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磊:但使心无憾,千年共婵娟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许多人常常慨叹“人心不古”,这一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的人流于虚伪和奸诈,没有古人厚道。好古与尚古似乎是我们的传统,大到儒家思想,小到日常思维,无不在推崇前人,好像古时候的人都很纯洁,古时候的民风都十分纯朴,古时候的事情都非常纯粹。然而,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孔子十分尊崇尧、舜、禹三位帝王,认为他们能够凭借自身的伟大德行发现别人的优良品质,从而任贤使能,使天下大治,这种德行的至高境界就是禅让。禅让制是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相传,尧帝在对舜进行了三年的考核后,主动把部落联盟的地位传给了接班人,大禹治水有功,舜再把权力顺利地移交给了他。但是,不断有史料证实,这种所谓的自愿交权都是迫于无奈,甚至是充满权谋与狡诈。
人们往往这山望着后山高,总觉得刚爬过去的山要高些:现在的对象虽然是硕士,可没有前任漂亮;眼前的工作虽说收入多,但没有以前的舒服;当下的生活水平尽管提高了,可世风日下。许多人常把过去吹成一朵花,可真让他回到从前,他一定会跳起脚大骂道:漂亮有什么用,一点素质也没有,带出去还不够丢人现眼的;干活少顶球用,一个月的工资刚够请兄弟们撮一顿的;让我回到四十年前的大锅饭时代,再受那罪,门也没有!
儒家崇古,不过是以此为由头,来推广自己的仁义思想罢了;人们美化过去,也只是想借此发泄己不如人的怨气而已。人心非不古,而是古人未料后人痴,今人只将古月照今时,岂知古今明月本一致,难道不明白,今天不就是将来的昨日?由此可知,但使心无憾,千年共婵娟。
(注:2018.2.6 星期二,本文特为《温馨微语》供稿。)
诗书铺路气自仙,沧桑正道落人间
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不仅文学造诣深厚,而且官运亨通,历任枢密副使、乐安郡开国公、 参知政事、 兵部尚书等高职,在主持科举考试期间,他一眼就相中了一篇文采极佳且具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因认定是自己的高徒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就判为第二名,没成想揭开考卷姓名,才知是苏轼的作品。欧阳修后来在与苏轼面谈时,更是被这个年轻人的才华所折服,深感自责的他便力荐朝廷重用苏轼。
欧阳修为了避开任人唯亲的骂名,而差点葬送了一代文豪苏轼的前程,好在他没有计较个人名誉得失,及时“迷途知返”举荐了苏东坡,足见其义薄云天般的大仁大义。然而,最令人敬佩的当属苏轼,在他遭受不公时,没有义愤填膺,没有愤世嫉俗,而是心平气和地面对不顺,继续从容不迫地施展才情,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正如韩愈所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一般人在遇到委屈时,多半会将所有才干当成劈柴燃烧,蒸煮出丝丝作响的怨气,指责谩骂便成为常事。而苏轼能坦然正视挫折,不卑不亢地承受冤屈,这应该归功于他宽阔的胸怀。一个人不可能通过抓住头发将本人拎起来,但可以在揪发中让自己抬头看得更远,正是豁达的个性造就了苏东坡一代豪放派词风。
与其说是欧阳修的大度成全了苏轼,不如讲是苏东坡的大气拯救了自身,他的豪迈与旷达应源于渊博的学识,五车之富的学问成就了他的沉着与稳重,正如根深百尺的大树不会随风摇摆,只有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墙头芦苇才会在微风中摇曳嘶鸣。知识改变的不仅是谈吐,更多的是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拓展了人们的心肺容量,最终缔造的是一个人无悔的一生。
苏轼在《和董传留别》里讲:“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之气乃学贯古今的凛然之貌,乃悟透沧桑的深沉之骄,乃不以物喜的洁身之傲,大概正是他的不同凡响的气质才令欧阳修信服的吧,也使他们同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考试风波非但没有埋没了一个奇才,而是传为了一段佳话,这正是:屈居榜眼为避嫌,力荐大任源非凡,诗书铺路气自仙,沧桑正道落人间。(注:2018.2.7 星期三,本文特为《温馨微语》供稿。)
作者简介:石岩磊,一个漂在北京的满城人,一个年龄逼着早起的知命人,一个不会抱怨的傻子,一个不知后悔的呆子,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