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片时间】第1805期:垂体胚胎癌
女性,9岁。患儿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头痛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双侧颞侧偏盲及视力减退。外院头颅CT及MR检查见鞍区肿物,考虑为垂体瘤。
图A、B:平扫T1WI显示垂体明显增大,呈稍低信号,肿瘤突破鞍隔进入鞍上池,鞍上池大部分填塞,视交叉明显受压上抬及前移,相当于鞍隔部位见“束腰”征或“雪人”征改变;图C:T2WI呈等及稍偏低信号,信号较均匀,鞍上池周围脑组织见轻度水肿,形态不规则,呈稍长T2信号表现。图D:DWI肿物未见高信号表现。图E~G:Gd-DTPA增强扫描示肿物明显较均匀性强化,冠状位和矢状位显示垂体高度为4cm,其前后径约2.7cm,左右径约2.8cm,垂体柄未见显示,双侧海绵窦、颈内动脉未见侵犯,鞍底部结构和蝶窦正常。
右侧翼点进路,显微镜下探查分开侧裂,显露鞍区肿瘤,视交叉有受压变性表现,切开肿瘤包膜,刮匙小心剥除肿物,分块吸出并取出,肿瘤血供丰富,出血较多。
胚胎癌。免疫组化:CK(+),CEA(+),CD30(+),Vimentin(-),GFAP(-),Syn(-),S-1OO(-),PLAP(-),AFP(-),CD117(-),LCA(-)(图H)。
颅内胚胎癌属于颅内生殖细胞肿瘤6个亚型之一,根据WHO病理分类生殖细胞类肿瘤分为6个亚型:生殖细胞瘤、畸胎瘤(成熟型、未成熟型)、内胚窦瘤(卵黄囊瘤)、绒毛膜上皮癌(绒癌)、胚胎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是原始的全能分化细胞衍化的肿瘤。脑胚胎癌多见于中线部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松果体区和鞍上,其次为基底节区及丘脑。依部位、性质、大小等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位于松果体区的胚胎癌,一般引起颅内压增高和眼球运动障碍,位于鞍区者可导致多饮多尿、发育迟滞和视力减退;基底节区和丘脑肿瘤则会导致对侧肢体轻偏瘫等。鞍区胚胎癌起源于神经垂体,绝大多数以尿崩症为首发症状,CT表现为鞍区等密度及稍高密度影,增强后肿瘤有明显强化。MRI检查时,肿瘤一般在T1WI呈不均匀性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其内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囊变及出血,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性强化。有报道认为同侧大脑半球萎缩是基底节及丘脑胚胎癌的特征性表现。本例肿瘤位于鞍内及鞍上,信号均匀,与一般脑胚胎癌信号及发病部位不同,临床无尿崩症表现,难以与脑垂体瘤鉴别。
①垂体瘤:垂体增大,自鞍内向鞍上生长。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及内分泌功能异常,极少合并尿崩症。MRI表现为垂体明显增大,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肿瘤可向各个方向发展,向鞍上生长可因鞍隔限制呈葫芦状或“雪人征”,向下可侵蚀鞍底进入蝶窦,向鞍旁上生长可侵犯海绵窦。结合临床表现,尤其是内分泌症状及化验检查,对垂体瘤的诊断有重要帮助。②脑膜瘤:起源于鞍旁海绵窦、鞍结节、鞍隔等,生长于鞍旁或鞍上区,多见于中年女性。肿瘤呈类圆形多见,边界清楚,多数肿瘤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明显均匀性强化,邻近脑膜强化(鼠尾征)是该肿瘤的特征,邻近骨质增生及瘤内钙化也是常见的征象。③颅咽管瘤:起源于垂体柄结节部的鳞状表皮细胞,临床表现多以发育迟缓、颅内压增高、垂体功能低下为首发主要症状。肿瘤多为瘤囊实性结节或肿块伴钙化为特点,CT对钙化检测较为敏感,MRI表现信号混杂,在T2WI呈不均匀性高信号,T1WI呈不均匀性低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强化明显。④下丘脑和视交叉胶质瘤:多为实性,CT为等或低密度,MRI在T1为等或低信号T2为高信号,很少合并尿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