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马未都看中了一个黄花梨的床,他出...

有一次,马未都看中了一个黄花梨的床,他出价80万,主人一口拒绝。马未都加到120万,对方还是不为所动。两年后,主人找到马未都要卖床,马未都说:“一口价,59万卖不卖?”

众所周知,马未都是著 名的收藏家和古董鉴赏家,在古董这行当他已经摸爬滚了将近40年,还拥有一家自己的私人博物馆,名字叫做光复博物馆。
 
据马未都说,他手上的大部分文物都是 “捡”来的。
 
比如马未都某天去澡堂子洗澡,发现澡堂子大厅放了一张黄花梨的床。
 
马未都一眼看中了这张床,他找到老板说:“这张床我诚心要买,给你100万吧。”

老板特别豪气地说:“我不靠这个挣钱,我不卖。”

可马未都就是想买,他咬咬牙给加到120万,老板还是拒绝了:“不可能,我终身都不会卖的!”

遇到喜欢的藏品对方却不肯出手,这让马未都心里很郁闷。
 
没想到过了两年后,那个老板主动给马未都打电话,说要卖黄花梨的床。马未都奇怪道:“不是说终身都不卖吗?”

老板不好意思地说:“我遇到点事,家里现在着急用钱。”

马未都想了想说:“我之前给你120万你都不卖我,我要出60万你可能都不会记住这一件事情。这样吧,我减掉一万,给你59万。如果你答应的话,这一件事情就成了。只要你说同意,59万一分钟打到你的账户。你不同意,这是没商量的余地了。”

马未都以为老板会讨价还价一番,结果对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第二天,马未都赶紧派人把床拉走,生怕老板反悔。
 
后来在一次节目中,马未都谈到这件事说,其实这张黄花梨的床,也就值60万。
 
他之所以报120万,就是为了向老板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样,老板哪天想要出手这个东西,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马未都。 
 
不得不说,马未都真的很鸡贼啊,他在里面玩了个心理战,给对方下了一个人情世故上的套。
而之所以扣掉1万,等于是让老板花钱买一个教训。

马未都曾说:“古玩一行如龙潭虎穴,不可擅入。”
 
早年的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学青年,上世纪90年代,马未都与朋友组建“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出了《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广受大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
 
后来凭着一腔热爱,他走上了收藏之路。为了能买下自己心仪的东西,马未都经常走街串巷,和三教九流的人套近乎。
 
在《背影》这本书里,马未都详细记叙了他早年收藏的经历以及与社会各阶 层人的种种相遇。
 
马未都说:“我在文化系统里算不规矩的,东跑西颠,呼朋唤友,上九流下九流皆有朋友。”
 
《背影》里一共写了25篇文章,文章涉及了25位故友。

这25个人,是马未都从文学编辑到收藏大家过程中的见证人,他们是马未都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塑造了马未都现在的性格和行为处事。
 
比如在不同的藏家身上,马未都看到不同的人生观,对于贵 族子弟王世襄来说,收藏是玩;对于另一位收藏大佬王季迁来说,收藏是守。

对文物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性格,最终造就了文物不同的命运。

就像马未都,在他的文化体系里,他一直认为文人卖东西是个耻辱。

所以,尽管他攒下了很多宝贝,但他在前二十年里一件藏品都没卖过。

正因为文人的这种“好面”,让马未都的收藏在后面的几十年里全部身价百倍。

作为一位收藏大家,马未都为什么想起来出书呢?
 
据他本人介绍,新书起源于他为父亲写的一篇悼文,从那天起,跟他有交集的人离开了,马未都都会为他写一篇文章。

十几年来,马未都已经写了40多篇了,《背影》里收录了25篇,明年还会再出一本。

马未都说:“我写过李咏,赵英俊……有的名人,你一看就知道是谁,有的人你不知道。我要写够一百个人,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画像。”

2021年6月,马未都的散文集《背影》上架,2 个小时卖了 20000 册,一个月内加印 3 次,60000册一售而空。
 
有人说:“《背影》是图书李焕英,平民感情,引发共鸣。”

从马未都写的25位故友中,我们能了解到他的人生经历,也能看到在那段特定历史时期的收藏热。
 
通过马未都的各种“捡漏”,还能学到多方位的人情世故、心理战术。

感兴趣的读者,点击蓝色链接或者是“看一看”即可购买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