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 二年级小学生读完50本文学名著,不靠父母“狠”逼,语文怎能学好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很多家长都问我,作为小学生,阅读量有没有一个标准考核?比如一年级该读多少本书,二年级要读多少字等等。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说,其实我们不必为小学生过多来设定一些阅读的门槛,看书这件事,在小学阶段,不是以量取胜。而是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有了兴趣和习惯,阅读这件事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日常行为,它和吃饭喝水一样,是一件生活的必备活动。只是人生的不同阶段,阅读赋予我们的意义和指导是不一样的。
不过新的统编版教材的课程标准却还是设定了要求,明确规定了,小学生在不同年级段的阅读量,甚至还有每一年必须读三本世界名著。阅读文学名著成了我们家长为孩子首选的阅读作品,虽然我们老师也会推荐一些阅读书单,但是名著存在的意义就是灯塔的意义,因为是名著,所以我们家长就放心给孩子们去购买。在我二年级的班级里,有小学生在二年级升三年级的暑假,已经阅读了50多本名著了,当然都是小学生版本的名著简明版。不过他阅读名著,不是自己的兴趣,是全靠父母“狠逼”。被逼出来的阅读,也让孩子收获了语文能力的不断提高。
和很多学科一样,在低年级段,语文的学习确实需要家长的监督和辅导。家长不发发狠,那么在孩子升入高年级段后,再想努力去学习,就会非常辛苦了。阅读也是一样的,虽然我强调,家长要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但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方向除了老师给出的阅读建议,就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阅读方向的引导。家长不“逼”一下孩子,以低年级段小学生的学习定力,是达不到学习的目标的。但是也不是家长一定要强制孩子去学习,这其中关于度的衡量,家长该怎么做呢?
1、 父母狠“逼”不是强制阅读,而是一起达到数量目标
父母有时候心狠一些,便能够约束好孩子的学习行为。小学阶段,成绩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就是学习习惯了。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很薄弱,很多时候,都得靠老师的教导、父母的督促,去潜意识里改变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就拿阅读来说,你和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讲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的能力。这个概念很抽象,这个阶段的小学生理解不了,甚至还会呛你,老师,我不需要这个能力。所以我们父母需要狠“逼”着孩子去阅读,达到一定的阅读习惯。
然而这个狠“逼”并不是每天给孩子规定一定要读多少字的内容,而是让孩子和自己有一个共同阅读的行为和习惯。家长也要对自己“狠”一些。逼孩子阅读也要逼自己阅读,从而和孩子的阅读量一起达到阅读的数量目标。
2、 以学业为主,阅读是加餐
学习语文,阅读虽然很重要,但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在一二年级阶段,语文学习以识字和语言表达为主。并不是靠阅读量去补充语文的素材积累,对于小学低年级段,阅读只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了解语文学习不光是认识生字词,组词造句,而是通过文字去表达情感。很多家长被大语文的概念弄的很焦虑,有的家长甚至一年级就要求孩子一学期读100本书,这样的语文辅导,有一些本未倒置。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仍然是要以学业为主,平时的语文学习就是练习生字词、组词造句、写长句子、短句子,自作练习等。阅读就像是饭后甜点,是加餐学习。只有识字量的积累,孩子们自己能够独立阅读,看懂文字,才能让阅读这件事顺利开展。
3、 狠“逼”表达,语文成绩半年内就提高
遇到班上语文成绩短期内提高很快的,要么是被家长送到了补习班,要么就是家长在狠“逼”。阅读不光是看书,家长的严格要求,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比如,每读完一本书,就和家长分享,彼此交换读书心得,甚至去推荐更多的人来读。这个过程可口头表述,也可以写下文字进行传阅。无形中对语文的听说读写进行了训练,让语文成绩半年内提高。
父母的狠“逼”,其实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有时候你不狠一点,孩子没办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对人生中的学习进程就有很大的有影响。学习是人一生都要从事的活动,走过义务教育阶段,形成最初质朴的学习意识和习惯,这非常关键。只有家长狠一些,孩子日后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轻松一些。关于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训练,家长是否要狠“逼”孩子来阅读?各位家长和老师都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