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医案精解》——中风后遗症(二)
王某,女,52岁,已婚,1985年5月6日初诊。
患者诉1985年4月3日因急怒猝然倒仆,不省人事。送某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抢救,脱险后遗留右侧半身不遂,头昏重痛,检查诊断为“脑血管痉挛”,医治2周无效,又转住入空军医院治疗2周,亦无效果,遂求治于陈老。
刻诊:右侧肢体不遂,活动不利,握力减小,口齿不清,右口角流涎。纳
少,小便基本失禁,大便无力,日1次,量少。询知发病因乃与邻居激烈争吵引起。
诊查: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水滑,脉沉缓无力。
辨证:气虚血瘀,兼阳虚水停。
治法:益气活血,温阳利水,舒缓经脉挛急。
处方:补阳还五汤合真武汤加味:
黄芪120g 当归10g 川芎10g
白芍 60g 红花10g 桃仁12g
地龙 30g 干姜10g 白术12g
茯苓 15g 牛膝30g 粉葛40g
全蝎 10g 制附片30g(先煎40分钟)
1日1剂,水煎服,守方长服
6月11日复诊:诉上方服用10剂以后,头不重痛而呈颈痛难忍;继服10剂,颈部不痛而腰痛甚剧;再服6剂腰痛突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计服此方26剂而愈。
【侍诊心得】本证因急怒而发病,常易辨为肝阳上亢,但观其证象,大小便无力,舌淡胖,边齿痕,苔白滑,脉沉无力,均非肝阳上亢之征,右侧肢体不遂,伴大小便无力,脉象沉弱提示气虚血瘀之征,而舌淡胖,边齿痕,苔薄白水滑提示阳虚水停之征。气虚无以鼓动血脉,而致瘀血内阻,阳虚不能化气行水,而致水湿内停。补阳还五汤长于益气活血,舒经通络,而真武汤乃温阳利水的代表方,二方相合,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正好符合此证病机。
然此病是因急怒而使脑络痉挛,所以加入全蝎,重用白芍、粉葛、地龙,意在缓解脉管挛急,标本兼顾,故收满意疗效。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对陈老精湛的医术表示酬谢,患者专程登门以千元奉赠,虽苦苦剖白意出至诚,陈老坚持不肯收,并谓医者当有仁心,治病乃是医者应尽之责,若收奉赠,有愧于医者之风,陈老之医德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按语】陈老对此患者的辨证,与常规辨治中风有所不同,吾等认为其要有二。其一:辨治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络不通乃常见病机,益气活血是常法,补阳还五汤是常方,此患者确实出现了气虚血瘀之证,所以补阳还五汤当用。然其舌质淡胖,有齿痕,提示其不仅有气虚血瘀之征,还有阳虚水停之象。阳气虚衰,不能温运气血,可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加重血瘀,且阳气虚衰,不能温化水液,每致水液停聚,水停则导致气机不畅,气乃血之帅,气滞则血运不利,亦加重瘀血之病变。因此,治疗不仅要益气活血,还必须温阳利水。此患者脉沉细无力,气虚不能鼓动脉管乃一因,而心阳不振,不能充分泵血也是一因,因此益气还要强心,真武汤既能强心,又能温阳化气行水,所以合用该方。用真武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此确乃陈老之独到思维之处。
其二:陈老素来辨治疾病,不仅重在辨其基础物质——气、血、津、液、精的盈、虚、通、滞,还重视组织结构的改变,也就是有无痉挛、松弛、增生、破损等。此患者西医诊断为脑血管痉挛,提示其血脉因气虚失于濡养而挛急不舒,导致脑之血管因挛急而气血运行不畅,因此一方面当益气温阳,疏通其气血,以治其本,另一方面当缓解其血管痉挛,血管筋膜由肝所主,所以重用白芍、粉葛、地龙,缓解筋膜痉挛,以治其标。如此既可使气血津液畅行流通,又能复筋膜组织的正常伸展功能,此亦陈老之独特辨治的另一体现。
——本文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