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得罪朝廷,在狱中成就惊世之作,可惜出狱后仍“不知悔改”

想必绝大部分读者都能背诵骆宾王七岁时的成名作——《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打小就有此作,足见其天资聪颖,以及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没有沦为《伤仲永》中的方仲永,这和他做县令的父亲密不可分,只是其父离世较早,没有给他此后的人生架桥铺路.

父亲死后,骆宾王生活一落千丈,年轻岁月只能在困顿中度过。后来好不容易做官却是宦海沉浮,难以如愿报效朝廷,武则天即位之后,他跟随徐敬业起义,掌管文书机要,起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让武则天读了都啧啧称奇。

在当时人看来,骆宾王的人生起伏全是因其性格所致,诚如一多先生评价骆宾王时所言“一生侠骨,好打抱不平”,他敢想敢言,敢说敢做,从长安主簿升任侍御史后,常常上书言事,不仅评论大臣,更是评论当时主掌朝政的皇后武则天,只落得被人诬陷,锒铛入狱。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骆宾王却在狱中写下了咏物诗歌中的惊世之作——《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整首诗看似咏蝉,实则在写自己遭受污蔑的伤痛与忧愤,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不满,自己直言朝政却无辜入狱,感慨这坏人当道的时代,没有人信仰高洁的情操,没有人会为他洗刷冤屈,还他清白。短短几句诗,感情充沛,思绪翩迁,多处一语双关,当小佛在感慨骆宾王笔力深邃的时候,更是心疼骆宾王,年逾五旬的他,遭受这样的不公,内心会是多么痛苦,幸而次年遇赦被释放,他的身体才再一次得到自由。

因为反对武则天主掌朝政大权,骆宾王遭遇牢狱之灾,而这是改变不了他反对女子掌权。数年之后,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废除唐中宗皇帝之位,这引来骆宾王极大的不满,恰那时唐朝开国功臣、名将李勣(原姓徐,因功被赐李姓)的孙儿徐敬业有起兵伐武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骆宾王投徐敬业,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

古人起义,皆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徐敬业要起兵反武,理由显而易见,但是为了向大家宣示他的理由,必须需要一篇有说服力的檄文,骆宾王便为他写了一篇举世闻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檄文历数武则天各种罪恶,层层揭露,点出武氏是灭亡李唐天下的祸根,从而得出讨伐武则天的必要性……

檄文传至皇宫中,武则天大为赞赏写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之人的文笔十分优秀,感叹此人不能被自己使用,实在是朝中宰相的过错。

徐敬业乱,署宾王为府属,为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读之,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檄文传播天下的同年,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不知所踪,有人说他去做了和尚。纵观骆宾王入狱与参与起义,其实都是与反对武则天紧密相关,无怪乎有人说,骆宾王参与起义是“不知悔改”,不知大家是如何看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