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对学生管理的思考(一)

本文作者:赵福智


保护学生自尊心不能弱化学生管理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初期,“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中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问卷选出了学生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结果,比例高达81.45%的小学生选择了“语言伤害”。如:“像你这样再补三年也不会有长进!”“你也懂写作,你这是作文还是情书?”“你这坏毛病是不是从你父母身上学来的?”……

教师在学习活动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遵守教师的语言规范,着实是新课程实施中应该改进的方面。

二零零五年国家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课程的价值趋向于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换句话说,就是国家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校招生指标。把学业成绩一般的学生通过城市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普通高校培养为各行各业建设性人才;把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通过重点高校培养为科学技术和高校资源性人才。

有人说,新课程改革不就是换换教材,到时候按新教材教就好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课程的范围远大于教材,教材是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指导下编拟的某学科某年级的文字(图卡)材料,而课程则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课程的实施涉及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诸多因素。举个例子来说,一但一张课程表确定,至少体现下列几层意思:

  1. 由哪位教师来承担该年级某学科的教学任务,该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如何?

  2. 该班学生的组成情况和学习基础怎样?

  3. 实施教学使用何种版本的教材?

  4. 学校的教学设备如何?家长的结构层次和与学校配合情况怎样?

因此,实施新课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师不仅需要尽快学习、掌握、驾驭新教材,而且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科学合理地管理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建立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提高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

河南汤阳一中原校长王利民在学生管理方面观念超前。他告诫那些管理工作简单粗暴的教师,对学生教育不能用软刀子伤人,不能求全责备。他为这些教师开出了“六味药方”,即:对学生要“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温柔半两,真诚适量”。把这六味药放在宽心锅里用文火慢炒,不焦不躁,可以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增强魅力。虽然王校长的管理药方有点程式化,而且某些药的剂量还欠充分,但这种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自尊心。

教师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是一个方面,家长、社会能否起到正面效应是另一个方面。目前开展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和教师不敢放手管理学生。弱化了正当的学生管理,给学生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更为严重。

前几年,一则教师管理案例热遍全国。山东五莲县二中杨守梅老师对两名逃课学生批评教育时用书本拍了几下,家长就来学校大闹。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怕丢乌沙帽不敢主持公道,连续对杨老师进行了两次处分。第一次处分停发一月工资,给家长和学生赔礼道歉,向学校写书面检查,取消评优,党内警告,行政记过。第二次处分扣发一年绩效工资,责成学校不与杨老师签署订聘合同,把杨老师列入个人诚信黑名单。最后,此事在知情学生、教师的反映下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才减除了对杨老师的不公正处分。类似这样的案例各地比比兼是。如果用新课改革的民主、和谐、宽容理念来误导学生超规范的自由,哪位教师还敢合理地管理学生,毕竟饭碗比良知现实得多。

亲属一个孩子在省市级的一所好学校上小学,四年级时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好好学习。这些学生玩手机看不雅视频,建群聊搞小团体,不认真听课完成不了作业,比吃比穿赶时髦,吵架升级敢动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通过家长会议和个别谈心做了许多工作,成效甚少。一位老师上课时,后面的学生吵闹得无法讲课,气得老师说:“再不好好学习长大你们讨吃去吧。”从教师语言规范上讲,管理学生说气话是极不可取的,但在学生、家长、社会等诸方面对学生管理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单方面用乞求式的方法管理是苍白无力的。

一天下午,综合课老师进班上课,教室里乱作一团糟。后面十几个男生吵闹不休,老师黑板上写字,他们在后面走动做鬼脸,趁老师不注意拿纸团打同学,捉住只小麻雀放在教室里乱飞。综合课老师劝说不听,于是让班长叫来班主任,班主任老师教育无果又叫来教导主任,教导主任管不住又找校长,校长听闻情况慌称开会躲出校外。班主任和教导主任劝说学生时,一个胖男孩拍着课桌吼:“上级规定学生有投诉教师的权利!”下课铃响了,教学内容实施为零。个别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宠到如此程度,既要望子成龙,又要放任孩子,教师为保饭碗又不敢从严管理,这是目前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遗传、环境、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遗传是物质前提,环境有重要影响,教育起决定性作用。学校教育虽然重要,但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意识品质和性格养成起最基础的作用。如果一个孩子有生理缺陷或主观能动性差,无论教师水平多高方法多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教育管理不论在哪个环节上有失误,都会对儿童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有影响。所谓“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表述,实际上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论调完全一致。

一提管理,人们总以为就是管住。正确的管理分两层意思,“管”强调的是硬性规范,一般以纪律条文、规章制度等形式施加一种具体规范性、约束性的影响;“理”理解为柔性教育,强调的是一种科学态度、科学理性及对行为的合理要求。硬性规范一但触碰没人管或管不住,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和若干次;柔性教育不能心急,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智力发展水平潜移默化地逐步渗透。只有“刚、柔”两方面有效结合才算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如果失去“刚”性规范,教师对学生有意损坏公物、偷盗行为、品性不良、吵架动武、年少早恋等问题都怕事不敢管,教育管理就有名无实。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认真保护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自尊心,全社会也要大力支持教师对学生的合理管理。只有这样,教育管理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但凡稍懂一点教育的人一般不轻言教育。因为教育涉及的社会层面多,教育观点有一定的时效性,教育问题也容易引发争议。闲暇之余写出点滴与老师家长们共勉。

(作者培训结业证书)


(0)

相关推荐

  • 课改与安全:教师的两难选择

    王文忠 最近,在与A小学老师交流数学课改体会时,孙老师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在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改革的需要,布置了一道数学实践作业题,要求学生对家庭或社区用 ...

  • 新课改中对学生管理的思考(二)

    本文作者:赵福智 往期链接:新课改中对学生管理的思考(一) 过激惩罚适得其反 2006年5月10日,搜狐网刊登一篇惊人的文章,<十岁男孩偷钱买零食被母亲用针缝住嘴>.下黑手的母亲成雪花家住 ...

  • 胡兴: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讨

    发<中小学教育>10月刊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讨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胡兴     邮编:445000 摘要:数学教学工作中,其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对 ...

  • 如何奏响新课改下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最强音

    朱小荣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永恒主题.面对新课改下的教育形势和学生情况,如何奏响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最强音?这是目前许多高中班主任面临的新课题.下面结合自己20余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和思 ...

  • 警惕新课改中的“三大主义”

    张加龙 新课改的推进有一段时间了,其中有喜有忧,喜忧参半.一方面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更加关注能力,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有不少遗憾,新课改未能落到实处.我以为在新课改中我们应该警惕以下&quo ...

  • 我在新课改中的“低、多、重、勤”

    吴娅莎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尝试做到低.多.重.勤四个字,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低"就是低起点.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理念上的差别,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 ...

  • 感悟新课改中一些课堂教学现象

    张涛.李娜 1.活动教学----缺失理性思考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中实施活动教学,使学生通过参与教育活动获得经历和体验,在经历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为追求新课改中的 ...

  • 新课改中的困惑

    闫素华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推进着我的语文教学,生怕步子迈大了,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虽然如此,可教学中仍旧时常遇到一些新问题,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在头脑里不断地闪现. 困惑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 ...

  • 徐列慈:小学语文教学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探讨

    发<基础教育参考>11月刊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探讨 湖北省恩施市实验小学    徐列慈      邮编:445000 摘要:爱国情怀.爱国思想.爱国意识是每一位小 ...

  • 对新课改实施误区的两点哲学思考

    简阳.邓兰.陈尔清 如果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理解有失偏颇,会使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陷入误区. 思考之一:要正确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