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屈原:弘扬文人风骨,挺起民族脊梁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公元前279年,秦国名将白起攻打楚国,引水灌城,并攻占了楚国国都郢。次年五月初五,屈原在壮志未酬、正义蒙垢、国破城亡的情况下,选择了投江殉志,留下千古奇恨,谱写出一曲时代悲歌。

伫立在汨罗江畔,凭栏远眺,穿越历史的时空,拂去戮战的尘埃,我们似乎看到,一位上下求索的智者,吟诵着痛苦悲怆的《楚辞》,从两千多年前的浩渺江水中慢慢向我们走来。

屈原,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之后,历任楚国文学侍臣、三闾大夫、左徒等职,对内“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对外“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司马迁赞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然而,他最终却壮志难酬、沉江自尽。

屈原以身殉国、以死明志,在当时无疑是投向黑暗、昏聩君主专制和腐朽官场的一柄匕首,虽锋利却无力,难以有效消除楚国紧张的政治矛盾,无济于国运民生的改善,更无力解除君主专制统治的桎梏和成就楚国的千秋霸业。他以投江自尽的方式,给一个国家的式微画上了一个悲怆的句号,所激扬起的爱国热忱却影响中华千年至今。

今天,当我们同庆端午、共怀屈原之时,更应懂得屈原以身报国的深层根源。内政上,他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革故鼎新;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统一六国,成就楚王霸业。殊不知,楚国社会早已千疮百孔时弊丛生,政权昏暗腐朽摇摇欲坠。他理想中的宏伟谋略因触及贵族利益而受到排挤打击,难以施展。究其根源,主要是改革与守旧、民权与君权、分权与集权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他的改革思想与楚王权力意志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国家利益与权贵私利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不可调和,并在内交外困中迅速发酵、不断升级,促使整个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加之外有强秦虎视,谋略家张仪巧计离间;内有上官大夫靳尚、宠姬郑袖陷害,听信谗言的楚王信而生疑、忠而被谤,致使他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

屈原时刻以文人风骨要求自己,虽然生存于腐败混浊的官场,但他却没有选择屈服,没有沉沦,也没有去向君王阿谀献媚,更没有像奴才那样低贱卑微地为君王歌功颂德。他恪尽操守、自律自强,始终秉持一位爱国忧患者的高贵品质,堪称宦海清流;他以自身微薄之力与一个腐朽但却强大的君主政权对峙、与一帮私利熏天的权贵们进行抗争,精神十分难能可贵。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屈原不仅身居庙堂之上心忧天下、哀民生之多艰;即使在遭贬外放途中,身心倍受打击摧残之际,仍不坠青云之志,满怀政治热忱,用感人的笔触写下了一篇篇名传后世的辞赋华章,执着地诉说着自己的爱国忧患之情和治国安邦之策,希冀着有朝一日能再被楚王重用,再助楚王成就霸业。

悲哉屈原。他试图用文化的力量感动上苍,幻想自己的政治理念再被采纳,重新兴民富国。“虽九死而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至楚国被灭,他依旧怀抱复国梦想,以死明志,演绎了一场让中华儿女刻骨铭心的历史悲剧。

怀古鉴今。纪念是为了痛定思痛,更好地前行!端午节,我们不能仅仅吃吃粽子,划划龙舟,读读诗歌。“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今天,我们纪念屈原,就是为了寻找古人爱国情怀与当今新时代下社会需求的契合点,激扬爱国情怀,弘扬社会正气,以惠民塑心,为实践立行,以强国立威,实现中华崛起。

屈原以天下为己任,志存高远,心系社稷。在《离骚》中,他将个人情感、政治际遇、国家命运融为一体,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深沉喟叹,写下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铮铮誓言。一句句饱含热情的诗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屈原的拳拳爱国心、悠悠赤子情,让后人敬意油然而生。

屈原不仅仅是诗者,他更是民族之脊梁!他倡导法制、革故鼎新、推进民主、选贤用能,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他广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先于天下的深刻思考,耿直不阿的人格操守和勇毅果敢的抗争精神,构成了屈原精神的独特魅力。这股从灵魂深处散发的魅力,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为真理奋斗的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民为本,敬天法祖,体恤苍生,为民请命,对百姓充满深深的同情和哀怜。屈原虽身为宗室重臣,不但不盘剥百姓,以权谋私,反而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反对限制贵族特权,明知这样必定会触犯贵族垄断集团的利益,但他以“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的思想,为民请命以民为本。这种忧国忧君忧民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以至于影响着后代的杜甫、范仲淹、陆游、文天祥等忠于家国、心系黎民的诗人,更影响着那些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志士。也正是他们,才是充满浩然正气的大丈夫,更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堪称中华民族文人的风骨典范,传承着中华文化不可磨灭的基因与印记,涵养着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精忠报国、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不息!

写罢此文,正逢端午前夕,又感屈原精神,遂填一首鹧鸪天以记之:

鹧鸪天(临湖听月)

举贤授能法度明,联齐抗敌结盟朋。竭忠尽智修仁政,欲助王庭霸业成。    君昏聩,谤无停。空怀抱负汨罗行。投江明志千年事,爱国精神一脉承。(君:指当时的楚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