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一部分: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
昔之得一者,一的道理,在前面的章节讲道的时候已经讲到过,现在再加以解释,一是个代名词,专一是无处所的,所以佛家讲修定,定在哪里?定在专一;道家讲的是静,静在哪里?静在专一;一在哪里?一在零那里,那个零就是一;零又是空的,清净无为,那才是一,如果你有个一可守的话,那就是二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出来又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不就又变成三了吗?佛学说学空,你盘起腿来去找空,那就不在是空,而是“有”,所以有一个地方可以守,那就是“二”了;道家讲“一”,佛家讲“不二法门”,什么叫“不二”?“不二”就是“一”
本来很简单一句话,一玩弄文字就看不懂了,难怪庄子讲了一个故事笑一切世人,庄子说有一个养猴子的老头子,养了一群猴子,每天早饭给猴子三个芋头,晚饭四个;有一天老头子忽然改变生活方式,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很生气,抢着要来揍那个老头子,于是老头子说,不要吵,明天还是照旧早晨三个芋头,晚上四个,可是不管如何变,一天就只有七个,不多也不少,所以“得一”也好,“不二”也好,其本质本源都是一样的
神得一以灵,一般人打坐修定,佛家称之为修心,道家称之为炼神,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神就是人天生本来的,人只要能专一,就神灵了,灵敏就通了,是谓神通,神而通之,学神通是没有什么方法可言的,假如学神通有方法,那就不叫神通而叫乱通,如果正想要神真得一,一定要先做到静,就如第十六章所讲的致虚极,守静笃;就如《大学》之道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第二部分: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这一段所讲的与上面的一段所讲的刚好是相反的,上一段讲它是个空,是个零,这一段是形而下讲“一”,不是空,而是有一定的规则、一定的戒条,如果万事万物,违反了这个基本规则戒条,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最终可能会导致灭亡,这是天地之常理,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第三部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贵以贱为本,比如一个人,穷光蛋出身,打赤脚的到城市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大富翁了,由富而贵,而这个贵是在贫贱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努力而成功的,所以贵以贱为本,人不可以忘本,高以下为基,没有下面的基础,就不会有上面的高贵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在中国上古的文化,当帝王的人常自称孤家寡人,就是自认德行不够的意思,不谷,是指没有吃饭的资格,我们从中国古代老祖宗记载下来的事项就会发现,一个当帝王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帝王的话中有“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意思是说,有好处是大家努力得来的,有错误的话,就是我这个当帝王的罪过,所以上古帝王自称“孤、寡、不谷”就是为了随时告诫自己,不要忘记了根本
第四部分: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所以当人们崇尚车时,社会就会制造出很多车来,各色其色,异彩纷呈,当车不流行了,人们遗弃了它,不以之为尚,社会就少车了,人们发现玉石的美丽,以玉为美,你就会发现玉原来是这样的少,玉因此变成贵重之物,而普通的石头就会被人遗弃,你就会看到数之不尽的石头,因为玉都被人挖去了,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失衡,都是因为偏执于一面的缘故,并不是平衡得一的现象,所以若你能平心,由此而入就是顿悟,就能回归原始的本来,看到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