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言语表情,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参照物
上一篇文章《养育孩子的误区:别人都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我们从孩子的发展规律说到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孩子为什么“胆小”不愿与别人打招呼。这一篇,我们说说亲子之间的互动对孩子的影响。
01
先说一个叫视觉悬崖的实验,实验研究的是婴儿大概多久具备深度知觉。
实验设置了一个平台,让婴儿从一端爬向另一端。平台中有一段的下方是空的,上面是一层厚厚的透明玻璃,虽然很安全的,但是从视觉上看,就仿佛站在了悬崖边上。就像很多旅游景点的玻璃栈道一样,我们会产生些许恐惧的感觉。
有个韩国节目重演了这个实验。节目组布置了一个视觉悬崖的环境,让孩子和妈妈分别处在“悬崖”两侧,孩子本想往妈妈那边爬过去的,但是到了悬崖旁边,进退两难,再看看面无表情的妈妈,就原地返回了。
后来,节目组让那些妈妈们,在“悬崖”末端,以很大的耐心,伸开双臂做拥抱的姿势,始终面带微笑地呼唤孩子。最后,一部分之前不肯爬过去的孩子,在经过了试探、犹豫和不安之后,还是选择了爬过去。
当婴儿处于普通的环境中,无论妈妈什么表情,孩子都会爬过来,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确定的、安全的。
在视觉悬崖的环境中,这种不确定的、危险的环境,会让孩子觉得恐惧,所以他们会表现出犹豫和害怕。
但是,当孩子不确定该怎么办的时候,他们通过妈妈的表情和反应,他们做出了行动。这个过程, 是婴儿通过妈妈的表情,为自己的行为判断做了一个参考标准。
发展心理学将其称为社会性参照,即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确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再采取相应的行动或作出相应的反应。
当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如眼前的陌生人是否可以接近,他的东西能不能拿,要不要和对方打招呼等等,孩子都会通过父母的表情和情绪找到线索,来判断自己如何去面对陌生人。
02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婴儿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开始会爬、会走、会跑,孩子对外界环境的探索也越来越多。孩子就越发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复杂,有很多东西他很想探索又搞不清楚。
所以,孩子在遇到不确定的人和事的时候,就会从养育者的语言、表情和情绪中,作为是否探索世界的参考。
有的父母说自己家孩子胆小,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家庭成员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不经意的影响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
举个例子,我的女儿1岁多的时候,回老家探亲,第一次看到刚刚打捞出来的花蛤,她很好奇想要去摸。
结果亲戚忽然说了一句:“别碰,会咬人的。”就吓得女儿赶紧把手缩了回去。
我问亲戚为什么要吓唬孩子,亲戚的说法是:“不是吓唬孩子,是怕她弄脏了手。”
后来,我再让女儿去摸摸花蛤,她怎么都不愿意。
为了让女儿知道这个东西没有危险,我把花蛤反复地拿在手上,告诉女儿说这不会咬人,让她来尝试碰一碰。我还直接把粘着泥沙的贝壳放在自己脸上,让她从我这里进一步确认,这是安全的。
多次之后,女儿对贝壳的探索欲望和信心又渐渐的恢复了,她开始愿意去碰一下,然后更大胆的放在手掌中,甚至她也学我把花蛤放在脸上。最后,她知道这个叫花蛤的东西给她的感觉,是硬硬的凉凉的。
这就是成年人对孩子的影响。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个部分的话,影响的不仅是孩子对贝壳的认知,更是探索世界的动力。
因为认知随着年龄增长,她一定会知道贝壳不咬人,但是她探索世界的动力就受到了影响,每次想要探索新事物的时候,最初的那份恐惧心就会影响我们。
如果这样的探索模式一旦形成,孩子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并因此慢慢变得“胆小”。
03
对于孩子去探索的事物和环境,我们要有个客观的判断,不要因为觉得担心孩子弄脏或收拾麻烦等因素去限制孩子的探索,也不要完全不管而将孩子置于危险之中。
譬如:
0~1岁左右的孩子,这个阶段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嘴巴来探索世界,什么都往嘴里塞。
这个时候,父母要明白,这是孩子正常的探索行为,不要限制孩子的探索,但可以为孩子的探索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家里的电池、药丸等小物件就要放置在幼儿触碰不到的地方,以防孩子探索进嘴巴里。
1~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会走会跑,摔跤就是常见的正常现象,我们只要提醒孩子小心即可。
如果孩子摔跤了,在安慰孩子后,我们可以告诉他是因为楼梯、石头,或什么原因导致的摔跤。这样,会给孩子一种感觉,世界是安全的,而且是可控的,只要自己留心台阶或路障,就不会那么容易摔跤了。
相反,如果孩子摔跤后,我们说:偏叫你不要跑;打这个地板......那么,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基本的不安全感,即:我跑就是不安全的,而不是我可以通过怎么样跑,让自己跑得更安全。这就可能会让孩子慢慢失去学习与探索的动力,和提升‘最近发展区’能力的机会。
所以,抚养者(尤其是父母)对孩子安全感的发育,学习与探索动力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我们不能为了带孩子方便,而随便的吓唬孩子。
一方面,这可能会让孩子失去探索世界的动力;另一方面,孩子如果不经意探索了某件事物,而且还发现没有危险。
比如孩子万一哪天发现贝壳是不咬人的,那么孩子可能就会由此产生对成年人的不信任。那么,万一遇到真的有危险的事物时,面对成年人的提醒,孩子可能会不以为然,那这个孩子最后往往就吃大亏了。
04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多允许孩子去体验和探索,孩子的感受和认知才能更丰富。
有时候,我们害怕孩子烫着,就把食物吹凉了再给孩子,孩子对烫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父母说了这么一个词,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孩子在面对喜欢的食物时,往往就想马上吃到,结果被烫到哇哇大哭。
这时候,成年人可能会说:“叫你不要吃,叫你等一下都不行…”这就让孩子的探索体验没有得到理解,就像孩子跑步摔跤之后,我们说你不要跑一样,孩子就不知道怎么样吃能够不烫嘴。
也许有家长朋友会说,难道要让孩子吃烫的东西吗?烫伤了怎么办?
这要看孩子的年龄,对于婴幼儿,我们需要保证食物的温度不会让他受伤。对于1~3岁的幼童,我们可以在安全的情况下给孩子探索的体验机会。
有次去餐厅吃饭,上了一份女儿特别喜欢的菜,虽然我也事先说了很烫,但她还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吃。
我知道如果不让她马上吃,她一定是抵触的,我就跟她商量说:“你先碰一小口吧。”
女儿一碰到食物就给吐了出来,一脸不悦。
我说:“是不是有点麻麻的、有点疼,不舒服。”
女儿说:“是的。”
我说:“这就是烫的感觉,刚刚从锅里煮熟的食物,都有点烫烫的,如果马上吃,会让我们感觉不舒服,我们可以吹凉一下。”
从此之后,但凡我事先一句提醒,可能有点烫,女儿就知道只用嘴唇轻轻的碰一下,她觉得可以了就大快朵颐。再后来,她也不需要提醒,她自己就能判断。
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意义是,让孩子知道如何在未来的探索中学会避免危险,同时不会因为恐惧而不敢探索。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安全感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父母在陪伴的过程中给孩子的参照。勇气,就是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一点一点的言语、情绪和表情,最终汇聚成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