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都不想结婚了?

年轻人不想结婚已经不是个“观感”层面的事儿,而是一个事实。全国范围看,结婚率大趋势递减,去年更是创下了10年来的新低,且呈现经济越发达地区结婚率越低的特点。

有点意思。

很多年轻人一言以蔽之:

是的,经济越发达地区,结婚成本也越高,没房没车没存款没固定工作,在二三十岁的年纪,的确是很难结婚,所以这个理由对年轻人的确是成立的。

但注意,上面的统计是结婚率,不是30岁以下年轻人的结婚率,也就是上几年不想结婚的年轻人,到了年中,相对不穷了以后,依然不想结婚,只有这样才会把结婚率越拉越低。

对于想结婚的人而言,“穷”只会延缓结婚的进程,或者降低对伴侣质素的心理预期,并不能导致“不结婚”,也就是他这个指标,不贡献在今年,也会贡献在5年后,而不会消失。

由于大城市的结婚成本早已高企,丈母娘法则也不是一年两年,因此,结婚率持续下降已经不能简单地挂钩在“穷”上了。

那么,咋就都不想结婚了?

我们先想一想,你为啥想结婚。

抛开21世纪,女性结婚自古以来基本都是为了找一张长期饭票,男性结婚自古以来基本都是为了交配权,和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没什么差别。

由于男性传播后代基因时可以风流完不认账,提起裤子就找下一个,而女性要十月怀胎,因此女性往往会采用“矜持”策略,看哪个男性付出成本最多,有意愿、有决心长期跟自己在一起,才会同意交配并生儿育女。

可有时候这样也不保险,于是就要签一份契约,签完就要长期在一起,并绑定一些东西,如果你要走,把东西留下,一个是增加了走的成本,另一个也是万一走了能给另一方一些补偿。

这就是婚姻制度的原理。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女性的经济地位问题,以上的前提一直存在,但现在,前提不在了。

以前要说“妇女能顶半边天”,那是嘴炮,现在就真的是这样,这一切都是经济地位带来的。

如果说女性不必然需要长期饭票,男性也可以在婚前就得到长期性体验的话,结婚的根基就不在了。

我有个同学,家里特有钱,但是暗钱,别人不知道,外型观感和行为举止比较屌丝,几乎没有女性喜欢,所以也没谈过恋爱。

有天他找了个女朋友,这女朋友很聪明,知道他家里特有钱,想跟他结婚,但她不着急,在结婚前一直守身如玉,说自己绝不接受婚前性行为。

虽然这个女朋友不是貌若天仙,其他方面也一般,但他还是扛不住结婚了。迈进婚姻一两年,立马后悔,但孩子已经有了——平时性资源少的男性就会在结婚这件事上愿意付出更多,其实这什么付出,就是猴急想上床影响了大脑理性而已。

如果这女朋友没啥心机,谈了一两个月开房去了呢?估计这婚事要黄。

所以微博上很火的问“年轻人为啥不想结婚了”,不对,应该问的是“年轻人为啥想结婚”。

因为一个人最初的状态是未婚,只有想改变才会需要理由,保持不变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我们之所以问“年轻人为啥不想结婚了”,是一直把结婚当成一个默认选项,因为不用问理由,“食”和“色”几乎是每个人的共同理由,而现在,婚姻需要其他理由了。

人是权衡动物,婚姻之所以长期存在,是由于它被人为地往欲望上加了很多枷锁,换言之,你不结婚,就别想满足这些欲望——“规定”套得越多,结婚率肯定越高。

但人又是向往自由的,为什么有些国家要闭关锁国,就是不想让你看到其他国家的好,于是你就安心地在它的法律框架里工作、生活。

可互联网时代还是来了,再多的桎梏从历史的长河来看都只是一时的,挡不住人们跃跃欲试往外张望的心,这一张望,发现有地方的规定比自己生活的地方自由,心就野了。

有竞争就有妥协,原本一家公司,老板想怎么苛刻就怎么苛刻,现在员工有的选了,老板们就开始体恤他们,这不是哪行哪业的规则,不是谁良心发现,世上有人的地方,皆是如此。

所以任何国家或地区对于婚姻的规定,总归会越来越松,越来越接近人的自由选择,除非有人一统了世界,那么无论他之前有多么善良,人民的欲望都一定会被禁锢得越厉害,直到这个程度达到顶峰,就“合久必分”了。

我国已经把非婚生的子女的权利和婚生的权利对等起来了,这就算是把“孩子”的枷锁也解开了。

那么相对而言,谁会更想结婚呢?

我们还得从原始的欲望中去找。

那些经济能力稍差一些的女性,她们肯定比新时代精英独立女性更渴望找到长期饭票;

那些找不到恋爱对象,找不到长期性资源的男性,肯定也会比女朋友换了一波又一波的成功男士或小鲜肉更渴望找到一个长期性伴侣。

这些规律不以他们口头是否承认为转移,也不是什么自由意志,就是受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欲望驱使,谁更接近想生存就生存,想繁衍就繁衍,那谁的意志就更接近纯粹的自由意志。

婚姻制度走了这么多年,很多人都觉得牢不可破。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结婚了?这……这……怎么可能。

但要注意,我们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里,这使得我们没有考虑过男权社会以外的情况——如果男权社会被瓦解,会发生什么?

别管,还是瓦解的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