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提醒者无功,事后补过者感恩戴德,这是人性使然!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5卷,汉纪十七
汉宣帝 地节四年(乙卯,公元前66年)

【原文】(原文太长可以跳过直接看解析)

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译文】(译文太长可以跳过直接看解析)

上书三次,天子听到了,未加采纳。后霍氏一家被诛杀,曾告发过霍氏的人都被封赏,有人上书汉宣帝,为徐福鸣不平说:“我听说,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访,见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有柴薪,这位客人便对主人说:'您的烟囱应改为弯曲的,并将柴薪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默然,不予理会。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共同抢救,幸而将火扑灭。于是,主人家杀牛摆酒,对邻居表示感谢,在救火中烧伤的被请到上座,其余则各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坐,却没有请那位建议他改弯烟囱的人。有人对这家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用杀牛摆酒,终究不会有火灾。如今论功请客酬谢,建议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人没有功劳,而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才是上客吗?’主人这才醒悟,将那位客人请来。茂陵人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将会有叛逆行为,应预先加以防范制止。假如陛下接受徐福的劝告,则国家就没有划出土地分封列候的费用,臣下也不会谋逆叛乱,遭受诛杀的大祸。现在事情已然过去,而只有徐福的功劳没有受到奖赏,希望陛下明察,嘉许其'弯曲烟囱、移走柴薪’的远见,使他居于'焦头烂额’者之上!”汉宣帝这才赐给徐福绸缎十匹,后又任命他为郎官。

【解析】

上面这一段是和昨天徐生三次上书谈及霍氏之害是一起的。
不过有一点区别,昨天的那段材料发生时霍氏尚未被汉宣帝诛灭,而上面这段材料则是发生在霍氏诛灭之后。
对于徐生的三次上书,汉宣帝并没有理睬,昨天已经分析过了。
现在,霍氏被诛灭,论功行赏之际这个徐生却啥都没有捞到。
好在有人为他说话,汉宣帝也才给了这个人绸缎十匹以及升任郎官。
为什么一开始汉宣帝不奖励这个徐生?原因有这么几点。

1.老生常谈

徐生提前上书谈及霍氏之害,以及随后果然发生霍氏要搞事情。
这个不能说徐生有先见之明、神机妙算。
而是这个东西,很多人都知道,当时不提出因为有一些客观原因在其中。
一方面,霍氏虽然有害,但是彼时并未做太过分之事,其害并没有上升到不可容的地步。
另一方面,汉宣帝就算要动霍氏,当时也没有做好万全准备。
最后,徐生提出限制霍氏,这个汉宣帝想,很多人也想,但是徐生并没有提出什么有效可行的方案,只是单纯地把问题摆在桌面上,颇有管杀不管埋的意思。
既然如此,徐生又有什么功劳?
这个其实就很像某些单位存在一些问题,有员工很心急,几次提出来,却得不到回应。
他的本心的确是好的,为了公司。
但是话说回来,聪明人就他一个?别人又蠢又坏,看不到、不说话?
真实情况是,别人看、领导也知道,但时机不成熟、也没有解决办法,提出来无用,反而徒增麻烦尴尬。

2.算什么功?

奖励徐生,应当算什么功劳?
在平定霍氏的时候,徐生并没有出力,严格来说并没有任何功劳。
而徐生干的不过是在霍氏尚未作乱之时说了一种可能性,充其量算是提醒一下。
以此来奖励,讲实话,的确是说不过去。
如果这样都以其有功来奖励,那么以后谁都可以乱说,万一碰到了奖励了也少不了,没发生也不用担责,这还了得?

3.选择性地遗忘和回避

到了这一点其实是更多是对人性的推断和揣测。
假设汉宣帝在灭掉霍氏之后,主动来奖励徐生,这会造成的感觉?
即,你看徐生之前都说了,汉宣帝不听,果不其然霍氏造反了吧。
如果汉宣帝早早地听了,那不就没事了吗?
因此奖励徐生,不但会证明徐生之前说的有道理,更会把汉宣帝拿出来打脸。
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是死要面子的帝王,更是极少会承认自己犯错。
奖励徐生之前上书提及霍氏之害就是在说汉宣帝之前错了。
因此,就冲着这一点,汉宣帝不会主动去奖励徐生。
这一点,在官渡之战袁绍失败后,田丰推测自己会被袁绍杀死道理是差不多的。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
你做一件事,有人提醒你不能这样做,你不听,结果搞砸了,但是后来你又把这件事给扭转回来了。
你会感谢这个提醒你的人?绝大多数人不会,恐怕这事提都不会提!
如果这个人跳出来,说“我之前都和你说过,你看果然出事了吧!”你什么感觉?
反正我是尴尬加不想搭理这人。
所以,汉宣帝不奖励徐生,情理之中。

【启发】

其实不光汉宣帝如此,我们自身也是如此。
面对别人指责、指出错误,真会虚心接受的人,极少。
更多是嘴上说,谢谢,心里面觉得对方多管闲事。
这个其实是人性使然。
面对别人对我们说教的时候,心理感受上是比别人低一等。
面对别人指出错误的时候,心理感觉是别人在否定自己。
在看到别人比自己有先见之明时,心中不乏有嫉妒,因为这说明别人比你更强,他比你更有竞争优势,会削弱你的生存、繁殖价值。
所以,很多文章才说,不要好为人师、不要指出别人的错误、要内敛。
但是,从我们自身角度,应该如何去面对呢?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值得终生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