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船人物志】收藏丹凤
我一次去县城访问友人,听到了关于张昌宁的故事,有点心驰神往。
这个友人便把我带到了他的家中,于是,那些光滑的陶瓷瓦罐,散发着神秘气息的灯器酒皿,古色古香的小挂件,首饰,就突然和我相遇了。不是一件两件,而是整个屋子!它们的光芒,一下子就闪瞎了我的眼睛。我惊叫起来。
我想不到丹凤县这个山城,能有如此辉煌的收藏者。
突然记起了那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一个渔夫,每天去撒网捕鱼,结果,捞到了一个很古怪的瓶子。这个瓶子里,竟然装了一个吃人的妖怪......
他是如何与它们打交道的?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进入了这个行业,并且为之痴迷一生?
故事在交谈中打开▪▪▪▪▪▪
各个朝代的盆盆罐罐,木窗画扇,在他的心里,是可以疗饥,可以避寒的。
在这些物件的背后,有一个人骑着摩托车穿行在茫茫山间小路的艰辛,也有独步山野的心酸和悲怆。
有时候,山枣可以果腹,山泉可以解渴。
有时候,三吃闭门羹,他学会了迂回攻略。
那些残垣断壁里,有一个人固执的梦
那些嘎啦墙角里,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只有对实物作出准确的判断,才有可能还原历史,为后人作出更简洁更珍贵的结论。而修复那些残缺,剔除表象的繁华,使得自己的行为更加让人理解。这是他一贯奉行的原则。
这一坚持,就是二十余年过去了。
拂去每一个物件上的尘土,他都能给讲一个故事出来。他和它们交心着。
这个精美的铜质犁铧,上面有一个甲骨文“亩”的字样。经过专家考证,这是远古时代祭祀用的一件物品。
在商洛地区,这样的物件绝无仅有。
穿过历史的隧道,一些文化密码若隐若现。
闫占友先生在《商洛文化研究》上撰文说,民俗文化是众多商洛文化的一个分类。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商洛在文化领域的文明程度。
人类文明越往后越发达,越先进,然而历史文化越古老越珍贵,越值钱。一个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景点会比几个大工厂所创造的财富还要多。
一些小人书,火花,邮票,香烟盒,留声机,照相机,报话机,非典诊断书,结婚证也走进了他的视线。通过这些的收集,归类,让我们理解了那个年代的政治生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些事件以及深思。
武关,是秦汉以来关中四要塞之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人口集中,富庶繁华。
通过这个匾额下面的描述,其历史要追溯到明清时代。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也映衬了这个地方曾有的荣耀与辉煌,战争与和平,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在县城的东南方向,另一个边贸重镇为竹林关,“水陆通吴楚,驮马入蓝关”,名闻遐迩。
历史记载的竹林关,汉时称为丹水县。在康熙32年(1693),有人口为30户,约150人。到1944年,竹林关镇有1275户,5000余人。
从竹林关石槽沟一带发现的这个宗祠神位“越国苗裔”来看,竹林关也是楚汉民族融合很好的一个村落。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过得顺风顺水。
古越国,泛指江浙,两广,福建一带。南北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滋润,得到了补充。
他不是考古者,选择收藏,完全是出于一种职业需要,一少部分来自于爱好,一种情怀。社会上像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无异于声名事业,闷声挣钱,如有可能,希望低调走完一生。然后像农民珍爱土地一样,把自己的收藏留给后人。
他有自己的群体。在这个群体里,谈天侃地,非常活跃。他们探询,或者讲起收藏中故事,活色活香。
而说到收藏,修复残缺,打磨历史,他的身影,往往被层层孤独的外衣所笼罩。
在主旋律的高调下,他只能作低声的呻吟。
一个人对古玩越是亲密,就越是与现实世界的感情剥离,亲情,友情,莫不如是。丹凤玩这个的很多。像他一样,玩出名堂,游刃有余的人很少。
人,有时候是回不去的,此中况味,只能在梦中品咂。
坐在这样的椅子上,喝茶,抽烟,发思古之情,慨今朝之盛世,不亦乐乎?木格的窗子接纳了冬日的阳光,也收听了鸟儿的第一声欢唱。
他便感到今生没有遗憾了,自己是一个快活的人了。也许他的快活,木碗知道,瓷人知道。
他会给自己的房子取上好多的名字,三品斋,陌上居。随即,笑笑将它们涂改,抹去。
在他的笑容里,历史与现实的眸子,交相辉映,照亮了整个楼层。一切都在探索中前行,在梦想的追逐中感悟。
丹凤晒晒:陕西商洛人,70后,网络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