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重庆学者建议:开凿成渝运河,成都建设西部第一港!

综合利用成都平原的水资源

把成都平原建成中国西部的都市群体    刘传志

成都平原位于中国西部,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处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部的主要城市之一。

我国西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通信困难、资金短缺、经济文化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而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流密布、人口众多,是我国主要产粮区之一,再加上长期的内陆建设,形成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国有资产巨大,并拥有大量的科技人材和熟炼的技术工人,是我国西部的主要经济区,有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要使成都地区成为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必须要对建设环境有个科学的分析,制定长远的建设目标和近期的发展计划。

成都平原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为成都断陷洼地,南北长约两百公里,东西宽约九十公里,面积达6475平方公里,成菱形状。河流属岷江、沱江及涪江支流的凯江,三大水系均发源于龙门山脉南坡,处于川西北暴雨区,汇集三江众多支流,穿过龙门山断裂区,带来大量砂石填平中央洼地,形成北高南低的成都平原。从安县秀水到崇州沿550米等高线以西是三江的冲洪积扇,面积达3274平方公里,扇顶为大河入口,高程约750米,是平原降水丰富的地段,渗透性强,是主要含水层,扇前为溢出带,多下湿田和泉水溢出。三大水系从彭山江口、金堂淮口和德阳通江穿出众山口,流入川中丘陵区,出口高程约420米,有水头330米,河流沿平原纵坡流走,平均纵坡约千分之三到五。成都平原入境年水量173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189亿立方米,平原降水量为65 .7亿立方米,每年洪水集中于暴雨期6—9月,占全年水量的57%,因此洪水集中又频繁,是成都平原的主要自然灾害。由于河流坡降大,来水很快从几个山口排走,因缺乏湖泊和水库贮水,河床贮水能力很低,洪水过后就会缺水。平原降水较少的时期,又是农田灌溉的高峰期,缺水严重,不能通航。再加上污水入河,使成都府、南、沙三河水质较差,不能作为下游灌溉用水。下游大量的灌溉用水不能先引入城区,满足环境需要,然后再供给下游灌溉用水。从而解决城区所需的大量环境用水,这是造成城区三河缺水的主要原因。

成都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冲洪积层是一个天然的地下水库,贮量多达145亿立方米,每年冬季流出。是成都河段主要水源之一,夏季降水补入,年水量差达40亿立方米,因此可考虑冬季再抽一些地下水补充枯期水源,到夏季还可多蓄洪水。

从上述情况可知,成都地势平坦、雨量充沛、河流密布、水量又大,本应是河面宽阔,航运发达的地区。但由于用水不当,污水处理不力,造成洪水时太多而枯水期又太少,既不能蓄水,又不能通航,使市区水环境质量差。经过对府南河的整治,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水源稳定是个根本问题。而城市河流是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有稳定的水位、优良的水质和必要的水面。有了隐定的水位,才能使沿江道路风景线,常年接近水面,使人与水亲近,并要有必要的宽度和深度,才能容纳必要的水量,实现常年通航和满足环境用水。要达到有稳定的水位,就必须要作到洪水来时分得走,枯期缺水有水来,要保持适当的流量,就要进行必要的工程建设。

一、城区水环境建设
府、南、沙河的来水,一是府河,二是清水河,要使在洪水进入城区之前经过多级分洪,将洪水通过分洪通航河道进入蓄洪区,并在进入城区通道处建控制闸,控制进入城区的洪水量,做到“洪水来时分得走,枯期缺水有水来”。

1、在府河:首先结合三环路北段和成洛公路建设,把东风渠改造成从府河到龙泉区西江河流域的分洪通航运河,并在西河镇的西江河上筑坝,抬高水位到500米高程,使西江河的几条支流形成一个从人民塘到西河镇的大型水库,面积可达30平方公里,称为“成都东湖”。是成渝运河的成都港区和龙泉驿地区的水源地,与龙潭寺火车站组成水陆联运点。在洪水期接纳从东风渠和沙河引来的府河洪水,枯水期还可从“成都东湖”引水,返回城区府南河。东面通过成渝运河在重庆入长江。北面通过宝成铁路和沿白龙江而上的从成都到兰州的铁路与欧亚大铁道连接,西南通过成昆线和内昆线与欧亚南部大铁道连接,使成都成为欧亚两大铁路干线与长江水道的连接点。
其次在洞子口的沙河入口再次分洪,经沙河穿过成彭公路桥后,在左岸向东北方向分洪到白莲池一带,经青龙场入人民塘到石灵一线的低洼地带,与“成都东湖”连通,并在府河上建控制闸,控制入城水量。

2、在清水河:首先通过马家场的金牛支渠分洪入府河,又从苏坡支渠分洪入江安河,再从龙爪堰向肖家河分洪入府河下游,从而控制入城水量。

3、在府南河汇合口到九眼桥河段上建坝,抬高水位至495米,使府河回水在饮马河口以上,南河回水到西郊河口以上,再挖通饮马河与西郊河,形成环城通航水道,水位比成都东湖低5米,枯水期可引成都东湖水入府河,保持隐定的水位,在沿府南河外侧筑堤,建道路和码头,内侧在满足环境水面的前提下,建多种形式的堤岸、道路、码头和建筑,形成丰富多彩的成都内港,并设绿化带,闸坝处可建水电站供参观实习之用。
为了补充枯水期的水源,首先要不准污水入河,保持优良水质。先将污水引到府南河外侧,再建污水处理场,经处理后再排入府河下游。在无污水排入的基础上,将下游灌溉用水先引入城区,通过府南河口电站发电后的尾水再供下游灌溉。
另外再将清水河引入磨底河,从石人村倒石堰引水入西郊河,再从金河故道引水入城,作为城区环境水源,使城区地下水位回升,可利用地下水库与市区高层建筑施工时的降水井连通,形成全市统一的消防水网,还可作为城区环境水源。

二、开成渝运河建设成都港。

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有万吨船队直达重庆港的能力,开凿成渝运河可使三级航道延长到成都,将成都变成出海港口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并可使成都平原建成通航输水的河网环境,发展水陆联运体系,形成成都平原都市群体。

成都自古以来就通航,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枯期缺水,不再通航。又因自然河道坡度大,通水期短也不宜通航。人工河道如人民渠和东风渠,有水量大、坡度小、通水期长的优良条件,本可建成既可灌溉也可通航的输水渠道,但也未能通航,主要原因是对成都平原的水资源,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开发管理,笔者在《长江上游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区域环境规划设计》一文中,根据四川省盆地水资源的特点,提出:
出山口两岸分洪,原河道排洪冲砂。
顺山边引水通航,遇小河筑坝滞洪。
选支流引洪过原,入丘陵河谷蓄水。
两库间挖河通航,新航道直达云阳。

并通过《发挥资源优势,综合开发川中水利资源,振兴四川经济》,《四川盆地小流域综合开发的战略探讨》,《关于三峡工程的几点建议》,《关于建设川中水利开发区的建议》,《长江上游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区域规划设计》,《关于建设成渝运河的建议》,《关于府南河水资源综合开发的建议》和《浅谈成都国际大都会的水环境建设》等一系列文章。提出在四川盆地要大开运河,把各大江出口处的洪水,通过这些运河输送到川中丘陵的众多山谷中贮存起来,供常年发电、通航、灌溉和水产养殖之用。将盆地北部的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白龙江、嘉陵江和渠江等七条大江的水,通过雅安到成都、都江堰到成都、成都到重庆、都江堰,经成都到广元,广元到万源、广元到宣汉、宣汉到重庆和宣汉到云阳等分洪通航运河,把洪水引入川中丘陵建立蓄洪区,进行综合开发,形成川中盆地底部十七万平方米公里的统一川中水利开发区。使这些洪水在灌溉川中丘陵干旱区后,再回到长江汇集于奉节出三峡,还可通过广元到万源的运河从川北的渠江到汉江支流任河出川,实现南水北调。又一条新的中线。其中成渝运河是在1987年,九三学社成都市委举办的川中水利开发研讨会上,在《发挥资源优势、综合开发川中利资源,振兴四川经济》一文中提出来的,至今仍未引起重视。其要点是在沱江的九龙滩水库左岸开分洪通航运河,将沱江全年84.6亿立方米的水,在洪水期间引出30至40亿方方米的洪水到沱涪分水岭上的众多山谷贮存起来,既可消除沱江洪水威胁,又可发展丘陵区的灌溉事业。按平均有效蓄水深度为5米计算,需要600到800平方公里水面,其中主要蓄洪区设在金堂又新镇,在阳化河的两河口处筑坝,蓄水高程为440米,水库面积110平方公里,可蓄洪55亿立方米。回水通过沱涪分水岭在柑柏、冯店进入中江县的涪江支流凄江流域。在马安的两河筑坝,水面仍为440米,水库面积为95平方公里,可蓄水47.5亿立方米。由于马安地面高程只有349米,虽可多蓄洪水,但工程较大。可改为在上游广福以上的高家墩筑坝。蓄洪面积缩为53平方公里。两者都可配合人民渠七期现有的鲁班、继光、响滩子三座高位水库,统一调度,联合运行,使这些高位水库控灌金堂、中江430米以上的高地,而让从九龙滩引来的低位水,负责灌溉低于430米的低地。

成渝运河通过又新水库南部经金顺穿沱涪分水岭入凄江支流到良安河谷,与红泉的元兴水库相通。再沿公路穿分水岭回到阳化河的全胜盐井凼水库,再经三元、回龙、宝石一带的几条山谷到乐至县城。然后转向东南,进入安岳朝阳水库,再往东南入清流河流域,穿过双河、龙桥、磨滩河、黑塘河等高水位库,再往东南入大足。进濑溪河流域穿上游、前进水库,经宝顶、长田、国梁、雍溪入涪江支流的小安溪流域,经铜梁到合川入涪江、嘉陵江,于重庆入长江。

成渝运河沿沱涪分水岭而下,串联众多支流的高位水库,形成统一的通航输水运河,为两岸广大丘陵区提供可靠的高位水源,形成统一灌区。必将使广大丘陵干旱区的农、林业有个大发展。

由于成渝运河的开通,使长江的三级航道延长至成都,在成都港与府南河环城内港的配合,可与龙潭寺和成都东站等组成水陆联运点,将长江水道与南北欧亚大铁道相连,使成都平原成为以成都为中心的中国西部特大都市群,成为西部文化、金融、经济中心,这些设想作为一个长远目标,进行总体规划,结合经济发展滚动开发,逐步实施,必有成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