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以心行气”到底在讲什么?
12月初,在广州办了一期线下的武式太极拳班,主要内容是精练武式太极拳第一段。杨式太极拳也好,武式太极拳也好,第一段是重中之重。第一段练明白了,那些细节要求可以推广到第二、第三段。第二、第三段拳架,无非是量上质上的进一步要求而已。
两天的课程一结束,我就赶到深圳,看望那里的朋友。
有一天傍晚,朋友拿了一盒牛奶喝,我看了一眼牛奶的包装,也是无话找话,随口问了一句,你知道这盒牛奶为什么是236毫升吗?
朋友显然被我问住了。
在上海,平时大家喝的牛奶都是250毫升、500毫升的。基本上所有液体,包装都是一个整数,直到我到了加拿大。在加拿大,超市里卖的漂白水,1.89升;汽车玻璃水,3.78升。
刚开始,我也很疑惑,为什么都是一些奇怪的数字?直到有一次去美国,看到美国的容量单位用的是加仑,我恍然大悟:1.89升是0.5加仑,3.78升就是1加仑。原来在加拿大销售的产品,容器没变、容量没变,只是印刷变了一下而已。
——当我脑子里有了“加仑”这个概念,那些奇怪的数字都变得很正常了。
前一阵子,在我自己组织的一个微信群里,我给大家详细解释了“运劲如抽丝”这句话,告诉大家太极拳练习跟“抽丝”没关系,只是用抽丝来比喻要全神贯注、小心翼翼,跟前一句“迈步如临渊”是一脉相承的。
太极拳,前人留下的文字很多,可是如果我们不能理解那个时代的语言用法,就像脑子里没有“加仑”概念,很多东西是理解不了的,强行解释,就会谬以千里。
有一天,一位朋友提到了“以心行气”。这句话出自武禹襄先生的《打手要言》里,在那个时代,这应该是一句大白话,可惜时过境迁,现代人好像很难理解这句话。
现在想来,我当初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没出什么歧义,很大程度上跟我学的是中医有关吧。
其实,这句话里有两个重点字:“心”和“气”,只要我们能站到前人那个时代去理解这两个字,这就是一句大白话。
心,在中国古代人眼里,除了知道它有泵血的功能,还认为它有管理意识、思维的作用,所以中医里说"心主神明"。这个地方的“心”,可以理解为“用意不用力”中的“意”。“以心行气”指的是,用意识去指挥、运行“气”。
好了,接下来就是怎么理解这个“气”了。
气,在中国古代是有多重含义的一个字。有些含义,跟今天我们的理解没多大差别,譬如:指气体、指气息、甚至指气质,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中的“气”就是指气质,而不是说项羽肺活量大。
而对于“气”的另外一些含义,跟今天我们的理解是有很大不同的。
气有一个含义是指:变化。方苞的《狱中杂记》:春气动,鲜不疫矣。
气还有一个含义是指:推动的作用。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些就是前人对气的理解跟我们现代人不太一致的地方了。
这下,“以心行气”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用意识去指挥(身体)变化,或者理解为用意识去指挥推动(身体)。
跟我学过武式拳拳架的朋友应该能理解这个训练:第一步要关注自己的举动(行拳要点),第二步在关注自己举动的基础上,用意识指挥自己的一举一动。
这样理解“以心行气”,就很容易理解武禹襄先生在《打手要言》中后面写的: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
读懂前人的文字,关键,还在于是否能进入前人的语境。单纯的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解释,只怕会缘木求鱼。
最后,大家能不能告诉我:
那盒牛奶,为什么是236毫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