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116)江苏南京一中2021届高三12月质量调研

江苏南京一中2021届高三12月质量调研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中国人的世界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的伦理自觉。
C.“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家国天下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治大国若烹小鲜”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D.“大河无水小河干”
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4分)
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飞翔的海燕
刘白羽
……
我们这些年轻战士,正是这样在狂风暴雨、怒海狂涛中欢乐飞翔的。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从仰望的视角勾勒高耸平台顶上吊车司机舱里的小姑娘形象,突出其天风海啸中舒展的英姿,一个“竟”字突出惊叹、赞赏之情。
B.文章第二段,作者由十六岁的女吊车司机胡小燕,联想到许许多多在恶劣环境里、在会战大军中的年轻人的奋发风采,充实了文章内容。
C.文章引用青年的心声一一“人说会战苦,我说最幸福。”——鲜明表现了海上第一代采油工的战斗热情、蓬勃朝气,以平台为家的坚守意志。
D.文章用不少笔墨描写“老石油”顾金元的肖像、神情、语言、动作、心理等,意在突出老骨干对年轻人的引领作用,揭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主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三段承上启下,“为什么他们那样年轻就已经承担起巨人般的非凡工作?”这一设问激发读者思考,后文解开谜底,予以呼应,升华了主旨。
B.文章既刻画了胡小燕、丁淑梅、敖利华、顾金元等石油工人的形象,又描写了采油队全队人的精神风貌,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突出文章主旨。
C.“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咱们的贴心人”这些队上的人的评价,直接表现了采油队副队长丁淑梅身先垂范、与大伙打成一片的可贵精神。
D“海霞如火”,“栈道上路灯通明”犹如“海上长安街”,这些比喻生动形象,饱含赞美之意。其用意在于抒发作者对海上油田壮观景象的热爱。
8.本文以“飞翔的海燕”为题,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4分)
9.有评论家认为,刘白羽的散文具有激流勇进的壮美风格,试简要分析这种激流勇进的壮美风格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
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
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张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B.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C.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D.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在明代是执掌监察的官员,奉命外出巡视关防的御史称为巡关御史。
B.幸,古代一般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或者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文中指前者。
C.敕印,指敕符、印信,是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等的凭证。
D.微服,古代专指封建帝王为避人注目和隐匿身份,改换服装出行或私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钦担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官至太仆卿。
B.张钦力阻皇帝出关。他违抗君命,命人关闭关门,藏起钥匙,亲自持剑坐在城关下禁止打开关门。
C.张钦始终坚守职责。因为他不肯妥协,皇帝出关门时多次询问“御史安在”,足见皇帝对他的恼怒。
D.张钦为官忠心可鉴。他的三次忠谏在京城广泛流传,皇帝从宣府回来没有治罪他,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忠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4分)
(2)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4分)
14.张钦智勇兼备,请简要说明他“智”的具体表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欲与元八卜邻①,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③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卜邻:选择做邻居。②墙东:出自《后汉书·逸民传》,指隐居之地。③绿杨:出自《南史·陆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闻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直抒胸臆,诗人与元八志趣相投,都渴望隐逸,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
B.颈联直述与反问,暂时外出尚且期待良侣偕行;长期定居,又怎可不择佳邻?
C.尾联由喜转悲,即使与好友为邻,可常与好友见面,自己还是难免孤独终身。
D.全诗语言平白浅切,生动自然,与他惯常“老妪能解”的诗歌风格如出一辙。
16.颔联有怎样的表达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过秦论》中,起初,秦国以很小的地盘而“”,最后却因为一个人发动叛乱而导致彻底灭亡,根本原因就是“”。
(2)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等手法来写自己从早到晚精修勤德德句子是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两句慨叹历史风云变幻、物是人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草场上几只黑色瘦胫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地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_____①_____ 。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能尽情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劲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_____②_____。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18.下列各句中,全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组是(3分)
①富贵于我如浮云。
②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③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④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
⑤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
⑥半天朱霞,粲然如焚,……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⑥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简化为:“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但不如原文更有表现力,为什么?(4分)

21.下面文段有多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指出其中四处,填写序号并做修改。(4分)

近日,①华为与四川省多项合作项目在蓉签约落地,②合约对双方权利义务和实施操作细节作了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界定,③根据签约内容,④华为将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成都城投集团开展多层次合作,⑤运用5G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产生的裂变效应,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行业创造力,⑦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⑧如果有一天“全场景智慧城市”的设想变成现实的时候,⑨成都市“强政、兴业、惠民”的施政目标也就倚马可待了。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 字。( 5 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世界是一个整体。山火焚烧,破坏的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物种;地震、海啸、蝗虫袭来,也不仅仅是某一个地区的灾难;病毒横行,跨越五洲四海,侵袭不同肤色的人群。——网络文摘

②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王阳明

③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合则俱利,分则全伤。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假如要在中国举办第一届关于世界气候、卫生、安全的综合性大会,多国代表为达成公平有效的协议而努力,但某国代表却发表了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言论。

请你以中方发言人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发表你的观点。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C (A 项,主观臆断,“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错,材料二的第三自然段,原文为“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强调“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不是“不可践行”; B 项,强加因果,“中国人的世界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错,材料一第三自然段中可以看出,二者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是阐述的两个不同方面; D 项,不合文意,“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错,材料三第一自然段中为“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所以不是转变的问题,因为二者并不矛盾。)

2. D (“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错,材料二使用引用,侧重强调证明的是将“天下”和“公”联系在一起,尚未谈及“太平”。)

3. B (A 项,“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强调家国之间的关系,先齐家,后治国; B 项,“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 C 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强调的是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也是二者的密切关系;D 项,“大河无水小河干”是比喻的说法,大河比喻成“国”,小河比喻成“家”,没有国就没有家,也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4. ①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加以分析论证;②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

5. ①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②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③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

6.D( “揭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主题”不正确,详写顾金元其人,一是突出老骨干对年轻人的引领作用,二是突出大庆精神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与弘扬。)

7.C(文中引用队友对丁淑梅的评价,这是侧面描写,而非直接表现。)

8.①以“飞翔的海燕”象征新一代石油工人,表现其奋发向上的雄姿、积极进取的精神。②以“飞翔的海燕”为题,含蓄地揭示本文的主题思想:大庆精神在海上油田新一代采油工人集体中得以传承与弘扬。

9.①确立高远的意旨,突出鲜明的时代精神。文章揭示老骨干传帮带和新一代青年的茁壮成长的时代新貌,表现新时代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②用想象、象征手法,写人绘景,揭示主旨。如摹写海上油田的壮观景象,多用比喻、夸张手法;刻画新一代青年石油工人形象,用“海燕”来象征,彰显其蓬勃朝气、刚健精神。③情感基调奋发向上,雄壮刚健。作者用饱含热情的议论直抒胸臆,抒写自己亲临现场参观访问而受到的震撼,表达昂扬的颂扬、礼赞之情。

10.C(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11.D(也可指有权势或有身份者)

12.C( “皇帝对他的恼怒”错)

13.(1)我听说圣明的君王不厌弃恳切率直的进言来接纳忠臣,有节气壮志的人不畏惧死亡的责罚来极力劝谏。(4分。“恶”“纳忠”“烈士”“极谏”各1分)

(2)皇上您不考虑祸患事变,想放开马缰长驱直入,在极远的边塞显示兵力,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危险的。(4分“虞”“纵辔”“观兵绝塞”各1分)

14.①关上城门的同时将钥匙藏起来;②以皇帝出行应有的威仪为借口劝阻其出关;③假戏真做,呵斥使者使诈(3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张钦,字敬之,是顺天府通州人。正德六年中进士,从行人升职到御史,巡察居庸关一带的城关。正德十二年七月,明武宗听信江彬的进言,打算出居庸关去宣府,张钦上书劝谏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不厌弃恳切率直的进言来接纳忠臣,有节气壮志的人不畏惧死亡的责罚来极力劝谏。近来,人们议论纷纷,说皇上想度过居庸关,到远方的边塞游历。我猜测陛下不是随意游玩,而是想亲自征讨北方的贼寇。不知道北方贼寇猖獗,只可以派遣将领前往征讨,哪能陛下亲自带军征讨?况且一般人尚且不会看轻自已,陛下怎能凭借担负宗庙国家重任之身奔赴到不能预测风险的地方。皇上您不考虑祸患事变,想放开马缰长驱直入,在极远的边塞显示兵力,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危险的。”后来,朝中大臣的恳切劝谏都未被采纳。张钦又上书,奏议呈报后,没有回应。

八月初一,皇帝私访到昌平,通报出关的命令非常紧急。张钦命令指挥官孙玺紧闭关门,收取了关门的钥匙藏起来。分守宦官刘嵩想到昌平去觐见,张钦阻止他说:“皇上将要出关,今天是我和你的生死之时。关门不开,皇上不能出去,违抗皇上命令,当被处死。如果打开关门,让皇上出关,国家的事情就不可预料了。万一情势有变化,我和你也会被处死。宁可因不开关获死罪,死了也会不朽。”张钦于是背负着敕符印信,手中持剑坐在城关门下说:敢说打开关门的人,杀之。”当夜拟写奏章说:“我听说天子如有亲自率兵征战的事情,一定会先约定时间下诏书让朝中大臣们集中商议,皇上出发,有禁军护卫,百官跟从,后面有喧哗的车马和华丽的仪仗。现在安静的听不见一点声音,而总是说'皇上的车马当日要过关门’,这肯定是假借陛下的名义出关跟外敌勾结。我请求捉住这个人,依照法律公开处置,不这样的话被处死也不接受皇上的命令。”奏章还没送到,皇帝派来的使者又来了。张钦拔剑呵斥他说:“这是使诈。”使者害怕而返回去,对皇帝说“张御史差点杀了我”。皇帝大怒,回头对朱宁说:“替我快去逮捕杀掉张御史。”正好梁储、蒋冕等人追到沙河,恳请皇帝返回京城。皇帝犹豫未决,张钦的奏章也到了,朝中大臣又纷纷进谏,皇帝不得已就从昌平回来了,心中一直闷闷不乐。

又过了二十多天,张钦巡视白羊口。皇帝改换衣服隐藏身份从德胜门出来,晚上住宿在民家房舍,于是快速奔驰出关门,多次询问“张御史在哪里”。张钦听说后,追赶他,已经来不及了。想再次上书劝谏,而皇帝派宦官谷大用把守关门,禁止任何人出关。张钦有所感触而激愤,面向西而痛哭。于是京城广泛传播“张御史闭关三疏”的事。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来。到了关门,笑着说:“先前张御史阻止我出关,我现在已经回来了。”但也没有治罪他。明世宗继承君位后,张钦离开京城到汉中做知府,积功升至太仆卿。

15.C(“尾联由喜转悲,即使与好友为邻,可常与好友见面,自己还是难免孤独终身”错误,尾联“可独”的意思是“哪里只是”,整联的意思是“我们成为邻居了,哪里只是我们两人总能见面,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和睦相处,两家可以世代友好”,可知情感是喜悦的。)

16.①用典。“三径”化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典故,形象地写出居所环境之清幽和友人之高雅。“绿杨”用典突出强调居住环境树木掩映,景色优美。②拟人。“好同”“宜作”用拟人手法,借景物的交相辉映描写与友人成为邻居后相处和谐融洽的情景。③想象。诗人想象与好友比邻而居的美好画面,明月在天,杨柳依依,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充分表达了友情的美好可贵。(一点2分,三点6分)

17.(1)致万乘之势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重点字:乘)(2)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重点字:搴、阰、洲 )(3)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重点字:榭)

18.D(①③④⑥中有比喻,且均为明喻。②是拟物,⑤是拟人)

19.(示例)①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   ②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4分。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0.①原文将人物行为置于自然景物中加以描绘,富有诗情画意,更有意境和艺术感染力。②原文通过“聚拢”“袅升”“隐向”等词语,更能表现出美妙动人的动态过程。③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与前文更为协调统一,其中“不知何时”照应了“我”的“痴想”。(4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②“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界定”位置调换;④在“与”前面或后面添加介词“和”、“跟”等;⑤ “运用”改为“利用”;⑧删除“的时候”或“如果有一天”或将“如果有一天”改为“当”;⑨: “倚马可待”改为“指日可待”。(4分,每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四处即可得满分)

22.9月11日(1 分),首趟西南环线“熊猫”旅游专列正式开行(1 分)。专列将停靠四川、贵州、重庆等地多个著名景点(1 分)。游客可领略西南民族风情(1 分),享受西南美食(1 分)。

23.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