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季长江流域异常暴雨洪涝气象特征分析

2020年夏季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性洪水,长江干流先后发生5次编号洪水,三峡水库发生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针对长江流域致洪暴雨,有学者指出稳定的阻塞高压、贝加尔湖槽及副热带高压与长江流域致洪暴雨有密切关系。我国东部夏季暴雨带的位置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调节,梅雨区入梅偏早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提前有关。

上述研究关注重点多是针对暴雨过程,而对长江流域持续性暴雨洪涝和其成因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此,在汉斯出版社《气候变化研究快报》期刊中,有学者针对2020年夏季(6~8月)长江流域雨情、水情异常情况,通过分析造成水雨情异常的强降雨过程中的环流特征、水汽输送等,研究2020年长江流域异常致洪降雨的成因,对于认识暴雨洪涝发生原因,更好地开展长江流域致洪暴雨预报有积极作用。

长江流域覆盖24˚~36˚N,90˚~122˚E,横跨西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区、市),由金沙江流域、岷沱江流域、嘉陵江流域、乌江流域、长江上游干流、汉江流域、长江中游干流、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长江下游干流等10子流域组成。使用三峡站代表长江上游来水总体情况,螺山站代表长江中游来水总体情况,向家坝、高场、富顺、武隆、北碚、城陵矶分别代表金沙江、岷江、沱江、乌江、嘉陵江、洞庭湖流域的来水情况。

降雨资料来自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实时数据库及整编的历史资料库,包括长江流域72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08时24h降雨量、1h降雨量。大气环流特征分析使用的资料取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提供的2.5˚×2.5˚6h全球分析资料。水文资料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水利部水文情报网。

2020年夏季长江流域累积降雨量达723mm,居1961年以来首位,雨区重叠、极端性强、洪涝灾害严重,刷新了多项气象、水文记录。主雨带集中在嘉陵江、岷沱江、乌江、长江上游干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区重叠度高,多地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受其影响,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性洪水,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清江、鄱阳湖、滁河、青弋江、水阳江、巢湖等地发生超保证或超历史洪水,长江干流先后发生5次编号洪水,三峡水库发生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75,000立方米每秒。

在弱“厄尔尼诺”气候背景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显著偏强,副高脊线位置在6月上中旬偏北,下旬至7月期间又持续偏南,同时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阻高形势稳定强盛,冷涡活跃,有利于冷暖空气持续在长江流域交汇,在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锋,从而反复出现致洪暴雨过程。从盛行西南季风变化来看,2020年夏季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对西南季风的推进和强弱影响较大,从5月第1候开始南风分量显著增强,造成南海夏季风爆发略偏早,且强度偏强,持续为向长江流域提供水汽输送。大尺度环流经向性增大,南北冷暖空气输送频繁,造成长江流域大气斜压性增强,多低空急流、气旋性低涡系统以及切变系统的产生,在14次区域性强降雨过程中均伴有西南急流的发展,配合低涡系统和中低层切变线的存在,是2020年夏季降雨极端强的重要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