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奉天诗刊:散文诗》作者:刘学铭 美哉,大自然(外一章)


美哉,大自然!(外一章)
  
文/刘学铭(吉林)
  大自然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是一首意境深的赞美诗,是一曲宁静清幽的交响乐。
  贝多芬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与我们一块儿作曲的”。
他所以能写出广为世人传唱的优美《田园交响曲》,就是因为他善于从自然万象中攫取美的真谛。
  大自然之美,不仅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美感,而且还能培养人怀乡爱国之情。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种体验:一个长期离家在外的人,每当他在魂牵梦绕中,想到童年时房前一棵弯曲的小树,或者屋后一段倾斜的篱笆,都会撩起想家怀旧的乡愁。虽然这种情感不免有点儿淡淡的凄哀,但却是人性中最善良、最优美的柔情。
  一个鬓发皆白的老华侨,跪在荒村外的小河边,老泪横秋地亲吻着衰草枯黄的土地;一位衣着华丽风韵犹存的贵妇人,把一捧粘滞的黑土,包在一块洁白的手绢里……这是我们在影像传媒中经常能看到的镜头。
  思乡才能爱国,一个人连家乡都不爱,爱国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所谓爱国,不是爱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及其变种,而是爱作为这个国家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空间和文化载体的那片热土。
  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有什么经历,都应该终生不倦地对自然之美,充满经久不衰的审美情趣。这是因为广袤无垠的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还不断地向我们提供赏心悦目的美的信息。
  欣赏大自然之美,需要有文化素养。文化修养和心态不同,对大自然的欣赏,也体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个性。面对波涛滚滚的长江,苏轼的《赤壁怀古》,抒发的江河浩瀚、人生苦短,有志者应当抓紧青春大好时光成就一番事业的豪迈情怀;而那些饱经沧桑、功成名就、淡泊人生的老年人,则会情不自禁地哼起电视连续剧《三国》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谈笑中……”抒发出看破红尘、激流勇退的归隐之情。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人们满怀虔诚和敬畏之情,登上巅峰绝顶临风而立,一种澎湃激越的豪情便溢于胸中;当人们迎着习习海风,濯足清凉沙滩极目眺望,那蔚蓝大海、那浩淼波涛,让人思绪起伏、心潮逐浪……
  神奇的大自然,是难以描摹的美的世界,是无法尽书的情的源泉。
我是惟一的自己
当幽蓝的泛着白光的苍穹,与燃烧着窜起一片火红的流星碰撞时,我潜在的思想、开始变得黯淡,任往事一缕缕,隐入隐出,宛若溶入轻风细浪的湿气一样,薄薄的却又苦苦的。
我幻想、只因为它能激起生命更多的欢畅。
思绪远远地把那瓶飘着草香味、插满各种野花的绚烂,尝试的搁在心灵最脆弱的地方。这是因有鲜花的地方必然有关爱。
即便没有光也是暖暖的、是一种会让心里溢满米色幸福的芳香。或者这就是灵魂的渴望。
  或许只有静静凝视着星群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自己的心比银河系更远。
那是被冰雪凝固的雪山,是万道光芒里孤独的耀眼。
  即使一杯热热的咖啡、一片火红的五角枫、也断然飘不起心海的波澜。
它一如静物般吸啜着天地精华却毫无意义蕴含。
生命大概不仅仅是孤独的,我常常疯想那浩瀚无垠的戈壁滩,那些纯净的蓝、炽热的黄、坚韧的绿、那些无可代替的唯一。
  冷冷的思想里,偶尔会被一簇簇冬梅撒满白色的问候,瞬间却是挂满棉花柳絮的柳群在随风而动,我的心随着它们摇摆、
  它们在我的心里摇曳。
  在秋告别绚烂的日子,我会像蒲公英花瓣一样轻轻地飘去,寻找那个可以栖息的港湾。
那个可以再次轮回的时光定格点。
  虽然在找,可是没有然后,只有此生,没有彼刻,只有此时。
  世界里只有一个我,我是唯一的自己。
我虽然平凡得像广袤草原里一根小草,在四季转换中,静悄悄地枯黄,而从不被人察觉,
但是,我以一丢丢的绿色,妆点着大草原的碧海,
一如一颗银河系系里一颗不知名的小星星,为浩瀚的夜空涂上一丝丝白亮,
那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分子,微可足道、不容忽视!
我诞生了,在无穷无尽的时空里,曾经有过别人不能取代的我,这就足够了!
除了庆幸和感激,还希求什么?
作者简介:刘学铭,笔名北国寒星,吉林大学教授、作家,曾任长春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席,曾被评为全国建国以来优秀科普作家。科普和文学著述颇丰,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奖。近年来,专事纯文学创作,作品颇丰,小说《正宗教授》获得“登沙河杯全国征文大赛”小说组一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