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中的墨色美呢?

来自: 新用户68665845 > 《书法》

书法中的墨法是指用墨的技法,运用此技法的目的,是为了使书法作品中的线条出现墨色深浅、浓淡、枯润等墨色变化。而书法中墨法的应用,是为了营造书法的墨色之美。

什么是书法中的墨色美呢?

我们知道书法是黑白艺术,在白纸上写黑字,书法作品通常的色彩基色就是黑白色。墨汁之黑映衬宣纸之白,色彩对比极为强烈,黑与白携手打造了书法的高远意境。而意境中的白是宣纸的一种基本色,而此意境中的黑就是墨色。书者通过墨法的运用,使墨色呈现出深浅、浓淡、枯润等各种变化,从而使黑与白的对比度发生改变,通过宣纸之白的映衬,营造出不同的墨色之美。

在墨法中,浓墨的运用富于力度,具有庄重之美。淡墨有一种空灵的禅意,具有淡雅之美。枯墨能体现沉着痛快的气势,具有苍劲之美。而润墨适宜于表现外柔内刚,具有丰腴圆满之美。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墨法在各种创作技法中觉醒得最晚,魏晋之前的书家在笔法、结字和章法方面均有很多的论述,但却极少谈及墨法问题。到了唐代,墨法问题渐渐为书法家所重视,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这应算是孙过庭对墨法的论述,孙过庭此时已意识到书写时墨色燥、润、浓、枯在书法中所带来的不同变化效果。

到了宋代,墨法问题受到宋代书家的普遍重视,宋代赵希鹄对宋之前古人的用墨习惯,还曾做过描述,他说:

“古人晨起,必浓磨墨斗满砚池,以供一日之用。用不尽,则弃去,来日再作。故研池必大而深,其真草篆隶皆用浓墨,至行草过笔处虽如丝发,其墨亦浓。”

赵希鹄说宋代以前,古人作书皆用浓墨。

用浓墨之法写出的线条凝重古拙,宋代书法家苏轼喜用浓稠度极高的浓墨,以彰显率性质朴的气质,他对用浓墨的总结是“须湛湛如小儿目晴乃佳”,可见他追求那种浓墨重笔所带来的又黑又亮的书写效果。浓墨法的应用虽并不复杂,但也有讲究,欧阳询给浓墨法应用所界定的底线是“绝浓必滞锋毫”,可见不滞锋毫是浓墨的应用前提。

浓墨虽彰现厚重,但也有行笔不流畅,气息易受阻的缺陷。此一缺陷在书写行草书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在书写行草书时,用墨不宜过浓,应适量加水,使运笔更流畅自然。

宋代以后用墨讲究了许多,有“中国大儒”之称的沈曾植在《海日楼札丛》中,对宋代以后各个时期用墨的方式曾有过概括。他说:

“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元人墨薄于宋,在浓淡间。香光始开淡墨一派,本朝名家又有用干墨者,大略如此,与画法有相通处。自宋以前画家取笔法于书,元世以来书家取墨法于画。”

沈曾植的这段话,对宋之后书者的用墨之法,做了一番较详尽的总结。他说元代之后书家从画中借鉴墨法。沈曾植所说的书画墨法的相互借鉴是书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书法与绘画技法上的相互学习与影响使这两种艺术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焕发艺术活力。

从画中吸取借鉴墨法的做法到了明代成为常态,明代的王铎、徐渭、董其昌等书画家,常吸取画中墨法应用于书法中,在墨法上大胆实践,一时间浓墨重笔,满纸云烟,在墨法上创新不断。王铎首创涨墨技法,且在他的书法创作中大量运用,涨墨技法致书写效果充满不确定性,线条之间界限也不分明,使书写充满意外的情趣,在作品中营造出奇幻的意境,在墨法的应用上堪称是极为大胆的尝试。但涨墨法从古至今除王铎外,并未有其他书家勇于实践,可见对此墨法书者普遍持谨慎的态度,担心应用不当,导致书写创作失败。

明代书家董其昌对淡墨的运用颇有心得,他的书法因淡墨的大量使用,具有一种空灵悠远的禅境,董其昌用淡墨营造出恬淡雅静的气质,极大地丰富了书法创作中墨法的艺术表现力。但与浓墨一样,淡墨也有弊端,古语云“墨淡则伤神采”,淡墨应用不当,书法神采气质难以显现,给人以轻薄之感,所以淡墨也要恰当使用。

墨法中枯墨法的使用,使线条更显粗犷苍劲。在枯墨的使用上,明末书家杨维桢是此中行家,在他的书法作品《真镜庵缘疏卷》和《溪头流水诗轴》中,大量以枯笔作书,字里行间飞白不断,涩笔颇出,风格特点极为独特,堪称是枯墨之法应用上的大师。

明清以后,书家们对墨法的应用在前人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融合创新。出现了浓墨、淡墨交替并举等各种不拘一格的用墨方法,使书法中墨法的应用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

在书法的墨法中,除了浓、淡、枯、润,还有焦墨。焦墨比浓墨更干,更浓。焦墨之法取之画中。在运笔时以波折的形式,用干擦笔锋的方式表现出来,在书法中也是常用的墨法。

墨法的使用是书家必须掌握的技法,一个成熟的,掌握高超用墨技法的书者会将墨色奇幻微妙的趣味和浓淡自然的变化呈现给欣赏者。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是笔助墨彩,墨借笔力,笔墨互助,将书法艺术之美在墨色的淋漓变化之中呈现出来。

墨淡悠悠而意远、墨浓款款而凝重,书法中墨色之美的高妙境界使作品更有趣味,更具意境,更富有艺术表现力。 

(0)

相关推荐

  • 《书谱》直入人心的三条干货

    中书协 第一时间发布全国书协动态 公众号 学书心态 学习是要端正态度的,心态决定了方向与收获. 其一,自信.自信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会更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如果事事自卑,终将一无所成.<书谱&g ...

  • 书法的用墨其实很简单

    用墨是当代书家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当代书法的一个创新点.在新时期的章法构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人对用墨.墨色阐述的并不多,如寥若晨星,散落于古代书论.古人散记.随笔中.他对不同墨色在书写中所 ...

  • 关于书法创作中用墨的思考与探索

    用墨是书法学习及创作中重要的一个因素.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讲究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用笔筋.骨.血.肉的协调,而筋骨血肉也是靠水墨技巧的运用所表现.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清代包世臣在< ...

  •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二王”行草书法中的弧线美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二王"行草书法中的弧线美 原创2019-08-02 10:41·千年兰亭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 ...

  • 古人为什么总是要强调书法中的'意境美'?其原因在这里

    书法在强调书写技法能力的同时,也会更多地指出它的意境美,这也就是书法中的两种属性,一是技法水平,二是意境的表现美.例如人们在欣赏一幅作品时,先是看看书写的水平如何,如果缺少笔法.墨法.章法等能力时,欣 ...

  • 清朝书法中的绝美之作,精致而洒脱,现在很难看到这么漂亮的字了

    从整个书法史来看,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这个时代的书法气质和艺术功力,是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企及的. 这自然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魏晋时期的文化风尚所导致的结果.到了唐代书法家们陆续继承 ...

  • 《书论一则》,清朝书法中的绝美之作

    从整个书法史来看,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这个时代的书法气质和艺术功力,是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企及的.这自然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魏晋时期的文化风尚所导致的结果.到了唐代书法家们陆续继承晋 ...

  • 书法中最美的216个单字(适合读帖或选临)

    今天整编极具学习价值的216个字,相当漂亮!全部来自王羲之.米芾.赵孟頫等名作,它们或笔法精湛,或结字险绝,或俊逸,或秀美,非常难得!相对适合读帖或单字选临,不过适合在入门后研习.当然,对于初学者而言 ...

  • 古今书法名贴都避不开这个规律:浅议书法中的二维图形轮廓美

    一.原理的一点补充 前天我在艺术论基本原理中讲: 美是在N层的分歧与N+1层的统一:美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美是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层是人类可以感知的存在之于人类大脑的影射. 与美相对 ...

  • 王岳川:在书法日课中体验经典美

    在书法日课中体验经典美 每天写完厚厚著作中的一章节,总在深夜时分万籁俱寂时,执毛笔而书:或临摹经典,或书写创作诗文,或挥毫经史名言,或信札友人感言浮世-- 凝神书写后,常感慨过去千载悠悠逝,已来百年默 ...

  • 书法中那些你不知道的反常美

    ..... 人们都喜欢平原的秀丽富饶,都赞赏古代君子圣贤的冲淡平和,都欣赏<兰亭序>的"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都喜欢<二泉映月>的悠悠雅音--即使如此,当我 ...

  • 什么是书法中的变化?明白了这些,方能体会书法之美

    文/彧白 三余书社原创文章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谈到了许多笔法与字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变化.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写字要写出变化,写的规规整整难道不好么? 其实这就是"规范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