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量零增长,化肥产业路在何方?
《北方农资》记者 李娟
化肥产业面临形势严峻。供需环境方面,除钾肥以外,化肥产能和产量都在过剩,增长速度基本上低于3%。施肥目标发生变化,我国粮食调控线是在人均400公斤粮食,低于人均400公斤,粮食供应紧张;超过人均400公斤,会产生其他问题。因此,除要保证粮食安全以外,对环境要更加重视。施肥方式发生变化,在化肥短缺时代,有什么化肥施用什么化肥,化肥施用方式适应化肥品种。化肥对环境的负作用显现,农业部在2015年提出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通过精调改替方案,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主要作物化肥施用量零增长。
中国农科院国家测土配方施肥中心实验室主任 白由路
化肥行业创新要与供给侧改革结合,既要保证粮食安全,又要保证环境安全,只能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化肥施用技术改进来解决,通过改进施用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是创新肥料技术,通过创新达到供给侧改革目的。
通过肥料施用,会往土壤中带来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减少这些不需要的东西,就要提高肥料浓度,减少负成分。比如尿素,由一个碳、一个氧、两个氮、四个氢组成,它不可能带来重金属。如果磷酸二铵或一铵能做到浓度非常高,重金属也就添加不进来。所以高浓度是创新的主要趋势。
作物所需养分不是一种,有很多种。但是大量元素与中量元素怎么配,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怎么配,还需要探讨。
例如氮肥,有酰胺态、铵态、硝态和氰铵态等多种形态,实际上并不是等量等效,不同的养分形态,对作物效果是不一样的。
肥料助剂大概分为三类,一种是改善肥料物理方面的形状,不让它吸潮、结块;第二种是改善肥料养分转化的助剂,例如消化抑制剂;第三种是通过改善植物生长状况来提高肥料的助剂,这一类称为生物刺激剂。生物刺激剂可以分成五大类,即微生物制剂及提取物,水解和动物残体,胡敏和富里酸(腐植酸),海藻及植物提取物(海藻酸),无机及合成产品(例如硅、亚磷酸盐)。
除技术创新外,服务创新要求在推广过程中首先了解肥料对作物的适应性,不同肥料施在不同作物上效果不同,尤其是施用添加助剂的肥料,要注意对土壤的适应性问题。其次是关于恶意炒作或无限延伸肥料功能问题,同时要注重肥料机理研究不深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