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德国
地处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西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伴,南接奥地利和瑞士,北与丹麦接壤,一直是连接东西欧之间,以及斯堪的那维亚与地中海地区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
它,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走过的是一条分裂、统一、崛起――冒险、失败――再分裂、在统一、再崛起的曲折前进的道路,既经历了中世纪的强盛、近代的骄傲、今天的重新崛起,也遭受过分裂带来的衰弱、饱受过战败后备受欺侮的痛苦。它――德意志。
德国,一个实力强大的欧洲国家,曾产生过众多享誉世界的哲学泰斗、文学名宿、艺术奇才和科学巨匠,给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数次发动战争,企图称雄欧洲,争霸世界,给欧洲和世界造成了重大的灾难。在现代经济发展繁荣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崎岖颠簸的历史进程,它曾经是一千多个独立的邦国,正如诗人歌德所说到的那样:“一想到德意志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
德意志的统一历程
必要性:1. 要求解放,追求统一在分割多年的德国中慢慢成为主流,这是关乎德意志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在欧洲各国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德国人的生存环境已经越来越严峻了,分裂的德国已经不能抵抗来自英吉利海峡上的英国和欧洲大陆霸主法国的威胁,统一的问题日益迫切解决。
2.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法国大革命的催化作用推动着古老的德意志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新时代。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高潮的到来,为德意志的统一提供了动力和条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德国落后于其他欧洲大陆的国家,分裂的德意志民族缺少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发展经济,不同邦国之间缺少共同前进的方向,一个稳定的、具有广泛有效的干预和保护功能的中央权力得力存在,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绝对必要的前提,也唯有它,才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框架条件。
3. 由于历史上常年累月的战争,造就了德意志民族果敢、坚韧和善战的特点,强烈的民族归属感激励着德意志的统一进程,共同的回忆让他们站在一起,为了活下去,为了强大起来,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各国的邦主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主权交出来,但历史的潮流终究是不可阻挡,强烈的民族精神最终促使德意志的统一。
充分性:1.拿破仑的侵略,这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极大的宣传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为德国人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使他们不断的去追求启蒙思想所提倡的精神,也为德意志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关税联盟的形成,在此之前各邦国都在边境上设立重关税,这严重的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统一为政治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关税同盟地区已经形成了共同的经济生活,完善了共同的语言和共同文化,德意志民族统一的核心力量日渐形成。
3. 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才干,普鲁士之所以能够通过王朝战争的道路实现德国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普鲁士宰相俾斯麦的才干和主观努力,他坚持推行军事改革,增加常备军,用先进武器武装各部队,撤换不称职的军官。主张利用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通过王朝战争的道路实现德国统一
4. 三次王朝战争,俾斯麦利用这种国际形势,施展外交手腕,孤立敌人,连续发动三次战争,分别与丹麦、奥地利、法国进行统一前不可避免的战争,并且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终于在1871年1月18日,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德意志皇帝,德意志的统一全部完成实现了统一。
两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鉴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就那样被罢后,可是后来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就又实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的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多万人,共有840多万人阵亡,另有2100多万人受伤。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日耳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的发动者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重新统一
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10月初,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闻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开放。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
1989年东欧剧变,包括东德在内的各国共产党政权纷纷垮台;在四强同意下,1990年东德和西德终于达成两德统一。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1990年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1990年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结语
德国的发展史上看,它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历史曲折和灾难以后,仍能像不死鸟一样获得重生,并奇迹搬地再度崛起,所依靠的也正是由其民族心理而衍生出的这样一种民族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不屈不挠并且勇于争先的民族再生力。
德意志的统一是以精神的力量去弥补躯体的损伤,在长期的分邦割据中政治理念、社会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因素,成为制约德意志内部迅速融合为一个整体的主要障碍,在不断的实施各种措施之后,统一的思想让德国统一了,在二战之后的再分裂,再统一的过程中,一直支撑着德国人的强烈民族意思促使最终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上。
在德国从濒临亡国到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欧洲强国的过程中不可忽视一个重要的因素――国民教育,普及的思想教育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强烈的国民意识为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普及教育,普鲁士王国建立起现代的教育,为之后的统一和崛起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在之后的发展道路上,德国人凭借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带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通过教育形成强烈的民族精神,鼓励着这个分裂多时的民族一步步走向崛起的道路。
从德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它走过的是一条分裂、统一、崛起——冒险、失败——再分裂、再统一、再崛起的曲折前进的道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但愿我们能从德国历史发展的思考中有所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