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油画的奠基人——马克西莫夫

马克西莫夫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马克西莫夫是谁了。

你没看错!这款策略手游,开局一座城,你能守住几波?

广告

可是,当大家翻阅建国后的美术篇章时,

50-90年代最有成就的油画作品赫然出现在眼前,

它们均出自中央美术学院在1955-1957年开办的一个著名油画训练班——

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

靳尚谊(中国美协主席):“马克西莫夫先生所任教的油画训练班,对中国的油画专业建设(素描、油画写生和创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剩余93%

1955年马克西莫夫油训班同学

靳尚谊(右一)、詹建俊(左三)等合影 。

视频《纪念马克西莫夫中国执教50周年活动》

马克西莫夫在中国的油画训练班学员名单有:魏传义、于长拱、汪诚一、秦征、武德祖、何孔德、王恤珠、袁浩、谌北新、王流秋、高虹、陆国英、冯法祀、任梦璋、侯一民、靳尚谊、詹建俊、王德威、俞云阶。

后来的艺术实践中,他们都成为卓有建树的中国油画大家。

1956年马克西莫夫在教室指导教学

1957年,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展览,朱委员长与全体成员合影。

1957年合影:(前排左起)吴作人、江丰、马克西莫夫、马克西莫夫人、张同霞。

中国教学期间,马克西莫夫还以苏联和欧洲的油画教学体系为蓝本,协助中央美术学院制定油画教学大纲,健全油画教研制度,建构基本符合油画教育的、循序渐进且明确的教学计划,使中央美术学院乃至全国美术院校的油画教学步入正规化的发展轨道。

《集体农庄工人》

《列宁的葬礼 》

《拖拉机手萨拉》

《列宁与斯大林》

克西莫夫 佛罗伦萨西诺里广场 45cm×69cm

马克西莫夫来中国时43岁,身材单薄。论年龄也就比班长、徐悲鸿的高徒冯法祀稍大一点;论个头,他要比詹建俊矮一头半,以至于詹只能不自然地在俯视中倾听他指教。马克西莫夫旺盛工作热情、丰富教学经验以及幽默的语言表达,使学员为之折服。许多人回忆,马克西莫夫教学非常卖力,他在华的工作重点是油训班,同时还兼顾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的业务进修,等于另有一个“校外油训班”。

马克西莫夫在中国的许多作品大多就是这样和学员们一起完成的,这些作品不仅是中苏美术交流的历史见证,它本身就是新中国油画教育史上一部生动的“原版教科书”。

建国初期可供作为油画教学使用的图片比较匮乏,马克西莫夫就常和学员一起作画,通过示范了解油画的物理性能和表现技巧,他娴熟的色彩造型能力则常使高低围挤在周边的学员发出啧啧赞叹。

马克西莫夫也一如既往地和学员肩并肩工作。在田间地头看不出他是一个苏联专家,而更像一个普通农民,光着膀子,手持画笔,挥汗如雨。

另外,许多当事人对于马克西莫夫很会讲课这一点也印象深刻,著名油画教育家艾中信回忆说,马克西莫夫讲课非常动听,学生听得很过瘾。

中央美术学院前院长靳尚谊也曾多次谈到,正是马克西莫夫使他对“什么是结构以及如何表现结构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使他对造型的理解和实践开悟了许多。

1993年马克西莫夫在莫斯科逝世。他一直希望能回中国看看,但没有实现。

马克西莫夫油画班学员作品:

“马训班”的学员们,都是各个院校的骨干教师。就象一把种子,撒向了天南地北、四面八方,与留苏归来的艺术家们一道,给中国的美术教育抹上了一道无法掩饰的苏俄底色。

他们在后来的艺术实践中,逐渐脱离了“苏俄模式”的桎梏,就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样,在画坛上放出耀眼夺目的光彩,以各自特色鲜明的风格,终于成就为一代宗师,引领了中国油画的发展。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一乐也”。中国人的语言艺术微妙高深。

《 中朝一家》 1957年 (油画)高虹

《长江黎明》(油画)袁浩

《女社员下地》(油画)陆国英

《冼星海在陕北》(油画)于长拱

《青年地下工作者》1957年 (油画)侯一民

《家 》1957年 (油画)秦征

《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 詹建俊

《 信 》 1957年(油画)汪诚一

《刘胡兰就义》(油画) 1957年 冯法祀

《英雄的姐妹们》 1957年 (油画)汪诚一

《 转移》1957年 (油画)王流秋

马克西莫夫回国后也遭到冷遇,传苏联垮台后,他的生活陷入窘境、朝不保夕,许多中国学生看望并接济他。1993年莫斯科的寒冷冬天,80岁的马克西莫夫溘然而去,临终前反复唠叨的是中国的经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荷兰一间画廊,蔡国强偶然看到一幅中国少女肖像画,看署名,竟是马克西莫夫。之后,他一直留意收藏整理马克西莫夫的作品。2002年《蔡国强收藏马克西莫夫展》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行,包括油画、素描、水彩在内的91件作品、画册等文献,以在中国完成作品居多,其中还有齐白石肖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