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仓、大兆仓、杜曲仓、引驾回仓,原来是这么来的
小说《白鹿原》中写道:白鹿仓原为清廷设在白鹿原上的一个仓库,在镇子西边三里的一个旷野里,丰年储备粮食,灾年赈济百姓,只设一个仓正的官员,负责丰年征粮和灾年发放赈济,再不管任何事情。
但是事实上,白鹿原上并没有一个白鹿仓。现在,后人于白鹿原上仿造了一座现代白鹿仓,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听说一到周末节假日,这个人造景区人满为患。
如果翻开历史地图,你会发现西安城周边叫“仓”的地方还不少,像韩森仓、金泘沱仓、杜曲仓等。这些仓是怎么来的?
“仓”也称作“廒”,就是储存粮食的仓库。古代,村里设社仓,州府有义仓,以备在荒年救灾用。储存粮食的地方成为仓座或廒座。
这些“仓”本来是一个存储粮仓的机构,但是在清末时期,在西安府的原长安县、咸宁县的“仓”还具有统辖村落的基层组织功能。“仓”成为一个基层政权组织,管理周围几十个村子。正如白鹿原中所写的那样,仓里的官员称总乡约,田福贤就是总乡约,相当于现在乡镇长一级。每年要负责交皇粮、摊派、出丁当兵等。
清朝时候,西安由两个县分别管理,基本上以韦曲——张家堡为线,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属于咸宁县,西部属于长安县。
咸宁县分为东乡、南乡、北乡,共有30仓。
东乡有8个仓,分别是韩森仓、檊珥垛仓、沙谷堆仓、路家湾仓、惠家庄仓、曹家堡仓、狄寨仓、元兴仓。
南乡有10个仓,分别是南关仓、金泘沱仓、黄渠仓、三兆仓、大兆仓、杜曲仓、戎店仓、引驾回仓、侯官仓、鸣犊仓。
北乡有12个仓,分别是午门仓、白花仓、伍家堡仓、北辰仓、务庄仓、新筑镇仓、沙河仓、中原仓、山李仓、皂渠仓、东陵仓,马厂 。
长安县分为西乡、西南乡、南乡、北乡,共18个廒.
长安县把 “仓”称为“廒”,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西乡有6个廒,分别是三桥廒、王寺廒、田许廒、斗门廒、马王廒、冯集廒。
西南乡有6个廒,分别是鱼化廒、河池廒、郭杜廒、姜仁廒、乾河廒、五楼廒。
南乡有3个廒,分别是姜村廒、黄良廒、子午廒。
北乡有3个廒,分别是红庙廒、扬善廒、叶马廒。
看来这个“仓”确实存在过。 “仓”和“廒”已经成为了过去,但这些过去称呼依然影响着现在。明清时期的“仓”和“廒”的设置,对后来的行政建制,有很大影响。
现在长安区很多地方的乡镇名称还可以见到“仓”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