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点燃你的生之渴望与死之敬畏
电影:《入殓师》
类型:剧情
导演:泷田洋二郎
主演:本木雅弘,山崎努,广末凉子,吉行和子
上映时间:2008年9月13日(日本)
奖项:200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201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
人这辈子最后买的东西,是由别人替你挑选的。
死亡是每个人必然的结局,可是,我们对它知之甚少。
日本的《入殓师》是一部带我们认识学习死亡的经典剧情类电影,因乐团突然解散,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失业,为了生存,他和妻子美香回到了老家山形县,阴差阳错地进入NK事务所,受雇于殡葬公司负责帮助家属给往生者纳棺。
整部影片画面色彩昏暗,但充满了喜剧与悲剧交织出来的人间温情,感觉自己在隆冬时节某个快要下雪的傍晚,看到路上行人各奔东西,但是有几个人坚持守候在街头,送那些再也不能回家的人最后一程。
《入殓师》的人物设置是影视剧中经典的“三人组合”,NK事务所的社长叫佐佐木,小林是助理,两人负责外部业务,上村百合负责事务所内的业务联络。三个人皆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或多或少地都因自己的人性和亲人的离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向,影片围绕他们三人的视角,展开了全片故事。
日本文化在表达本民族的生死观上有独到之处,影片以小见大,用镜头直面普通人生离死别的故事,使观影者不知不觉间跟随小林的视角进入一个介于生死之间的世界,它带给观众的不是那种纯感官上的刺激,而是精神世界的涤荡,小林从心底里接受这份工作的过程就是观众接受的过程。
入殓师要尊重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等的往生者,还要满足家属不同的要求。初入行的小林常在一旁静静观摩社长工作,整个过程平静细致温柔,像是把逝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充满了爱与尊重,不知不觉深深打动了小林。影片适时地抛出了几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01
02
03
04
影片中有几场着重表现吃饭的戏。小林刚入行时精神冲击太大,常常吃不下饭,后来,小林习惯了这份工作,吃什么都很香,百无禁忌。社长常说:
“除了植物,一种生物要靠吃另一种生物活下去,想活着就要吃东西,既然吃,就要吃最好的。东西太好吃了,真是罪孽啊!”
这种情节冲突有一种奇特的化学反应。《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方面说明影片中的入殓师是普通人,不是“怪”人,另一方面,职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区别于其他人。
小林当入殓师的事情在小镇里像一颗平地惊雷传开了,在妻子朋友甚至在往生者家属的眼里这是一份“不知羞耻”“不正常”的工作。那么,死亡也是一件“不知羞耻”“不正常”的事情吗?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那你真的懂什么叫生吗?死亡是生命进程的一部分,不可能从谁的生命里分割出去,认识它也是认识生命,死生一致,人与其他动物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多一份对死亡的觉察,就多一份珍惜当下的警醒。我们常说要如何去生,倒不如说选择如何去死,即用何种方式走向死亡。其实,死亡是一扇门,它不代表生命的结束,而是表示生命进入另一个阶段,活着就要认认真真尽其所能地活下去,这样面对死亡的时候就少一些遗憾。
很多人并没有明确的生死观,,好像只要不说就它不存在。真正经历过死亡的人,才明白在人世迷途中用自己的温度抚慰一副副冰凉的躯壳,并愿意陪伴往生者走完最后一程的人,到底是有多么的功德无量。而入殓师这份职业只有当被需要才被看见、被重新审视,是人的无知还是职业的悲哀?
即使在不那么极端避讳生死问题的日本,入殓师职业也受到了很多歧视误解。影片给予了这个“神秘”的职业群体极大的尊重和包容,在现实世界中他们面临更多困难和非议。由于现代人还是比较缺乏“死亡教育”,而且生离死别向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并没有电影故事中那么理想温情。
电影《入殓师》的配乐出自音乐大师久石让,寄托了对故人的哀思和生命的向往,充满了生命的韧性和张力,满满的勃发之气。影片给了人们2小时的时间,去静下来,去想想在自己的生命里,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让那份生之渴望和死之敬畏随着悠长辽阔的自然旋律飞上云霄。
电影·读书·走走看看
请关注公众号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