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楷入国展?评委开了三个处方!

唐代楷书,曾经在史上有过辉煌的时刻,现在却越来越受冷落,凡是写唐楷的几乎都入不了书法“国展”,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也非常的令人遗憾。
那么,曾经辉煌的唐楷究竟怎么了?出路在何方?2004年全国第四届“正书展”上,张旭光提出了“激活唐楷”的概念,就是说楷书如何表现艺术性,如何表现感染力?近日,旧事重提,“激活唐楷”仍然是一大难题。当今书坛的两大领军人物刘洪彪、张旭光就此展开深入讨论,探讨解决思路。 
中书协主席刘洪彪说,在“激活唐楷”的理念提出之后,我想了很长一段时间。比如说颜真卿是唐代楷书的代表人物,他的楷书经典跨越非常大,从《多宝塔》到后来的《告自身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等等有一长串的作品,我曾经把他所有的楷书代表作挂在墙上,仔细琢磨,没有一件风格是相同的,区别都很大。

1-12届国展作品集

手机随时读

▼点图下单

交易担保 墨相文坊 12届国展作品集原价1200,现价280!立省1000元! 小程序
为什么呢?短短的几十年里面,出自一个人之手,有那么大的变化,我认为颜真卿是在一千多年以前,比较早地具有艺术觉醒的人!他不单纯把楷书停留在实用的书写阶段。
  

由此启发,我们提“激活唐楷”,首先要面对现在的现实,就是书法(包括正书)已经不再停留在以“实用”为主功能的时代,现代书法家写字,哪怕是写楷书,也不再是像写通知那样为了让人认识那种“实用性”书写。
书法家写字是在搞创作,不是抄一个东西给别人看,给别人去认,不是这个意思。这个观念必须要转变。
  

其次呢,现在很多书法爱好者临摹唐楷,临了几十年,越写越离范本越远。为什么越来越远呢?
有些朋友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临帖的时候开始写不直、写不平、写不准,于是喜欢叠格子,或者干脆用米字格、田字格,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方格子的正中央,好了,结果写着写着,习惯了,排了十年二十年,以后再怎么写,字都是一样的,点画都是一样粗,形成习惯了!行列整齐,点画一致,实际上就与经典的碑帖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自觉地就把字统一起来了,写成了印刷体,这样就没有一点美的价值,入不了“国展”。
说要激活唐楷怎么办?
用印刷体去写欧阳询,就会很俗的感觉。
颜真卿这个人是经常变化的,他不固化自己,他的碑里有很多字都不是一一对正的,最典型的就是《书自告身》,一行下来大大小小,正正斜斜,粗粗细细,很随意很自由,很具有风情。
现在很多人写楷书,有一个老毛病就是填格子,以为越整齐越好。正是这一点,妨碍了进步和提升,这也是学唐楷的人,经常事倍功半,没有收效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开出两个方子。第一,要从理念上适应书法从实用到审美的现实,观念要转变;二、要改变不好的习惯,正书也要有对比,有矛盾,有书写性,矛盾包括线条的粗细、大小,墨色的枯润浓淡,这些都可以应用到正书当中去。
  

张旭光补充一点建议,就是先易后难。比较好激活的是颜体,因为颜体的线条本身不太精致,结构也有开放的性格,不像欧阳询已经写得很极致了,颜体具有开放的可能,留下了激活的通道。
写颜真卿可以写出干墨效果,也可以写出水墨效果,是可以互相包容的,能把线条的变化写出来,能把水墨效果写出来,这本身就对提高感染力能产生效果。
  

另一个是褚遂良,褚遂良给以了“速度”的空间,比如说空中落笔的细节,比如说《阴符经》里面有很多行书的因素,抓住这种速度的感觉,加上行书的感觉,加上墨色的变化,我认为也会产生感人的效果。
至于欧阳询、柳公权,我觉得难度可能要大一点,需要有大才的人才能激活,建议先从容易的入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