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12告子章句下诗解6引君志仁非战自富
《孟子》卷12告子章句下诗解6引君志仁非战自富
题文诗:
欲使慎子,为鲁将军,孟子乃曰:不教而用,
谓之殃民.其殃民者,不容之于,尧舜之世.
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慎子勃然,
不悦而曰:吾所不识.孟子又曰:吾明告子;
天子之地,方千里也;足待诸侯;诸侯之地,
方百里也;足够以守,宗庙典籍.周公也者,
之封于鲁,为方百里;地非不足,俭于百里.
太公者之,封于齐也,亦为百里;地非不足,
俭于百里.今鲁国方,百里者五,子倘以为,
有王者作,鲁在所损,在所益乎?徒取诸彼,
以与此然,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
君子事君,务引其君,以当正道,志于仁义.
孟子有曰:今事君者,皆曰我能,为辟土地,
充君府库.今谓良臣,古谓民贼.君不向道,
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又曰我能,
为约与国,战则必克.今谓良臣,古谓民贼.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求为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俗,与之天下,虽而不能,
一朝居也.至道至正,至正仁义,真情所至,
不战而胜,不夺而富.至强自强,至富自富.
【原文】
鲁欲使慎子1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2,然且不可3”。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4。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5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译文】
鲁国打算让慎子做将军。孟子说:“不先教导训练百姓便用他们打仗,这叫作祸害老百姓。祸害老百姓的人,在尧舜的时代,是容不下他的。打一次仗便胜了齐国,因而得到了南阳,这样尚且不可以——”慎子突然脸色一变,不高兴地说:“这是我所不了解的了。”
孟子说:“我明白地告诉你吧。天子的土地纵横一千里;如果不到一千里,便不足以统领诸侯。诸侯的土地纵横一百里;如果不到一百里,便不足以奉守祖宗所传法度和典籍。周公被封于鲁,是应该纵横一百里的;土地并非不够,但还少于一百里。太公被封于齐,也应该是纵横一百里的;土地并非不够,但还少于一百里。如今鲁国有五个纵横一百里,你以为假如有圣明之王兴起,鲁国的土地会被减少呢,还是会被增加?白拿那一国土地来给这一国,仁人尚且不干,何况杀人来求得土地呢?君子服事君王,务必引导他趋向正路,有志于仁罢了。”
【注释】
(1)慎子:善用兵者,名滑釐。
(2)南阳:即汶阳,在泰山之西南,汶水之北,本属鲁,其后逐渐为齐所侵夺。
(3)然且不可:即便这样,也是不行的。
(4)典籍:重要文册。
(5)俭:少。
【原文】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1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译文】
孟子说:“今天服事君主的人都说:'我能够替君主开拓土地,充实府库。’今天的所谓'良臣’,正是古代的所谓'民贼’。君主不向往道德,无意于仁,却想让他富足,这等于让夏桀富足。〔服事君主的人又说:〕'我能够替君主联合诸侯,每战必胜。’今天的所谓'良臣’,正是古代的所谓'民贼’。君主不向往道德,无意于仁,却想为他努力作战,这等于辅助夏桀。顺着当今这条路走下去,也不改变当今的风俗习气,即便给他整个天下,他也是一天都坐不安稳的。”
【注释】
(1)乡:通“向”,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