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拒不称帝高欢志气犹在,巧怼杜弼彰显另类智慧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67篇
西征的失利,以及窦泰的阵亡,让高欢有一种强烈的挫折感,他开始有意放空自己,思考一些更深入的问题。
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六月,心情郁结之下,高欢前往汾阳天池游玩散心,意外得到了一块奇石,隐约形成文字“六王三川”。
高欢为此询问行台郎中阳休之,阳休之回答道:“六是指大王的表字,王的意思是应该统治天下。河、洛、伊是三川,泾、渭、洛也是三川。恭喜大王,这是上天在暗示您,您终究应该拥有关、洛之地。”
高欢板起脸道:“世人没事时常常说我要谋反,何况听了这番话!请你慎重些,不要胡说!”
行台郎中杜弼还乘机劝说高欢接受禅让,高欢举起棒子将其打跑。
高欢真的没有称帝之意吗?当然不是,这是他的终极目标。但他非常清楚,当你不够强大时,贸然称帝就是将自己放在火上烤,成为众矢之的。连一个宇文泰都搞不定,还怎么好意思称帝?
在这一点上,可见高欢不仅是明智的,还是有志气的,绝不会贪其名受其祸,也不会满足于既有的成绩。

杜弼,中山人,祖父杜彦衡曾任淮南太守,父亲杜慈度曾任繁时令。由于家道中落,杜弼穷到连书都买不起,但他聪明敏捷。

十三岁那年,杜弼寄居郡中学校读书。有一次,定州刺史甄琛考试生员,他对答如流,声音响亮。甄琛十分惊异,命两个儿子与他交往。

元诩时代,杜弼曾任太学博士,又迁任曲城令,为政清廉,受到百姓称赞,后历任前将军、太中大夫、中军将军、骠骑大将军府司马。

年初,窦泰率军西讨,高欢命杜弼为监军。窦泰作战失利自杀,杜弼与下属六个人逃至陕州。陕州刺史刘贵将他们锁拿,送至晋阳。高欢责备他不劝谏窦泰,因房谟劝说才免于死罪。

九月,杜弼向高欢进言,说发现许多文武官员在位时贪污公财,请求严肃处理一批,以正风气。
高欢笑了,对杜弼招了招手,慢条斯理道:“杜弼你过来,我跟你讲啊!官员贪污公财,很久以来就成为一种习俗。眼下都督、将军们的家属大多在关西,宇文泰经常对他们进行招抚和引诱,从他们的内心来说,去留还未定。江东还有萧衍老儿,他专门倡导儒家礼乐,以致中原士大夫都心生向往之情,认为他那里才是正统。假如我操之过急地整顿纲纪,那么都督、将军们都得归附宇文泰,士大夫们全去投奔萧衍,人才都没了,何以为国呢?这件事暂且等一等,但我不会忘记你的提议。”
一番话说得杜弼哑口无言,但他心里还是很不服气。不久,高欢将要出兵西魏,杜弼又请求先除内奸。高欢问他谁是内奸,杜弼回答道:“就是那些掠夺百姓的功勋权贵们。”
高欢没有吭声,转身吩咐士兵们拉弓搭箭,举刀握矛,排成面对面的两行,让杜弼从他们中间通过,吓得杜弼浑身发抖,冷汗直流。
高欢这才语重心长道:“箭虽然在弦上没有发射,刀虽然举起但还没攻击,矛虽然握在手里但还没有刺出,你就已经吓得失魂落魄,胆战心惊。那些立下战功的人身体要和刀、箭打交道,百死一生,他们中间有的人确实贪婪卑鄙,但用人用其长,怎可像要求普通人那样要求他们呢?”
杜弼这才心服口服,连忙向高欢叩头谢罪。高欢的治军理念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句古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高欢每次向将士们发布命令时,常常叫丞相属张华原宣读他的旨意,面对鲜卑人就道:“华人是你们的奴隶,男人为你们耕作,妇女为你们纺织,输送给你们粮食和绢帛,让你们得到温饱,你们为什么还欺侮他们呢?”面对华人就道:“鲜卑人是你们的佃客,得到你们十斗粮食,一匹绢,为你们抗击盗贼,让你们过上安稳的日子,为何要恨他们呢?”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高欢的这一套说辞漏洞百出,但在那个年代,面对如狼似虎的鲜卑人和愚昧无知的普通百姓,竟是如此的天衣无缝。
当时,鲜卑人普遍轻视华人,唯独害怕高敖曹,高欢向将士们发布号令时,经常说鲜卑话,但只要高敖曹在队列里,就专门为他说华语。
高敖曹从上洛返回后,高欢又以他为军司、大都督,让他统领七十六都督。同时任命司空侯景为西道大行台,与高敖曹以及行台任祥、御史中尉刘贵、豫州刺史尧雄、冀州刺史万俟受洛干一起在虎牢整顿部队。
闲来无事时,高敖曹经常与北豫州刺史郑严祖玩握槊游戏。有一次,刘贵派人来叫郑严祖,高敖曹没有立即放行,还将使者用木枷锁住。
使者不忿道:“用木枷锁上我容易,到您想要给我开枷时就难了。”听到这话,高敖曹拔出刀来,顺着木枷砍断了使者的脖子,淡淡道:“这又有什么难的?”刘贵听说后,吭都不敢吭一声。
第二天,刘贵与高敖曹坐在一起,外面有人说治理黄河的民工有很多都淹死了,刘贵随口道:“只值一个钱的华人,死就死了吧!”
高敖曹听后大怒,拔刀就向刘贵砍去,刘贵赶紧跑开,返回营寨。怒气未消的高敖曹下令敲响军鼓,集合部队,准备攻打刘贵,幸亏侯景和万俟受洛干好言劝解大半天,高敖曹才没有发兵。
还有一次,高敖曹去丞相府求见高欢,守门的人不放他进去,高敖曹一气之下拉弓将其射死,高欢知道后也没有责怪他。
无论是对杜弼的那一番话,还是对高敖曹的包容,都可见高欢的不简单,绝非一般的武人。经过半年的思考和准备,他决定再次发起西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