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东江纵队
我心目中的东江纵队
作者:李欣怡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谁给的呢,是那些曾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永和开发区以前就有过革命队伍-东江纵队。
东江纵队我心目中的英雄。星期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跟着爸爸妈妈参观了东江纵队纪念广场,庄严的纪念碑上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纪念碑像一个威严的将军。爸爸指着雕塑碑上东江纵队的几位领导人相片告诉我:“曾生、王作尧、尹林平等这几位革命领导人带领着东江纵队的战士们转战东江南北,挺进永和山区。东江纵队的第四支队在我们永和禾丰、黄旗山、华峰山、油麻山、等地与日军多次交战,他们奋勇杀敌,不怕牺牲……”听妈妈说着,我不由挺直了腰板,向几位英雄伯伯石像敬了少选队员队礼。
东江纵队的战士们机智勇敢,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景墙上雕刻着战士们战斗的场面,有手握钢枪的,有手拿大刀的,有白胡子老爷爷也有十几岁的少年。他们做奔跑式,躬身前倾,眼视前方,眼中充满愤怒与不惧,随时准备出击。战场上硝烟燎绕,这些就像放电影一样逼真。我看着,心里无比地激动,东江纵队的战士们多勇敢。
东江纵队的战士们利用有利地形,以少胜多,多次打败日军。据看护广场的叔叔介绍: 1944年,东江纵队永和四支队在永和成立。因为永和的地形复杂,山高林密,适合游击做战。机智的东江纵队战士们在黄旗山、华峰山等与敌人展开激战。1945年,日军纠集一千多人来进攻永和,东江纵队人员少,但军民一心,浴血奋战。其中老战士郑伟灵带领抗日武装用掷弹筒还击敌人,故布迷阵,敌人以为东江纵队有火炮,慌忙撤退……
听完叔叔的介绍,我对东江纵队的事迹了解的更详细了,也更加敬佩。东江纵队的战士们从小就踏上抗日救国的道路,很长时间回不了家,他们也有爸爸妈妈,可他们为了救我们的国家,牺牲了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学本领,长大了为国家做贡献。
我心目中的东江纵队啊,你们是伟大的!
五(1)班李欣怡
end
黄埔区贤江小学
广州市黄埔区贤江小学地处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道,学校创办于1952年,当时由增城市永和镇三个乡村大队:禾丰村、新庄村、贤江村兴建,主要服务这三个乡村的适龄儿童入学。学校原名“来安村第三小学”,后于1967年改名为“贤江小学”。
这里土地肥沃,植被富饶,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自古便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特别是岭南果王——荔枝在这里更是生长得荔叶飘香、荔果累累,荔乡之风让人无限沉醉,其中贤江的“糯米糍”荔枝更是有“果中之王”美称而名播遐迩。随着荔枝的盛产,特色的荔枝文化在贤江也十分突出,千古流传的荔枝诗文、咏颂荔枝的精品荟萃于此,绘画书法,异彩纷呈,贤江荔枝文化积淀深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十分深厚的荔乡文化底蕴。
春风化雨催桃李,成才栋梁遍神州。随着区教育教学掀起的改革热潮,政府加大对办学的投入,贤江小学有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学校教学设施较为齐全,学校占地面积18120㎡,总建筑面积7035㎡,校舍面积6127㎡,体育运动场地(含室内体育馆)面积9332㎡,绿化面积2860㎡,拥有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科学探究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语言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含书法室)、课件制作室、少先队部室、卫生(心理辅导)室、体育器材室、200米标准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8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等教学专用场室。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鲜花不断,四季有景。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学生586人,教职工42人(临聘职工5人),退休教师10人;在职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28人,大专学历9人;高级教师16人,一级教师15人。在“爱国、勤学、文明、守纪”的校训指引下,学校师生逐步形成了“学风好,教风正,环境美,质量高”的办学理念。
贤江小学自开办以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其素质的提高。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化,师德教育经常化,业务学习系统化。学校坚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以管理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基础建设为保障;以“团结、诚信、勤奋、创新”为校风,以“敬业、奉献、爱生、乐教”为教风,以“活泼、守纪、好学、求真”为学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年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推进学校又好以快发展。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素质教育日益深入,师生20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和区的各类奖励,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社会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荔乡蕴古韵、慧心绘蓝图”,贤江小学依托荔乡文化的底蕴,酝酿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制定了学校新的五年、十年发展计划——以书画特色为载体,掀起学校素质教育高潮,贤江小学将掀开崭新的一页,以新的校容、校貌、新的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在社会、家长的眼中,贤江小学将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