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讲解“酶系统适应性过渡”
昨天文章提到一个不常见的词汇:“酶系统适应性过渡”,的确,这个是我的自创组合,但它是菌物培植必须理解的要素内容。
酶系统适应性过渡,涉及到的并不是高深内容,而是生物学的基本常识,只是在食用菌生产领域,这是一个特别需要强调的事情。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酶系统?
不同生物种类都需要新陈代谢。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流,最后都要进行转化,把本来不是自体直接需要的物质变成自体成分。这一系列的动作,都需要通过“酶”来实现。而酶的本质是什么?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活性的蛋白质。对物质需求的不同,就有不同的酶来做工作,而对于同一个工作,却不一定只有一种酶来实现。生物体的全部酶构成,就是酶系统。
某种生物的所有的酶不一定同时表现,所以虽然是一种生物,其面对不同物质交换(在菌物来说就是培养料不一样)的时候,实际工作的酶的成分组成是不同的。在多细胞生物体,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酶系统也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问题,生物合成基本途径
生物体利用不同外界营养物质,合成各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其方法不外乎类似搭乐高积木,即把复杂结构的物质先分解成为比较简单的小单元物质,然后重新组装成为新的复杂结构。理解这一点,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母种和液体菌种生长快的基本道理,因为母种和液体菌种的原料,以容易消化利用的物质为主,也就是类似比较容易拆开的积木。如果整个生物合成理解成为拆装两个部分的话,省了哪一头都会更快。但组装部分是不能省略的,如果省略了,最终的产品结构就不完整,在生物学上,酶系统不完整的情况,不是难以完成生活史,就是健康程度出问题,在菌业生产上,就是不能获得常规应有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个问题,菌丝生长和生理成熟的物质差异
菌物的生活史,菌丝生长相当于军队占领,但军队占领的目的,最后是什么?是组建政府管理社会获取财富集中,做一些个体无法从事的工作。所以,菌物的菌丝生长,只是占领阶段,要产生子实体,需要积累从培养料里获取的物质营养,类似组建政府开始征税。军队需要武器和战士,而政府需要行政管理和财务人才,要文件,不要武器和战士(或者很少,如警察,也是武器和战士,但比占领时期的军队要少了)。这么一说,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原料菌丝生长没问题,但出菇不行呢?因为军队可以外来,地方财富必须当地产生。军队要求简单,社会要求复杂。培植菌物,既要前期的确保占领(无污染),又要确保社会正常运行(出菇正常)。
关于香菇必须使用硬质木材的道理,也就在这里。
但如果人为改变或收集某些特征,香菇可以在如玉米杆之类原料上出菇,只是相当于构建了一个落后的社会体系,菇质是不理想的。(有些博导居然不明白这一点,让学生做秸秆原料栽培香菇研究,结果只能使用5%,不小心木屑里面的杂质可能都会有5%,这个研究就是荒唐可笑的)
第四个问题,菌种与生产菌棒有何不同?
菌种就像是一支军队。
如果是特别的有文化的军队,拿起枪杆子能征善战,放下枪杆子可以搞建设,搞管理,很快稳定社会产生财富,这就是优良的菌种。如果是除了死缠烂打,别的都不会的军队,就不知道何时何日能够建立有序的社会了,这就是不坏的菌种,即使占领很快,最终效果也不理想。
好的菌种,一定是酶系统强大的菌种。而依靠小分子速效营养,培养出来的菌种,好比花花公子组成的军队,打仗或许还行,建设管理肯定不行,因为他们不曾面对各种强大的对手(菌种没有足够复杂的接近栽培原料的成分)。所以标准的菌种制作方法,就是让没有复杂营养利用能力的菌丝通过三代培养的过程,使之具有了更适合栽培原料的酶系统。
这就是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过渡阶段。
菌棒则好比社会,除了自然资源,社会的基本成分是差不多的,但政府的能力则不一样。政府官员如果从军队来,那对军队的素质就要求高了,所以没有好的菌种,就不会有好的菌棒,类似没有好的政府就不会有好的社会。好的社会,才能人民富裕,生活美好,好的菌棒才能高产优质。
而这里讲的好,都是外在看不出的东西,属于内在质量的范畴,核心指向就是酶系统的完整和高活性。
第五个问题,液体菌种的评价
液体菌种当然也算是军队,不过是娇生惯养的军队。如果这些娇生惯养的军人脑子好使,那转变成为政府官员就会比较快,问题也会少,从军队过渡成为政府就会顺利很多。但如果这些军人既娇生惯养,还特别笨,这样的军队只能变成土匪山寨头目,很难成为合格的政府官员。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菇种使用液体菌种很合适,而有些菇种不适合液体菌种的问题答案。
因为酶系统的调整适应过程,不同菇种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不仅不同菇种不一样,同一个菇种的不同品种都有差异。目前所有声称成功用液体菌种做香菇的小规模试验,无例外的是使用短菌龄菌株,就是因为这种短菌龄菌株适应性调节速度略快。但即使如此,香菇液体菌种的应用效果也是不如其他菇种液体菌种的。
第五个问题,目前,香菇不得不使用固体菌种。
基于上述解释,以及我们接触到的现实,香菇对原料的要求严格,同时酶系统的适应调节过程比较慢,所以,直接使用液体菌种,其配方根本不存在硬质木材特有的底物,不能诱导特异性酶的产生,就无法保证在常规情况下如期完成这个过渡过程,那么菌棒的后期情况就很难正常了。
所以,即使可以培养很纯洁强壮的液体香菇菌种,都必须把它接成固体栽培种,然后做菌棒,才能较好完成这个“酶系统适应性过渡”,最终正常完成栽培全程,获得正常产量和质量。因为这个过渡除了时间,还有原料的诱导物质的存在,固体种配方基本上接近栽培原料,相关诱导底物丰富存在,所以才能正常过渡。
第六个问题,速效营养滥用问题的题外话
不管什么菇种,都存在这种“酶系统适应性过渡”,差异是时间的长短和快慢,使用高度富养化培养料栽培的种类,这种营养差异是较小的(金针菇杏鲍菇精料高达近40%),所以过渡也是容易实现的,而使用相对贫瘠原料栽培的种类,菌种和栽培原料营养差异大,这种过渡就会慢,所以如果有正常良好的表现的菌种配方,还往里面加“肽”,纯粹是画蛇添足,甚至是狗尾续貂。
菌丝浓度,一方面代表了营养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代表了营养的速效性。前者是我们需要努力的,而由于前述原因,后者是我们需要防止的。
但最近,以东北片区一批半桶水技术人员为代表的网友,大肆吹捧“肽”的应用,本质是替某些厂商做托。据我所知,我的老朋友季占军,就请了不少这种人(大体上在他《菇友》发过文章,因为别处根本不会发这种水平的东西)来吹捧“他的”(老办法,分装别人的)产品。
尤为悲情的是重庆某机构的“韦老师”不幸躺枪,他就是使用了某人推荐的“肽”,还在那里真情感谢,结果透露出自己对菌物栽培常识的无知,被一个农民忽悠的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