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瑜与博古画(130幅清晰作品)
导 语
清末民初,上海画坛兴旺,八方画人云集,各家各派斗艳竞辉,也有从事博古画者,此道高手当推孔小瑜。 “博古画”,典出于汉张衡《西京赋》:“雅好博古”,乃谓博通古代器物。北宋赵佶曾嘱撰《宣和博古图》二十卷。后来凡对印拓或仿摹钟鼎等古器物的画称“博古画”。
孔小瑜
(1899-1984),祖籍曲阜,为孔圣后裔。原名宪英,生于慈溪庄桥孔家村。擅长花鸟、博古画。画风受任伯年影响,其博古画与张善子的虎、熊松泉的狮并称。其出众的表现力人称任佰年后第一人,为“海上画派”代表之一。历任上海文艺书画院画师、安徽艺术学校教师、安徽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理事。
|出身世家|
孔小瑜出身文化世家,孔小瑜的祖父曾经当过清朝的武官,后来弃官从商。先后做过沙船营运生意、卖炒货和开中药铺等,业余时间喜爱书画,有时兴致来了也画上几笔芦草鸿雁,至今还存有他的画作。孔小瑜的父亲孔子瑜本应继承家业经商,但他却爱画成癖,尤其喜绘兰花,同时爱屋及乌,由兰而摹花盆、陶瓷、青铜器和秦砖汉瓦拓片,那些玉石器皿配以花果鲜蔬,画风严正,开创了花卉博古画为孔家书画之风。孔子瑜好客,常常宾客满堂,谈笑风生,多有书友画朋。
孔小瑜出生于这样的一个艺术之家,自幼受到熏陶,耽于书画。父亲教他读《尔雅》,他独对《释器》、《金石录》感兴趣,以至于他日后精于博古画,与此不无关系。孔小瑜17岁就开始跑上海的码头,见闻了许多古玩珍奇、社会万象,并心摹神揣,时常代身体不好的父亲应酬画债。20岁时,经他父亲的一位好友,也是海派名家王一亭的推荐,孔小瑜进入上海一家书画店,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其画室“思撷馆”的名声也渐渐传开了。
|强闻博识|
孔小瑜不大善于辞令,但记忆力惊人,所画博古器皿如鼎彝尊鬲,庞大繁杂,他不依实物,刻苦练就了强记默写的本领,仅凭所记,即合乎形制规矩,令人称奇。 从三代青铜器外,广涉人物、翎毛、走兽、鱼虫手到形俱,呼之欲出,无所不精,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独步画坛。
以卖画为生之际,孔小瑜与活跃于上海一带的书画名家吴昌硕、吴湖帆、陆俨少、王震、钱瘦铁、唐云等过往甚密,切磋之间,他的画艺日益精进。
1932年,在一次画友聚会上,他与熊松泉、张大千合作了《醒狮图》,寄寓忧国之情。孔小瑜以博古图闻名于世,亦工于人物、山水、花鸟等。当时有“张虎熊狮沈凤凰孔博古”之称。50年代初,与钱瘦铁合作陈毅市长题款的送公粮图、有流通海内外寺院的‘西方三圣图’,以及和唐云合作的‘印光法师传’等。
|后继有人|
晚年的孔小瑜囿于精力,很少画博古图勒,即使有兴致画,也只是以大鼎扼要表现。较之于他的父亲孔子瑜,孔小瑜的花卉博古图更为形象逼真,笔意老辣精到。他多以三代青铜器、名窑陶瓷、四时果鲜、风灯古佛、鸟笼鱼缸、蚕桑促织等入画,典雅精致,生动有趣。
他的为人艺品也为孔家的后人所继承、延续,其儿孙孔伯容、孔仲起、孔贻奋等各以特色显于画坛。特别是孔仲起,已成为了一位当代国画大家。
1984年,博古画大师病逝于合肥。
孔小瑜博古画欣赏(1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