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软件谁重要
题目根本是废话,当然答案不是废话。答案是:齐头并进,不得偏颇。
中国食用菌行业现阶段最大问题是硬件软件的匹配出问题,以及企业所有者、政府官员等,都搞不清自己的弱项在哪里。除了照搬日本设备模式的金针菇企业这种情况略好一些外,真正匹配的好的企业是不多的。
以杏鲍菇为例,目前大多数工厂是硬件拖后腿,有一位技术水平相当不错的朋友跟我聊天,说到这个硬件问题,他却有点拿大了,他认为好的技术人员应该对硬件的要求不高?这话我是不能同意的。
确实,硬件的某些缺憾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弥补,达成效果,但也要看缺憾的大小,比如跑冒滴漏这种问题,最容易表现季节差异。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因为技术问题本身就很难长期稳定,所以感觉不到跑冒滴漏问题的严重性。但并不是所有硬件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克服,至少功率问题神仙都没招。
跑冒滴漏,表面看是能量消耗问题,实质上还包括温湿度的波动问题,乃至某些条件下的湿度总体不足问题,最终影响的还是产量质量问题,要解决它,到底是通过加湿调整还是其他手段做,是可以较好处理的,但这种处理除了对其他协同条件进行改造加强之外,人为判断的作用就明显了。而通过一次性改造解决跑冒滴漏,则基本上就可以消除了人为影响,如果设计再合理一些,把波动前置,那么季节性问题就根本不存在。
我们知道,任何的人为管理都不如自动化靠谱,不是自动化聪明,而是自动化稳定,对于出菇管理来说,条件控制参数是人为操纵,但稳定的运行不能依靠人,靠人一定不合适,我们说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所以说好技术员可以放低硬件要求是不准确的,好技术员首先是能够提供稳定性保证的,硬件跟不上就要懂得动硬件,否则一定掉链子。
人工环境的滞后性,是菌业控制的最大难题,设备的先进性与此无关,匹配得好也是技术,只不过它是宏观技术,通常的技术人员是没有能力对此进行改变的,甚至未必有能力把硬件的作用完全发挥。
现在设备供应商和建筑商最能忽悠人的地方就是先进性,而对于匹配问题,他们经常性表现一窍不通。例如,我在贵州某地,遇到某号称“最强”的装备企业设计施工的培养室,居然由于巨大的压差冲击造成垮塌。诚然冲击力大说明采用的电机是不错的,这个是配件先进,同时说明密封性也不差,跑冒滴漏的房间也不至于有如此强烈的冲击。但这个设计施工的最后整体表现却一点也不先进,原因就是那老板根本不懂某些匹配问题。当然另一个问题是这家公司根本就没有什么技术人员,老板自己就是设计师——当然还不入流,拿业务的绝招第一是行贿,第二是请大腕站台,第三是广告狂轰滥炸。这个公司遇到某些真正懂的厂家,就不得不总是赔钱,他们做出问题了以后连结账都结不了,人家扣他钱他们连打官司的余地都没有。但由于某些制度性因素,这种公司的欺骗性还是很强烈的,也很少有公司能够追究其责任,所以不妨碍他们骗得风生水起。
在微观技术人员水平够的情况下,硬件的匹配能力和匹配水平体现的才是企业的效率关键所在,当然普通水平的生产技术员,遇到高水平的硬件,却也未必能够做出多好的结果,因为硬件的参数设定和使用模式选择做不好的情况下,硬件优势根本无从体现。
香菇菌棒生产的情况有点相反,更多问题出现在技术也就是软件方面,有一位来自北方高层的技术人士今年在南方铩羽而归,原因即在于此。因为政府投资,现在的香菇菌棒企业设备设施多数都较好,但其匹配运用出现错误的情况相当普遍。香菇业因此有净化不如土法的扯淡结论,实际上半开放模式如果没有好的技术人员一样不行,例子就是阜平的那些关门企业。但净化条件下的运行技术人才不是一般的缺乏,可以说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香菇的净化条件生产居然会有很多不如半开放条件的结局出现。
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最需要明白的是自己的企业的核心欠缺是什么,而不是总去吹嘘自己最强的是什么。技术人员也应该知道自己遇到的问题是软件欠缺还是硬件不足,一味地宣称水平高,结果硬件不行砸了你的牌子,你还觉得冤,其实也是不冤的,因为你的水平没有到准确判断问题关键的地步,就贸然的承诺结果,是你自己的问题。当然更多的人是自己功夫不行总怪硬件,但那怪的是不是地方,其实走了也很糊涂,下一次还会有同样问题,频繁跳槽的基本上就是这种类型。
宏观技术欠缺是容易通过外援解决的,因为那个问题不属于日常的,改造硬件或者模式应对,细节就不一定要动,而微观技术是每天要使用的,欠缺了还是要换人。
一句话,没有什么是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而是你面对的条件现实,哪一个方面问题更突出,这样的的判断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