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规范治疗远比“好药”有效

陈晓蓓

陈晓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常务委员。发表论文20余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擅长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等相关疾病及不明原因发热的诊疗。

本文系陈晓蓓医生投稿,肝胆相照平台编辑,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标明出处。

很多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时,总想追求好药,其实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远比“好药”更为重要。

治疗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消失,并伴有ALT(谷丙转氨酶)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版》)

抗病毒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是什么?

主要根据

1. 血清HBV DNA水平、

2. 血清ALT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来决定,

3. 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

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后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

动态的评估比单次的检测更加有临床意义。

为什么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慢性HBV携带者:

多为年龄较轻的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 DNA阳性者,1年内连续随访2次以上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病变或病变轻微。慢性HBV携带者因处于免疫耐受期,一般情况下患者肝内无炎症活动或仅有轻微炎症,且此期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所以目前不推荐抗病毒治疗。

慢性HBV携带者因处于免疫耐受期,一般情况下患者肝内无炎症活动或仅有轻微炎症,且此期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所以目前不推荐抗病毒治疗。

但相当一部分免疫耐受期患者在成年后随着免疫耐受的打破会出现肝炎活动。

因此,对于HBV携带者应每3-6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AFP、B超和无创肝纤维化检查等检查,必要时行肝活检,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应及时启动治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也不推荐抗病毒治疗,但此类患者有发展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且长期随访仍有发生肝癌的风险,因此建议每6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AFP、B超和无创肝纤维化检查等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也应及时启动治疗。

目前有哪些针对乙肝的抗病毒药物?

目前乙肝的抗病毒治疗主要是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还有一些其它药物,比如胸腺肽、IL、中成药,但目前尚缺乏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优点:

1、干扰素治疗的疗程有限。

2、提高免疫: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转阴,Anti-HBe转阳),少数病人可以获得表面抗原HBsAg血清转换(HBsAg转阴,Anti-HBs转阳)。

3、有停药后效应,停药后疗效持久,复发率低。

4、没有病毒变异。

干扰素治疗乙肝的缺点:

1、皮下或肌肉注射。

2、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较多(典型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关节痛、肌肉痛、乏力、血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抑郁等等),少数病人不能耐受。

3、不适合妊娠,未能控制的癫痫、失代偿肝硬化、干扰素过敏、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精神病史、伴有严重感染、视网膜疾病、心衰、慢阻肺等基础疾病。

核苷(酸)类似物的优点:

1、口服方便,一天一片。

2、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较好。

3、适合干扰素有禁忌的病人。

核苷(酸)类似物的缺点:

1 、需要长期维持用药。

2、有些病人停药后出现复发,肝功能恶化,甚至死亡。

3、长期用药容易出现病毒变异而导致耐药,影响后续治疗。

评估治疗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是否有肝功能持续正常,病毒持续低于检测下限,HBeAg、HBsAg血清学转换是否完成,肝脏弹性是否有改善,组织学是否有改善,生活质量等,且上述指标的稳定应持续一段时间。

注意

抗病毒治疗早期,肝功能异常,或肝穿提示炎症活动时可以考虑给予保肝治疗。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时间一般比较长,原则上要求:

1、患者依从性好,按时用药;

2、定期复查(常规检查和定期大查);

3、需要一定毅力坚持;

4、定期和医师就治疗事宜进行沟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