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地 | 中秋月,故乡情
中秋月,故乡情
作者/青草地
中秋节上午,随着一声清脆的微信提醒,一包家乡的月饼呈现在眼前。这是一位家乡文友发来的问候与祝福,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带给我一份来自家乡的感动。
多么熟悉的包装!水红水红的油光纸上,浮动着一轮金黄金黄的圆月,其上,凤翔龙腾,大红双喜高悬,牡丹花儿正红。一道纯白棉线挡腰一系,让我想起油灯下,母亲“嗡嗡嗡”的纺线声。背面,一抹熟悉的胭脂粉,静静的,裹住了甜甜的月饼,却裹不住浓浓故乡情。
月,从故乡来,偷偷地藏在树稍后面,悄悄望着我,我分明嗅到故乡泥土的芬芳了……
记忆里的中秋时节,爹娘总是那么忙,那么忙。玉米熟得要流下来了。天刚擦亮,爹娘就趟着露水下了地,掰棒子,撬棒秸,忙忙活活一上午,不管干完干不完,下午都得往棉田赶。“八月十五迎门花”,村前屋后,到处都白花花的,宛如白云层层叠叠起伏在绿波中。爹娘腰间系着个袋子,头也顾不上抬地拾啊拾,一直拾到太阳落山,才伸直酸痛的腰,推着一车大大小小的棉花包回家去。在车站摆摊卖凉粉的爷爷,也在夕阳的催促下,推着一辆平板车,踏上归程。
那时节,我和二妹放了学总是直奔棉田,田头上,是母亲早就准备好的布袋子,麻利地往腰间一系,俨然成了像模像样的大劳力。三妹和弟弟早玩儿成了两只土猴儿,在小树一般壮实的棉棵下钻来钻去。
无论回家多晚、多累,中秋节的夜晚,母亲总要炒几盘小菜,把一个小方桌搬到院子里,放在屋门左侧天地龛堂的下方,倒几盅酒,摆几双筷子,再把不知啥时候买来的月饼、西瓜、葡萄等摆上来。龛堂里是一个装满草木灰的香碗,每年春节,母亲都要更换一次,母亲说,得用箩细细地箩掉粗糙的碎渣,不能用筛子筛,筛子眼儿太粗,据说,这样,孩子的皮肤才会细嫩。
常记得母亲在香碗里插几柱香,在桌前跪拜,除了月亮神,我就只记住了泰山奶奶。许是泰山奶奶祖籍乐陵的原因吧,房前屋后的婶子大娘们都信奉泰山奶奶。
敬拜过后,我们才可以破供享用。父亲已经为爷爷泡好一壶香茶,酒也热乎乎的了,一家人这才乐乐呵呵地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捧着母亲分给的月饼,姐弟几个总是要凑到一起,你尝一口我的,我尝一口你的,叽叽咕咕品评半天:
“俺这个比你的圆……”
“你那个没俺的甜……”
我总是小心地揪出青的、红的甜丝,一点点地嚼,再抠下露出头的花生瓣儿,一小口一小口地品。白白的芝麻粒儿总有一两颗粘在嘴角,正好伸出小舌头,不停地舔啊舔……
月亮跳出了树稍,越发金黄水润了。婆家小院里,摆出了一张方桌,摆上了大小各异的月饼,雕成花篮的西瓜,新鲜的葡萄、香蕉、苹果……满满腾腾,温馨与祝福在小院里弥漫。婆婆也像母亲一样虔诚地跪拜着天地神灵。
夜,格外清朗,没有一丝云,记得前年,母亲在我这里过中秋的时候,恰值阴天,望着微云里穿行的圆月,母亲小声念叨:“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夜,如此晴明,母亲是否还在牵念明年正月十五的天气呢?
月,升上了半空,浑圆,澄净,月光下,墙外的芦苇银絮如雪,婆娑娑地舞动,“刷刷,刷刷”,在这如水的清辉里,月儿是否听懂这思乡的歌声……
作者简介:青草地,原名孙立梅。籍贯山东省,工作于内蒙古。偶有作品发表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微刊。不求轰轰烈烈,只愿时光流过,青青草地氤氲一抹淡淡的青葱绿。个人微信号:S15104781872
亲爱的朋友,您好!欢迎走进春野青青,感恩时光让我们在这里相逢,让我们一起去采撷生命路上的点滴感动,谱成精致、洒脱、多彩盈润的人生!
如果喜欢,欢迎分享,也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赐稿。邮箱: 20811850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