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觅乡音忆乡韵系列之一 || 作者 听雨赏蕉
过 年
——觅乡音忆乡韵系列之一
作者 ‖ 听雨赏蕉
作者听雨赏蕉,原名张志平,会宁杨集人,现居兰州。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海之梦》《歌与戏——童年的记忆》《戏帽和木活——失传的手艺》《长兄如父》《电影情缘》《春节随想》《恩师郭向东琐忆》《语言精趣 师生情浓——记当年会宁一中的几位老师》《碎事收笼 朝花夕拾——记忆深刻的会宁一中往事之一》《写给我思念的女儿》《曾经的我娃已经长大——写给我思念的女儿》《为同学小聚而作(搞笑)》《写给我思念的女儿之三(组诗)》《回家的路,是如此的漫长》《碎事收笼 朝花夕拾——记忆深刻的会宁一中往事之二》
小时候家里兄妹姐弟多,农业社挣工分的只有父母和大姐,家里“软食口”多,年底“口粮款”不少,生活很艰辛。全凭父亲的木工手艺和母亲的精心持家,年底不管肥瘦都能杀头猪过年。
杀猪过年
农村的年基本上在腊八就开始了。早上吃一顿散饭,据说散饭可以把麻雀的眼糊掉,来年种的糜子谷子麻雀不吃。也是饿怕了的庄农人一个朴实的心愿。因为粮食并不富余,年猪都是用洋芋喂的。到了腊八,岁洋芋(方言)基本上就吃完了,杀猪就成了过年的第一项准备工作。会宁农谚曰:“腊月八,家家锅里叭嗒嗒(散饭),有猪杀的把猪杀,没猪杀的打娃娃”。这里既有腊八的食俗,有猪杀的家庭喜悦与自豪,也有没猪杀的家庭无奈和无助。杀完猪,就招呼帮忙杀猪的左邻右舍美美地吃上一顿。莜面饼饼烙上一摞,洋芋菜炒上一锅,上面放五六片肥肉片子,油汤油水吃个饱,美其名曰"猪肉盖(会宁方言读Shan)碗子”。“莜面饼饼洋芋菜,吃起吾还香得怪”(方言)。农村人生活自是艰辛,但从不知道贪婪,不缺乏自信,很懂得知足!
乡村年味浓
第二件大事就是过小年(会宁人叫新年)。父亲老早就准备好献灶爷糖瓜(红甜梗土法熬制),在腊月二十三中午一过就给灶神上香、献上糖瓜。晚饭要吃荞面做的菜搅团。开饭之前先盛一小碗放到灶爷牌位前献灶爷,然后才全家人开始吃。吃完饭锅灶洗刷完就准备送灶爷。父亲很虔诚地净手上完香,跪在灶台前敬茶献酒焚烧黄表,并与灶爷进行着神秘的对话。“灶爷你老人家不要见怪。日子过得很艰辛,你看也没啥好吃的,就是个菜搅团你也不要嫌弃。一年中全凭你的护祐,全家人口平安吉祥。有不干不净的孝冲血气得罪你老人家的地方你也不要计较。到天上了多说好话,多要禄粮。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腊月三十日了我们接你老人家回家。”言语中有对神灵的敬畏,有对生活的憧憬。灶爷一年辛辛苦苦安家护院才回家七天,可谓尽职尽责!到了腊月三十日下午灶爷就回来了。贴上春联,烧香焚表,清茶醇酒,三叩九拜恭迎灶爷入位,又开始了一年的守祐护宅之职!
心诚则灵
接完灶爷,我们同宗同门的人都聚在一起准备接纸。长辈中我大伯端上香马盘,儿孙们提上灯笼,据说灯笼有给先人领路的作用。小孩们放鞭炮烟花,烧香焚表跪拜完,意思是先人已经接上了。回到门口时,又要给门神烧香跪拜,“门神你老人家请让路,我们接我们的先人受三天香烟”。怕门神把守先人的魂魄入不了牌位席座。进门后就将三代牌供到桌子正中间。上书“张门三代永远宗亲之神位”。两旁斜摆着去逝的先人遗像。并摆上金方,黄表。香炉里插上香,两边点上蜡烛,献上熬好的热茶,奠上盛满的酒。接着就开始上献饭。早上为两小碗菜并配上油饼,上面用鸡蛋卷作了装饰,主要讲究献饭的“色”。晚上为两小碗臊子面,并配全两双筷子,以便先人享用。上完饭才能开始吃。吃完饭就开始放鞭炮,差不多放一个小时。三十睌上要坐纸都不睡觉,要“守夜”陪伴先人。有喝酒的,有打牌的,专门有负责续香的。子夜十二点,家家的猪骨头煮好了。用大盆子盛上端上桌,椒盐一摸,能吃出肉的本味。到了初一早上,大家都来烧马。据查,“烧马”一词是元代的俗语,指大祭。明朝叶子奇《草木子.杂制》上说:“元朝人死,致祭曰烧饭,其大祭则烧马”。随着时间变迁,会宁人把给鬼神上香、祭茶、奠酒、烧纸、磕头、作揖等一套完整的程序就叫烧马。接着上献饭嗑头祭拜。早上一个暖锅四大碗肉菜一吃,给娃娃的压岁钱一发,才开始正式过年了。
爆竹声声辞旧岁
吃完早饭,敲锣打鼓准备"出新”。每家都赶上自家牲口牛羊,聚到原农业社的大场,阴阳先生指定喜神的方位。全村男女老少都烧香叩首。意思是喜神保祐六畜兴旺,凸显出畜牲在传统农耕文明的作用至关重要。
穿花衣过新年
“出新”完就三五成群,相约去同村坐纸的人家烧马,称之为“走人事”。给人家的先人烧香礼拜,是对逝者的敬仰与怀念,对生者的告慰及尊重,还有些拉近邻里关系的成分在里边。到正月初三吃完睌饭饺子(会宁人叫扁食)就要送纸。桌上的三代牌,香蜡纸表,三天的香烛纸灰部要收拾干净送走。在接纸的老地方送纸烧马,程序及内容与接纸相同。
正月初三吃扁食
正月初四社火就开始了。敲锣打鼓,先耍狮子再跑旱船。隔家隔户耍俗称“赶(会宁方言读duan)瘟”。先由狮子开场,家里的东南西北四角都得狮子踏遍,威震凶神恶煞。接着就是跑旱船,并由专人负责唱船曲。“南海到南呀南海南哎嗨哎嗨吆呀,南海岸上一只船哎嗨哎嗨吆。瘟癀传染带上船,全家人口保平安”。真实地反映了淳朴的乡亲们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舞狮子
正月十五之前都是年。初七是“人七",这天天气清朗就是百姓平安,身体康健。天气阴沉风雨大作就是百姓疾苦,多灾多难。初八是"地八”,根据天气状况判断一年收成好坏。初九是"天九"也叫"上九",主要是在庙上烧香还愿,进奉神灵。看来“天人合一"、“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早已植入中国人的骨髓。十五就是元宵了。用荞面做十二个灯盏,莲花台式,宝塔式等各式各样都有。蒸熟了加点清油放上线捻子点着。根据每一个灯盏的亮度及油烟判断每一个月的凶吉。晚上就要撕掉春联,放些柴草在院子里点上火跳火堆,将一年的晦气全部跳掉烧毁。
正月十五一过,真正的年才算过完了。村民们又开始了一年的辛勤劳作。做好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