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塔根奔入大江的青弋江啊,你从哪里来?

话说青弋江·溯源

一直以来,尽管在下游的芜湖境内,青弋江、水阳江与漳河三大水系相互串通、水网交错,但对于青弋江最终在中江塔下汇入长江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

相反,对于这条芜湖“母亲河”到底发源于哪里,历史上青弋江源头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相信很多人就很难一口气答上来了。

千百年来,青弋江绵延六百里,孕育了万亩良田、滋养了两岸生民,下游穿城而过,更是繁荣了一座古老的城市,衍生了一种独特的青弋江文化。

饮其流者怀其源。这里,我们溯源而上,一起来聊聊青弋江的来处。

先来看看史料中是如何表述青弋江的。嘉庆《宁国府志》认为,她汇集了太平(今黄山区)、旌德、泾县三县诸多河流之后,到了泾县以北的地方,才开始叫青弋江①。

很明显,这里说的青弋江与我们今天所认为的整个青弋江流域是有区别的。此处指的是青弋江中游的一段。我们显然也不能认为她的源头就在泾县以北一带。

事实是,历史上青弋江各段有各自不同名字,以致于《宁国府志》编纂者清代文学家洪亮吉在编写到此江时感叹到:一条河,名字竟然有数十之多,而且河流各段命名又不严谨。让人看起来没一点头绪,就像上百条河似的。洪亮吉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前人不懂得站在整条河流的高度来解说青弋江②。

这很有道理。但说归说,要真正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青弋江的源流大势,弄清楚真正的源头,受制于古时的客观条件,并不容易。因而,众多史料提及青弋江时要么对源头避而不谈,要么笼统模糊处理之。

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合陈村水库的建设,省水利部门对青弋江组织了多次实地勘测,对其源流得到了比较统一的认识。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放眼整个流域,青弋江显然必须有一个正源。由安徽省黄山市水电局编制的《徽州地区水利志》一书介绍青弋江水系时曾提到,青弋江源头繁杂,祁门、黟县、石台、旌德、绩溪五县都有溪水流入。书中认为青弋江主河源有三:一为舒溪河,一为麻川河、一为徽水,以往的旧志书正源时必居其一。这其中,舒溪河今因被太平湖淹没而不存,其上游为清溪河(发源黟县)、雍溪河(发源青阳九华山十王峰);麻川河古称仙源水,在黄山区境内的汤岭东面发源,合黄山东南两面之水迤逦而下;徽水源出绩溪县徽岭、古川、黄石坑。

1986年8月,徽州地区水电局水利志办公室对青弋江上游河道进行了实地勘查,根据“河源唯长”这一公认原则,最终确定青弋江发源于黟县洪星乡与碧山乡之间的方家岭北麓,这达成了我们今天对青弋江源头的普遍认同。

青弋江上游的清溪河从方家岭发源后,在皖南巍峨的高山之间蜿蜒缠绵最终流入太平湖。清溪河在黟县境内又称美溪河,即是前面提到的舒溪河的上游之一。由此,青弋江的长度也由之前的275公里延伸至309公里。

方家岭是横亘于黟县县城北的一道高岭,平均海拔800米以上,两处高峰拜年山、黄金尖分别海拔1137米、888米,青弋江便滥觞于两者之间。方家岭是一道天然分水岭,山岭以南的众溪流一路向南,最终汇入新安江。以北则经清溪河,汇入青弋江。

方家岭对于大多生活在青弋江下游的芜湖人来说相当陌生。作为芜湖传媒中心大型主题策划“行走青弋江”采访活动的成员之一,卿云曾有幸造访过芜湖这条“母亲河”的出发地。

2019年,我们一行先后两次到过方家岭。一次在盛夏,从南面的黟县县城上山;一次是深冬,由北面的红星乡溯源。池州七都通往黟县县城的省道S222盘山而上,穿过山腰的方家岭隧道而过。

方家岭隧道旁立有“青弋江正源”的一块水泥碑。我们两次探源的出发点便是从这块石碑旁的小路开始的。第一次因山深草茂,怕蛇虫而折返。第二次,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沿山中河流一直向上,由于时近深冬,当年又遇大旱,一些河段已经干涸,渐成隐河,再往上几步,又能见涓涓溪流在石缝间穿梭。

冬季的山涧,干净异常,动物们都在冬眠,不用担心遇到不友好的它们。山谷的背阳处阴冷得紧,但我们在河床的山石间一路攀爬向上,丝毫感受不到凉意。黟县的大山之中多大青石,因水落而渐干的藓类伴着水痕留在石头表面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仿佛默默纪念着几个月前还有的磅礴山洪。

终于来到更高处的一簇几近遗落的旧房。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是当年的道班,很长一段时间,工人曾住在这里负责道路管护。隧道开通前,老路盘山而上要从这里经过一直绕到山顶再从南面下山。

我们最初的设想是逆流而上,希望能找到青弋江发源处的第一眼泉水、第一口水潭。事实证明,我们还是too young,too simple(想法太简单)。穿过旧房子继续向上,河床已经萎缩得如山沟一般。再往上,穿过一片茶地,又是一片竹林。渐隐渐现的河道在竹林中伏延向上。幽篁之下,布满了竹枝、荆棘与败草。许是冬寒大旱,许是浮土掩埋,眼前已望不见一丝流水。通过手机查询,离指定的源头仍有约不少登山路程,而这时已是午后时分。一行人除了疲惫,个个饥肠辘辘,只好作罢,留下点缺憾之美。

从山上驱车而下,尽管在干冬,但汇集了多条小支流之后,方家岭山脚的清溪河已初具规模。继续一路向北,再收集了沿途包括祁门县境内的支流,等到汇入太平湖时,清溪河已见气势。

太平湖是青弋江上游众支流的“集大成者”。除了正源的清溪河,还有发源于太平、黟县交界处三府尖的佘溪河,源于黄山光明顶的秧溪河,源出黄山北麓的浦溪河(又名婆溪河),源出汤岭东面的麻川河以及发源青阳县九华山十王峰的雍溪河等几大河流均在此汇聚。再经过陈村水库大坝倾泻而下,青弋江已日渐成熟,有了大流的气势。在宣城境内,她继续兼收徽河、孤峰河、琴溪等诸流,等到她一路蜿蜒入芜湖境内,俨然已有了一条大江的模样。因而,人们又常将陈村水库以下称为青弋江本干,以区别于整个青弋江。

聊到这里,你看,我们通常说的“两山一湖”(即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皖南最秀美的风光都被青弋江都没留住青弋江水匆匆的脚步,这的确是一条不平常、有故事的江流。

越往下游,青弋江的故事越多,沿途的村庄渐盛,慢慢的有了码头、集市,成了重镇,李白来了、杜牧走过……一江风雅,两岸韵事,咱下次再聊。

摄影:卿如云

注释:

①嘉庆《宁国府志》:“汇太平、旌德、泾县诸水,至泾县北始名青弋江。”。

②嘉庆《宁国府志》:“一水之流, 名至数十, 而又上下不接, 俨然百道分流, 茫无头绪, 何以令阅者了然? 此不知叙水体之例故也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