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方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方氏名人与家训
方太古
方太古(1471~1547),字元素,自号寒溪子、一壶生,兰溪女埠人。幼时警敏,爱好吟咏。早年曾从章懋学习经学,通《诗经》、《周易》、《春秋》。18岁入太学,补为博士弟子员。后弃科举之业,不应征召,致力读书写诗。30岁出游三吴,与姑苏杨循吉、徐桢卿、沈周、文徵明等唱和。继又南游入闽,与名士林埜成莫逆交。出闽后,又遍历匡庐、九华、秣陵等名胜,仍侨居于吴中。嘉靖初年,隐居于兰溪解石山(今马涧穆澄源境)中,“迹不出山,影不入俗”。晚年返居女埠故里,建寒溪书屋。地方潘杲与郡邑官吏,以及乡绅士人皆来登门求教。王阳明寓兰时,与其交往甚契。子孙三代俱工诗。方太古读书好古,其诗颇似唐代孟郊、贾岛。大抵以感时愤俗之意为多。著有《易经发明》、《理学提纲》、《寒溪子集》。
方元鹍(1753 -1817),字震旸,号啸楼后改铁船,行达六百零五。邑庠生、廪生。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科拔选贡生,即于是科中式举人。嘉庆六年(1801)辛酉恩科成进士,殿试二甲,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兼顺天乡试同考官。元鹍自幼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年17游乡校,授官时年48,为官清廉,囊无余钱,却诗文有著作,着有《燕台杂咏》、《豆棚夜话》、《燕兰小谱》、《唐诗选》等,嘉庆二十年(1815 )岁乙亥告假南还,途中留于山东临清掌教书院,嘉庆廿二年岁丁丑,归里葬亲,八月抵姑寓太仓,忽得急疾,殒于旅舍,享年六十有五,是冬榇归,附葬于派塘前山祖茔。公生于清乾隆十八年癸酉十月十八日,卒子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十一月初二日。金东区塘雅镇马头方村人。
方豪:字俶新,又名兆鼎,生于清光绪二十年腊月(1894年12月),是“五四”运动北京学联首任主席、全权代表。曾任国民党省监察委员、参议员、县参议长、“国大”代表、金华一中校长等职。
溪源村在《云源方氏宗谱》中立有《祖训》:
家训云: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必以千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毋为横非在扰门庭,毋耽曲蘗以乱厥性。有一于此既殒尔德复隳尔胤睠。兹祖训实系废兴言之再三,尔宜深戒。
男训云:人家盛衰,皆系于积善与积恶而已。何谓积善?居家则孝弟,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何谓积恶?恃己之势以自强,克人之财以自富。凡所以欺心者皆是也。是故爱子孙者遗之以善,不爱子孙者遗之以恶。传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天理昭然,各宜自省。
女训云:家之和与不和皆系妇人之贤否?何谓贤事舅姑以孝顺,奉丈夫以恭敬,待妯娌以温和,接子孙以慈爱,如此之类是巳。何谓不贤滛狎妬,忌恃强凌弱,遥鼓是非纵意狗私,如此之类是巳天道甚近福善祸淫为妇人者,不可不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