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中,有“压轴戏”的说法,比喻令人注目、最后出现的节目。读诗词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体验。一开始读时,不知其味,读到结尾处时,让人拍案叫绝,感慨万千。今天给大家推荐12首唯美唐诗,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惊艳千年。元稹和韦丛一起度过了贫困的日子,当苦尽甘来时,妻子却已经去世了。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一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道尽元稹对亡妻韦丛的无限怀念,这样的感情,怎能不让人叹息。
友人乘舟离去,许浑唱歌送行,朋友走远后,诗人小憩了一会。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诗人被凄黯孤寂包围,无法承受,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历代学者都盛赞这两句诗,《删订唐诗解》:酒醒之后,对风雨下西楼,情之难堪,有其于别时者。“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常常被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此诗还不时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诗薮》:对结者须意尽,如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着一语不得乃可。李白沉沦多年,当他收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时,内心激动不已,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可以想见其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无比自负的心理。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结句以直致见风格,所谓词意俱尽,如截奔马。“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句广为流传,是人所共称的佳句。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载酒园诗话又编》:秦韬玉诗无足言,独《贫女》篇遂为古今口古。“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读之辄为短气,不减江州夜月、商妇琵琶也。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令全篇为之生辉,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旧唐书·钱徵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其实无非说这两句诗是钱起的神来之笔。《而庵说唐诗》:落句真是绝调,主司读至此,叹有神助。王维送友人去安西赴任,临别依依,心情复杂,不知从何说起的王维吟道:让我们再饮了这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成千古传唱的名句。“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这是痛苦的呐喊,也是寂寞的呐喊。对于国家衰败的无法挽回,诗人只能将这种潜在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又是丹青妙手所无法表述出来的。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之神。自古以来,思乡诗千千万,而这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最令人动容。宋之问被贬岭南,逃回来的他越接近家乡却越害怕,久居在外,没有家人的消息,他害怕所有不幸的设想都变成了现实,所以“近乡情更怯”,正是这样逼真地再现了特殊境遇下,对家人的入骨关爱,从而引起了千古的共鸣。清代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怯’字写得真情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望岳》中的名句,亦是唐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白居易感慨年老,消极感伤,刘禹锡写诗相赠,却充满豪情。“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何焯《刘禹锡诗何焯批语考订》:四语中极起伏之势。结句气既不衰,文章必传无疑。故是刘、柳分重,与干没不已语又别。这12首超经典的唐诗,每一句的结尾都是名句,令人吟咏不绝。
康震品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