,就是一个照着字面意思去传播儒家思想的播客,一个复读机。

曾子想要做的是把孔子先师说的东西做一遍,理解了才能很好的传承下去,所以他本质上也是一个教育家。孔子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一个知解宗徒不是信徒,这有本质的区别,我曾问过一个佛教大师父,为什么一些和尚可以结婚?而另外一些人不可以?

他对我说,那些结婚的是法师,和社会上的律师一样,他们把这个当成一个职业,但他们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他们就像解释法律的律师一样,是解释佛法的法师,所以他们都是知解宗徒,佛教精深的教义他们是讲不出来的,也不会懂的,但他们对于普及佛法还是有意义的,所以这些人是法师。

曾子编论语,他肯定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儒家的法师,他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儒家圣者,所以要每日三省。

我曾参会不会成为论语的一个知解宗徒,只是传话筒,把先师孔子的话给传下来,当然不能!

我要去实践,按先师的要求把能做的做的,而且有限的人生里决不能懈怠。哪天都要问一下,自己是不是满足于做知解宗徒。

这是真正的信徒,信徒,不仅体现在学习,相信,而且更体现在要把先师没有做完的事继续下去,不惜舍生忘死!

中国没有几个人懂:向雷锋学习!

这几个字的真正内涵,因为雷锋才是真正的信徒,不仅在学而且在行,为此不惜舍生忘死的去践行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

这和曾子的态度是一至的,传不习乎,就是假的信徒!

当一个信徒把这个三点做到,这个人就自然而然有了坚定的行为规范,明确的人生目标。

(0)

相关推荐

  • 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除了老子和孔子,另外一位是谁?

    人们常常会说"三教九流",其中的"九流",指的是秦汉时期出现的九种学派,它们分别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农家.名家.墨家.纵横家 .杂家.而"三 ...

  •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儒家文化的「忠恕之道」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上一篇,我们读到了孔子心中成大事者的两个特征: 一个是话不要说太满,但行动要努力,要敏捷,言能顾行,行能 ...

  • 穿着汉服游尼山——儒家至圣地,一日阅千年

    前言 说说这次旅行 生长于齐鲁大地的我,受家庭的传统教育影响,对于孔儒思想,自是从小便耳濡目染.如今而立之年,对于孔孟之乡-- 曲阜 ,一直心向往之.早年间, 曲阜 的"三孔"旅游 ...

  • 梁恕俭在浙江执教《论语十二章》

    借<亚洲雄风>调,唱<论语> 至圣先师,名字叫孔丘:至圣先师,语录永不朽: 至圣先师,杏坛始布道:至圣先师,儒家开潮流. 温故而知新,寓教于乐忧:论语十二章,儒家文化著春秋. ...

  • 【对联赏析】联题孔子

    联 题 孔 子 出  题: 张新阶 简   评: 王书文 组稿:罗春安  胡孙文 本期是联题孔子,面对这个大题,一想到老夫子庄严的容貌和高大的身材,特别是其博大精深的学说,真认人有高山仰止欲语迟疑的感 ...

  • 儒家人的入世情怀:谨慎地对待现世的事情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我是武灵遥~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孔子谨慎的三件事:斋戒.打仗和生病 子之所慎:齐.战.疾. <论语·述而第七& ...

  • 公共基础知识:儒家五大圣人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但最后儒家成了我国的正统文化思想,可以说儒家的思想是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由于儒家的封建统治者眼中的特殊地位,孔子及其门人与再传子弟,被后世帝王封公封圣,享受了莫大荣誉.而儒家有五 ...

  • 《论语译注》是如何诞生的 | 中华,妙BOOK言第三期

    <中华,妙BOOK言>第一期中华故事环节我们讲了收获无数荣誉的<万历十五年>,这次我们来谈谈阅读<论语>最佳入门书--<论语译注>.销量超270万册.获 ...

  • 论语精读(9)再说人为什么要学而时习之

    人为什么要学而时习之? 我叫刘安伦,首先向古代的先贤致敬,感谢先贤们留下这么丰富的文化传承. 今天说一下人为什么要学而时习之? 1.贾瑞为什么会死? <红楼梦>里有个小人物叫贾瑞,他第一次 ...

  • 论语精读(8)贤者的本色

    论语精读(8)贤贤易色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姓卜,也是姬姓后代,名商.子夏师从孔子,非常认同学而时,习之这样的观念,他学 ...

  • 论语精读(7)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论语(7)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精神力量都是从小事里产生的,一个人有所爱,爱得越深,力量就越大,而这些东西一般人都不相信,很多 ...

  • 论语精读(6)我们都是精神胜利法高手

    论语(6)精神胜利法 天下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孔子说了天下快乐的事有三个,这三个快乐的事,很多人一辈子没有体验过,因为什么? 成为君子的过程有点累,曲折. 人的精神领域分为理性和感性. 理性是外来的 ...

  • 论语精读(3)人很难认识自己的渺小

    论语(3)人很难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人读书学习是为什么?也就是大学的目标是为什 ...

  • 论语精读(2)小人的祸害

    论语(2)君子与小人之辨 人不知的世界里,人怎么分? 孔子把人分为君子与小人,这个君子与小人是儒家一个重要理论根基,王夫之总结明亡原因,认为天下之大防二:"华夏.夷狄也,君子.小人也.&qu ...

  • 论语精读(1)重构精神孤鸟的家园

    论语精读(1)重构精神孤鸟的家园? 什么是世界观? 人都会依靠经验形成细胞记忆,这些安全感最终就像一堵自我保护的围墙,而这墙决定了你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在保护你自己的领地.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 ...

  • 写作论语 |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与学教策略初探

    徐宏燕 (杭州市九莲小学) 一.应然价值: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什么 从三上册开始到六下册,统编教材一共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关注其中的"精读课文",8个单元共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