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医道:中医生为什么建议站桩?
本 期 导 读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想不吃药就让身体很好,中医不光是开汤药;扎针、艾灸、推拿也算,其实站桩也算。
黄帝内经说:「上古有真人者」,就是练站桩功。
站桩直接目的是养神
从中医的观点来认识,站桩治疗的直接目时,就是「养神」神为人身之主宰,统领支配各个内脏器官,如果「神」经常得到保养,可使经络、脏腑、四肢百骸都可得到处,「神」若受伤,人体各个部位就有产生懈怠的可能。
站桩是医疗的补充。
祖国医学把医疗预防放在首要地位,医生的责任不仅在于能够治病,更重要的是能够防病。防病的方法很多,站桩是比较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
站桩时要求做到:闭目、凝神、静气、形体和意念放松,进一步达到「内空灵清虚,外中正圆和」的境地。其目的不外是使神梦能够经常聚集而不失散,这样也就是培育了真气。
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之三宝,所谓「神役精,气役精,聚精生气,聚气生神」。如果这三宝保持的好,也就是达到了「真气内守,神不外溢」,必然可以健康长寿。
《内经·摄生篇》重点教给人们注意这些事项,其中提到「恬儋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恬」就是内无所营,
「儋」就是外无所逐。
也就是说,我们经常不断的保持无思无虑使神不外溢,久之,自然会精气充满,内部充实,也就很少会有疾病产生。
以前的站桩在当时来说,就是独立守神最好的方法,如果坚持的好,同样会和真人的健康情况一样,长寿百岁,享尽天年而去,就此观之,站桩对一般健康人来说,可以达到减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它对医疗预防上的价值也是不可估计的了。
病症,唯自身的大药可除
中医认为很多患者致病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清浊相混,气血滞塞,营卫不和,象一般精神衰弱、高血压、消化性溃肠病、关节炎等等病症,都是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的。通过站桩,这些状况会逐渐得到改变。
心肾相交,阴阳互根。
站桩治疗到一定时期后会自然的感到呼吸转向慢、深、细、均匀,这时全身极为舒适,《内经,四气调神篇》这样说:「使志若茯,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崔公入药境中也有「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之句。这就使我们意味到在站桩过程中,能有呼吸自然转慢的表现,正是由于心中之元神在无意之间与肾中之元气汇合,心感肾,肾也感心,心肾相交以后才会产生欣欣之意,经常这祥练习下去,使真阳积欠,元气就自然壮旺充实,实为己之有得,永不失散。
心肾不断交感,日久,可使督任二脉逐渐通达,元气经常壮旺,阴阳则得以互根。某些由于这类原因产生疾病的患者,通过站桩以后,就会得到根本的改善,以至消失。内经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眞正含意,在此也可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调整清浊升降,使之走向正常。
一般正常人,在体内经常保持「清邪中上,浊邪中下」的正常状态,而有些患者往往是清不升浊不降,清浊升降失其常态,病也就相应而升。站桩时,可以体会有气体上升,从喉咙中排出,或腹内有腹鸣现象,把一些气体自然舒畅的从肛门排出,这些污浊之气排出后,身体显得格外轻松,从而使疾病得到改善或消失。
余嘉言医们法律一书中曾提到:「善养生者俾贲门之气。传入幽门,幽门之气,传二阴之窍而出,乃不为害。」这不单纯是养生的道理,也是治病的道理。
调和营卫,流通气血。
人身得以保持健康,也赖于营卫调和,如果营卫之气不行,日久天长以后,患者就会形成「气傳难通」或「水浆不入,形体不仁」。更严重时甚至可使「精气弛坏,神去而不可复收」,达到无法救药的地步。
然而,营卫之调和,又需赖以整个人体大气的周转不息。因此,二者又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在站桩过程中,会感到有「气贯全身,手脚发热,颤动,全身透出微汗,精神焕发」的感觉。
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血液循环功能的加强,血本随气行,如果血通则气必先通,因此血液循环功能的加强,就意味着气血的通畅。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营卫的调和,因为营卫和则腠理开,这样全身才会有微汗透出的征象,就此观之,坫桩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功能,也会使营卫调和;在营卫得到调和的过程,又相应的促进气血更进一步的通畅。
《金匮要略》所谓:「营卫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论点,在此可得到验证。
诸如上述的一些现象,可以体会站桩本身不单使神得其养,而且对维系阴阳、调节清浊升降、调和营卫、流通气血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关站桩的治病道理,这里举出的只不过是几个简单的例证,更多还需要患者的亲身领悟和长期坚持,才能够真正、全面、透彻的得到认识。
正 | 安 | 好 | 课
缘起
是否有一套功法既有“治未病”的奇效,又满足现代人的以下需求呢?
简单易学
适合日常练习
适用于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人群
答案是:有。
我们有幸邀请到太极领域前辈人物、孙氏内家功传人、集拳法和医术为一体的明师——孙瑜先生,为我们传授孙氏内家拳无极桩、六字诀养生功法。
【无极桩】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六字诀】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孙瑜】先生何许人也?
孙瑜先生出生于中医和武术世家,七岁时便开始习医练武。孙老师常说:一个好的中医,必然有两种职业属性:一个是医生,另外一个是武术家。从其家族传承便可一目了然,其父母不仅医术高明,更修得一身好功夫,是一代武学大师孙禄堂的入室弟子。
孙瑜先生为人却非常低调,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从事五十多年中医,退休之后,将时间和精力全部花在武学和医理的研究上。
现任精武体育总会传统太极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四个领域的传承人,在太极领域更是前辈人物。
孙瑜先生认为“中医不仅仅是望、闻、问、切辨证开处方,更要讲授人生道理和传授涵养身心功法。把传统内功运用到行医实践中,传承中医气血运动,养好元气、强健身心、保护自己、救己救人。为提髙人的生命质量,延缓衰老过程,是医者之大愿。”
脱胎换骨的【无极桩】
中国内家拳融中医、道家、密宗,以放松入静、致柔桩功入手,以改造人体生理,改进运动模式。
因此在练习无极桩时身体处于松空状态、神意气形合一、调整阴阳气血,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养生运动,是修炼身心之必学功法。
习练者可有效调节自律神经、增强大脑皮质的健全,使运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得到改善;同时还使人反应灵敏、培养人的元气,有效提高身体免疫功能。
古法洗髓经【六字诀】
六字诀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历代医学文献都有论述。早在南北朝时代,梁朝名医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有吐气六字诀:吹丶呼、唏丶呵丶嘘,隋代天台山大法师智觊修行将六字诀引入佛门,唐代名医孙思邈又把五行相生放进六字诀。
六字诀养气功能调理五脏六腑气血,既可治病又可养生防病,是我国医学之宝典。
当代著名老中医、武术大师馬礼堂,原系北京髙干疗养所医师、海军司令部特邀医师,曾师从武术名家张占魁、杜心五,也曾受教于孙禄堂先生。
三十年代得传普照老人古传的六字诀养气功,经五十多年实践研究,功效更显完善显著。
孙瑜老师从事中医行业五十年,但凡病人前来看病,孙老师诊治之后,能不开药尽量不开药,往往会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传授相应的功法。孙老师常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学员反馈
这套功法是以中医为基础的功法,无论是什么年龄层次、什么样的身体状况练习,都具有奇效。练习时间长了,便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当我们翻遍朋友圈和公众号、出入养生功法微信群、参加各种养生功法课程,甚至是翻山越岭,出世入世、寻寻觅觅,只为求一位明师与适合自己的功法,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功法,又岂能错过?
主讲老师简介
孙瑜老师
● 出身于百年中医、武术世家
● 中医命门学派后人、执业中医师、运动医学研究员
● 孙禄堂内家拳(形意、八卦、太极)第三代传人
● 曾任国家全运会主治医师
● 曾任上海市足球队主治医师
● 师从武术家顾留馨习陈氏太极拳
● 师从武术家周元龙习拦手门拳
● 师从傅钟文习杨式太极拳
● 师从太极高手张金贵习吴式太极拳
● 曾受聘于70年代上海市体育宫教练
● 曾受聘于80年代上海市武术馆太极拳教练
● 现任精武体育总会传统太极专业委员会主任
武医道助教团
夏榕老师
● 习武12年,现师承孙瑜先生修习武医道学。
● 曾在2010年第三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比赛中获得孙氏太极拳青年组冠军。
● 2015年上海市民大联赛太极拳推手擂台赛,女子60公斤级亚军。
左亚忠医生
● 主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
● 2007年至2019年供职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后自由执业。致力于中医、传统武术体用之学,勤习之,慎思之,审用之。求学路上幸遇明师孙瑜,2017年有幸忝列门墙。
● 有生之年,只求能为往圣续绝学,不使我国宝湮灭,道法蒙尘!
赵清风老师
● 齐鲁人士,文学硕士,现任职于上海某高校;
● 自幼受家父影响,对中国儒释道文化尚有兴趣;
● 人到中年追溯生命本源;
● 现师承孙瑜先生修习武医道学。
严峻
● 高级工程师,现任外企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 师承孙瑜先生修习武医道学。
*课程全程由孙瑜老爷子主讲。
授课内容
● 桩功:无极桩
● 古法洗髓经【六字诀】
授课时间
2021年8月7日(周六)、8日(周日)
授课地点
上海市杨浦区隆昌路588号复旦软件园1号楼 13楼正安文化
授课费用
课程费用:2980元/人(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