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外滩建筑群

外滩建筑群某种意义上说,是我去过的第2个国保(第1是晋祠)。小时我爸领我从太原经上海回绍兴老家,模糊不堪的记忆中只有2个清晰点,一是火车上桥感觉在天上,二就是那个楼的门怎么会这样啊。那个楼就是和平饭店,不停转动的十字门,给我留了一个新奇特的印象。

第2次再来上海的时候,我已是背包族了,相跟了2个老家也都是绍兴的同学,一起去南方过年,在此以中国银行等为背景,花2.5大元拍了我人生第2张彩照(第1张是云冈石窟)。那时人呆衣傻,走在花花绿绿的大城市顿感自惭形秽,看外滩建筑群犹如看西洋景,也没有什么感悟而言。

外白渡桥旁的上海大厦(原百老汇大厦。1930-1934年建)、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原

俄罗斯帝国领事馆,1914-1916年建)。

上海历来不是中国最有历史的城市,但它也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感的大都市。外滩建筑群南起气象信号塔北至外白渡桥,手拉手一字横在中山东一路上。从1873年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开始,到1948年交通银行大楼的建成,25幢建筑用了70多年,终于在黄浦江边画出了一幅整体景观。从属性上来说,这里不是什么上海的骄傲,但优质的建筑确实是殖民时代留存的文化现象。

外贸大楼(原怡和洋行大楼,1920-1922年建)。

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原横滨正金银行大楼,1924年建)、中国农业银行(原扬子公司大楼,1916-1918年建)。

和平饭店(原沙逊大厦,1929年建)、中国银行(原中国银行大楼,1937年间)、中国工商银行。

友邦大厦(原字林洋行,1921-1923年建)、外滩18号(原麦加利银行大楼,1923年建)、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1906-1908年建)。

上海海关(原江海北关大楼,1927年建)、上海市总工会(原交通银行,1948年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原华俄道胜银行,1901-1903年建)。

上海海关大楼钟楼,整个钟楼高达79米,大钟直径5.4米,亚洲第一,造价5000两白银,英国制造。在外滩徘徊,依旧能听见它准时敲响的钟声。

尽管外滩建筑群看过N次了,但我真正进去过的只有中国银行,这件有中国元素的建筑,外表依旧是art deco装饰风格,屋顶是蓝瓦攒尖,营业大厅里四处散发着古色古香的东方韵美。在外滩建筑群中,我最欣赏海关大楼,层层收进的纵轴线,立面装饰简洁大气,讲究对称和谐,是art deco装饰派的巅峰之作。

上海浦发银行(原汇丰银行大楼,1923年建)。

银行大楼上外滩独一无二的希腊式穹顶。

大楼下的闭口狮子“史迪”。

开口狮子“史提芬”,它们的名字都来自于当年行内经理的姓名,这2铜狮为仿物,

原物现在东方明珠下的上海历史博物馆里。

元芳大楼、泰国盘古银行、夏姿大楼。

华尔道夫酒店(原英国上海总会大楼,1910年建)、外滩3号(原有利大楼,1922年建)。

这些西方巴洛克、复古、折中、现代等等各种流派的建筑,都以它肆意挥洒的方式,在上海能找到复本,形成立体博物馆。每个建筑都有说不尽的故事,在五光十色中自我闪烁着,很多人不知道罢了。喜欢中国传统的,看看这些洋式建筑,就像换了一道菜,变变口味而已。

上海太平洋保险公司(原亚细亚大搂,1916年建)。

元芳大楼(原中国通商银行大楼,1897年建)。

泰国盘古银行(原电报大楼,1907-1908年建)。

夏姿大楼(原旗昌洋行大楼,1901年建)。

海关大楼下面四根多利克石柱。

外滩天文台(1907年建)。

这种洋式建筑群,汉口江滩、广州沙面、天津五大道等等我在后面也看了不少。换了相机以后,一直想拍拍夜景,但感觉味道不足,大概一个建筑也需要在阳光下接受表现,在细节上展现玲珑。夜如黑网,它覆盖了不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