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狭隘

虹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狭隘

文/虹野

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增多,通过QQ、微信等方式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有平平凡凡求一己平稳度日者,也有力争上游努力拼搏者;有儒雅淡然者、也有偏激狭隘者;有学识渊博谦恭者,也有学富九车激进者……林林总总,通过这些社交平台,我们见到了学术权威,也见到了普通人,交往中或许留下美好的时刻,也或许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这些社交平台忽视了现实中的空间距离,把所有人的观念放在了一个虚拟的平台上,人们前所未有的见到这么多意见相左或观念一致的人。观念一致、气味相投聊起来令人愉悦,令人欲罢不能。意见相左者,则不少人采取一踢了之,美名其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常常被人当做清高之人与俗人划分界限之语。

例如,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欲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所以,在微信群、QQ群中,常见人一言不合,一退了之,退时尚念叨,“志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而事实上,“道不同,不相为谋”远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清高。

如,“道不同,不相为谋”可以解释“文人论书,屠夫道猪”,之“道”不同,无法在一起谋划。也可以解释同一领域观念不同。再如司马迁所说:“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 屑于老子。”

可见,“道不同,不相为谋”仅仅是一种划分立场的观念而已,并非是清高之人独有。甚至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还是非常狭隘的。如果文科和理科来一个“道不同,不相为谋”,那我们的经济学、管理学等等交叉学科还怎么发展呢?

再比如,教育界内局长、校长、教师观念相异,如果也来个“道不同,不相为谋”,教育又如何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呢?

时至今日,社会的复杂程度早已经不是“固步自封”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能左右的了,我们不仅仅需要志同道合者齐心协力去工作,更需要从“道不同者”的异己中丰富自己的观念和认识,兼收并取才是发展之道。

或许,我们在各种平台的交往中,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所坚守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是否有些狭隘了。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