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优秀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你有没有给孩子营造这样的环境

01

“麦肯锡7年咨询顾问”,“互联网行业5年运营管理”,“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这些是邱天身上的标签,毫无疑问她就是那种惹人羡慕嫉妒恨的“别人家的孩子”。

她上一流的大学,毕业后做着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她的这一生俨然是成功的,她站在很多普通人奋斗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活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样子。

对于这些闪闪发光令人仰慕的大人物,我常常会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他们为何会如此优秀,为何他们能活成“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我们从小都只能被要求向他们看齐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翻开了邱天的新书《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邱天在这本书里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讲述她的成长,婚姻生活,以及她的工作。

她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会感到焦虑,迷茫,她也会面临“职场妈妈”无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困扰。从成就来看她是个不平凡的人,但从某些角度来看,她也是一个平凡的人。

她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来解析当代人的困惑,迷茫,焦虑,以及她在面对这些的时候如何度过去,不让这些烦恼阻碍我们前进的道路。

读完这本书,我醍醐灌顶,因为当时的我正处于迷茫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但是看完她的书之后,我好像找到了方向。

02

邱天的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在于她讲职场妈妈的这一章节。

她受到自己父母的影响,成为一个很独立的女性,在工作上很拼命。生了孩子后她确定自己不会当一名全职妈妈,她认为不能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梦想,不能放弃个人追求。

虽然孩子很重要,但是自己也很重要。所以她努力平衡好孩子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但这是一条十分艰苦的路,因为两边都不想放弃,有时候会觉得愧对于孩子,特别是当她哭着说要妈妈再陪五分钟的时候,她的内心充满了愧疚。

但她还是忍痛在职场中继续前行,因为她相信“自己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她觉得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她也说到自己父母的故事,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父母是下乡知青,在乡下插队,很多年后才回到城市参加工作。

他们回到城市已经三十多岁,但为了工作还是很努力的学习,自考大学,日子过得很苦,却从未抱怨,始终积极的工作,力求上进,甚至为了工作忽略孩子的成长。

邱天在父母无意的身教下成为一个很正能量很努力,对待工作很认真的人。可以说她的优秀是父母熏陶出来的。

03

邱天在书里有过一段描述,讲自己小时候父母给她营造的成长环境:

我和先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但回忆起来,家里都有很多很多书。长大后,我俩都手不释卷。我们看父母是否看书、如何看书,也看他们如何选书,如何查资料、做笔记,如何与朋友谈论古今。

尽管不宽裕,妈妈每周从幼儿园接我回家,路上都会买三本新书。

这便是父母在无形之中给她营造的成长环境,让她成为一个热爱读书,不需要家长耳提面命追着要求她学习的人。

看到这儿我想起我的小时候,爸爸很喜欢读小说,看报纸,他每一年都会订阅全年的新闻报和健康报,导致家里到处都是报纸。

记忆里,爸爸在忙完工作之后的空闲时间里常常坐在摇椅上看报纸,文化程度略低的妈妈也会趁着空闲时读读报纸,有时候她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拿来问我。

由于家里报纸太多,收拾报纸的事就落到了我头上。因为对新闻不感兴趣,我就找美文和诗歌来读,看到喜欢的文章便剪下来,贴在本子上。

如今想来我会走上写作这条路,其实是我爸爸在无形之中给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从小对文字变得敏感。

倘若爸爸在家只看电视,也许我不会变成今天的我,也许我会是另外的样子,不喜欢读书,没有兴趣爱好,不会爱上文学,更不会走上写作之路。

家庭营造的学习氛围对一个人的养成真的太重要了,我身边很多喜爱阅读写作的朋友,他们都表示小时候家里有很多书,有很好的阅读环境,或者父母也爱阅读。

04

有很多人纳闷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总是不爱学习,放学回到家只喜欢玩手机,看动画片,做作业的积极性极低。

如果你家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你得先反思一下自己了,是不是在家常常抱着手机玩,是不是被电视剧迷得孩子叫都没反应。

一个人在小时候是不具备自我控制能力的,他们很容易受到自己父母的影响,父母喜欢做什么,他们也会跟着喜欢什么。

我看过不少人物传记,他们都很成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小时候家里有很好的阅读环境。

家里的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关键的作用,倘若你希望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学习,那么你自己也要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你要让孩子看到,即使你已经不上学了,依然不放弃学习。

如果你希望孩子热爱阅读,那你就在家营造出适合阅读的环境,如有条件最好设立一个读书角,准备很多书,空闲的时候你也要多阅读,而不是玩手机,你爱读书的样子,会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影响他的一生。

千万不要既希望孩子做个热爱学习的人,而你却整天玩手机打游戏,这样的话,他爱学习才怪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