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近一个世纪的《五马图》再现身,无比性感的「天下第一白描」
台北故宫出借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相比之下,这场规格可谓世所罕见的日本东京古代书法大展,更加吸引我的注意。
在这场名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的大展上,汇聚了177件中国和日本的书画珍品,包括唐代书法家诸遂良临摹的王羲之《兰亭集序》,怀素草书《自叙帖》,除此之外,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统统聚齐。
而最让人意外的是,已经失踪80多年的名迹北宋李公麟《五马图》竟然惊世现身!——据说是因为黄庭坚写在画里的字。
《五马图》的再次现身之所以震惊世人,是因为这幅李公麟《五马图》传说早已毁于战火,没想到看理想《画说》节目主讲人曾经的「神预言」居然成真——
李公麟的白描《五马图》被日本人收藏,二战以后,原作下落不明,据说已经毁于战火。但谁知道呢,日本收藏家还说过苏东坡的《古木竹石图》被战火烧了,结果今年又拿出来拍卖了。幸好失踪前的《五马图》曾经出过珂罗版的印刷品,所以我们还能领略到李公麟的画意。像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白描,早就连影子都见不着了。
这幅《五马图》可谓最好的「李公麟」,也是「天下第一白描」。
可是你是否知道,被奉为「宋画第一人」的李公麟究竟是谁?「天下第一白描」《五马图》到底好在哪里?
陈丹青在《谈话的泥沼》里说道:
中国古典绘画有一难解,即画动物的身体与美感,纤毫毕现,精确而传神,宋代的禽鸟虫鱼,画得太好了...... 中国人白描勾线的女体,另有一种好,实在性感而淫美,只是很难确分是画性感还是画中人性感——你要知道,毛笔蘸着墨,画到宣纸上,触纸之际,无比性感,流转行笔,极尽淫荡。
所以中国人画国画,至今画不厌,那是人与工具的无边性事啊。
《五马图》(宋)李公麟,纸本墨笔白描
纵29.3厘米,横225厘米,珂罗版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讲述 | 韦羲
来源 | 《画说:20幅作品里的中国美术史》
1.
三幅不可不知的白描作品
传世号称是李公麟白描的作品有不少,但是可靠的不多。我的看法呢,是《五马图》最好,可以确定是真迹,而且传世的白描画里也是李公麟的《五马图》最好,那些赫赫有名的杰作,像是《送子天王图》、《朝元仙仗图》和《八十七神仙卷》,都比不上。南宋的梁楷、晚明的陈老莲,都画得一手好白描,可是你要看懂了李公麟,你会就知道什么是妙不可言。
《朝元仙仗图》和《八十七神仙卷》是道教画,而且构图和人物,几乎一模一样。说实话,我曾经以为《八十七神仙卷》就是《朝元仙仗图》,是同一幅画的不同称呼,就像唐寅的《王蜀宫妓图》又叫《四美图》,直到去年我才知道那是两幅不同的画。
《 朝元仙仗图》局部 (宋)武宗元,绢本墨笔
纵 44.3厘米,横580厘米,美国纽约王季迁藏
《朝元仙仗图》曾在大收藏家王季迁手中,《八十七神仙卷》是徐悲鸿的藏品。因为这两幅画非常像,曾经发生过一段公案,徐悲鸿这边说《八十七神仙卷》是原作,《朝元仙仗图》是摹本。王季迁那边说《朝元仙仗图》才是原作。
到底哪张是原作哪张是临摹,到现在都还有争议。我呢,看线条,觉得《朝元仙仗图》更有力、飘逸,但是看手和脸,我更喜欢《八十七神仙卷》。
《八十七神仙图》局部,(唐)吴道子,绢本水墨
纵292厘米,横30厘米,徐悲鸿博物馆藏
2.
传世珍品的传奇故事
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这两幅白描的故事。
1936年,徐悲鸿到香港,经作家许地山的介绍,他从一位德国夫人手里买到了一幅无名的古代白描人物画。因为这幅画里有87个道教人物,徐悲鸿就给它起名为《八十七神仙卷》。这幅画也不知道是谁画的,徐悲鸿想来想去,觉得只有吴道子才能画出这么好的白描人物画。
这幅画,徐悲鸿爱之如命,盖了一个章,叫“悲鸿生命”,说自己遇到这幅画,是上天眷顾,受宠若惊。他一下子把《八十七神仙卷》比作达芬奇、拉斐尔的素描,一下子又把画出《八十七神仙卷》的人比作古希腊雕塑之神菲迪亚斯。
抗战时期,徐悲鸿曾经来到昆明,住在云南大学。有一次为了躲空袭,去了防空洞,回来发现家里被盗,他自己的30多张画连同《八十七神仙卷》都不见了。这可是悲鸿生命呀!因为这件事,徐悲鸿第一次犯了心脏病。
《朝元仙仗图》也有故事。这幅画原来是在广东,民国以后流入香港,“七七事变”前被日本人买走,又转手卖给了美国人,后来辗转到了王季迁手上,现在,这幅画收藏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朝元仙仗图》是谁画的,其实也不清楚。但是中国人有个习惯,见到无名的好画,就喜欢放到超级大咖的名下,有的人甚至会把名气不大的作者的名款挖掉,换成大咖,借此牟利。青绿山水不是赵伯驹的就是仇英的,白描不是吴道子的就是李公麟的。
《朝元仙仗图》就曾经被南宋人认为是唐代吴道子的手笔,但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fǔ)说这幅画很像北宋武宗元的风格,他就推断这是《宣和画谱》里记载的那幅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赵孟頫这个断定很重要,从此,无论《八十七神仙卷》和《朝元仙仗图》的年代谁先谁后,它的原作者都被认为是北宋的武宗元。
我头一次看到《朝元仙仗图》清晰的局部图片的时候,其实有点失望,没有过去以为的那么好,因为当时我刚好在看李公麟的《五马图》,再转过来一看《朝元仙仗图》,就似乎少了点什么。
光看绘画技法和飘飘欲仙的线条,《朝元仙仗图》真的是神品,技巧和表现力都很到位,这是没问题的。但是看脸,就觉得有点不够,还是不如李公麟的《五马图》。这是一个微妙的问题,我试试看能不能说清楚,而不引起误解。
3.
样式化的草稿对比写生的白描
《朝元仙仗图》也好,《八十七神仙卷》也好,都是壁画高度程式化的样稿,古人叫粉本。这些粉本的图像往往是根据上一代绘画描绘的,而不是以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作为绘画对象。
元代的永乐宫壁画也有一幅《朝元图》,除了时代风格不同、服饰有变化,很多人物的开脸和动作和《朝元仙仗图》一脉相承。
李公麟的《五马图》就不同了,它不是为壁画而准备的草稿,而是专门的白描作品。白描,也叫白画,就是还没上色的工笔画或者线描的样稿。我们说的白描有单纯的线描,也可以加上一点水墨渲染。
李公麟的《五马图》因为具有写生性质和观察因素,所以有点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反过来也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主要还是用线条画的,所以有点类似中国的白描。
《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素描,[意]拉斐尔
论水准,李公麟完全就是达芬奇、荷尔拜因这个级别的。不同的是,中西方对这些不上色的绘画有不同的态度和用法。西方把素描当做是练习,或者是作品的草图,所以西方素描的完成度不高,也不太具有作品感,虽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地位却远远不如有色彩的画。
但是中国不同,中国人很早就把白描当作独立的绘画作品来欣赏了,作品的完成度很高,这个时间至少可以从盛唐吴道子的时代算起,而且白描在中国绘画里的地位也很高,可以和彩色的工笔画相提并论。
李公麟的白描因为具有写生性质,所以不是概念化的,那五匹马各有各的特征,画得很性感。画里的那些西域人和汉人也都栩栩如生,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个性和样貌,呼之欲出。最厉害的是,李公麟光是用线条,就能画出骨肉、毛发、衣裳各种不同材料的质感。
就算《五马图》不是当场写生,但是他画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匹匹真实的马,他要用画笔尽量去再现他们。
对比《朝元仙仗图》,就刚好相反,它要接近的对象不是人,而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一种绘画风格和人物样式,在这种绘画类型里,男神还算有点差别,女神就是“千人一面”,只要美就好。
要注意的是,这不是说写生就要比样式化高级。我前面说希望不引起误解,就是担心大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面对不同的绘画类型,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
在不同的绘画类型面前,《五马图》和《朝元仙仗图》没有高下之分,欣赏这两幅画,我们会获得两种不一样的艺术享受。看《五马图》,能感觉到人物的生命气息和马的活力;欣赏《朝元仙仗图》或者《八十七神仙卷》,我们被形式美打动,被道教艺术感染,是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心里一点灰尘都没有。
4.
画得好的骏马长什么样?
虽然绘画类型没有高下之分,但是绘画的水平有高低。李公麟是北宋第一白描高手,他画的线条很精妙,是超过《朝元仙仗图》和《八十七神仙卷》的。
传为李公麟的画不算少,比如《维摩诘图》、《免胄(zhòu)图》和《西岳降灵图》。但是你如果看懂了《五马图》和《临韦偃牧放图》,就很难相信其他的所谓李公麟的画了。《维摩诘图》这些画都属于极品,可是味道不一样,多少有点职业画师的习气,很可能就是画师画的。
《西岳降灵图卷》局部,(宋)李公麟(传)
纸本水墨白描,手卷
纵26.5厘米,横513.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公平地说,这些传为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画非常精彩生动,但是和《五马图》放在一起,就显得太圆熟、太流畅了。《五马图》也圆熟,可是没有圆熟气。绘画这种艺术,不成熟不行,太圆熟又不耐看,《五马图》好就好在成熟精致,又很耐看。
《临韦偃牧放图》局部,(宋)李公麟,绢本设色
纵46.2厘米,横42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临韦偃牧放图》是李公麟临唐人的画,算半幅李公麟。还有一幅《山庄图》可能是宋元人临李公麟,也算半幅李公麟。唯一的完完全全的李公麟就是《五马图》,这五匹马分别是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和满川花。每一匹马前,都有一名奚官,奚官就是养马的公务员,五个奚官里有三个胡人,两个汉人。
《五马图》(宋)李公麟,纸本墨笔白描
纵29.3厘米,横225厘米,珂罗版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按黄庭坚的说法,《五马图》刚画完,那匹锦膊骢就死了,因为李公麟画得太好,马的魂魄都被拿走了。
《五马图》里有一匹白马,它的名字这两年很有名,叫“照夜白”。照夜白这个名字的起源,是唐玄宗的时候,大宛(yuān)国进贡两匹汗血宝马,一匹纯白,一匹杂色,白马取名照夜白,杂色马取名玉花骢。
《五马图》照夜白
当时,大画家韩干画过这两匹马,《玉花骢图》早失传了,现在有一幅《照夜白图》据说是他的手笔。不过我很怀疑,因为这幅《照夜白》有点奇怪,除了画得还算幼稚可爱,其他都不对,风格不像韩干,水准也不如韩干的《牧马图》。
《夜照白图》(唐)韩干/韩幹,纸本设色
纵30.8厘米,横33.5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韩干的《牧马图》虽然是北宋摹本,但是一看就知道是来自大手笔,马也画得雄健俊朗。但是这幅所谓韩干的《照夜白》就完全没有骏马的样子,身子太胖,腿太细,哪里跑得动。要知道,照夜白可是唐玄宗的坐骑,来自大宛国的汗血宝马。
《牧马图》(唐)韩干,绢本设色
纵27.5厘米,横3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朝绘画里的马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除了韩干《牧马图》,还可以参考张萱的《虢(guó)国夫人游春图》的马,更直接的参照是唐代李贤太子墓的壁画上的马、唐三彩的马,甚至南北朝晚期娄睿墓壁画的马。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张萱(宋摹),绢本设色
纵52厘米,横14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有对比才能分高下,李公麟《五马图》里的照夜白,比那幅传说是韩干画的《照夜白》好得多。
最后说一个我的观察:传世宋代人物画里,最接近李公麟的,不是白描,而是《韩熙载夜宴图》。你看,四位吹箫和吹笛子的仕女,她们上衣衣纹的形态和画法,是不是很“李公麟”?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五代)顾闳中(宋摹)
绢本设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好了,李公麟就聊到这里。古代人物画有不同的类型,给我们不同的艺术享受,而我们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不同的绘画类型。
Q:在日展出的《五马图》有淡彩,还是白描吗?
A:过去认识《五马图》,都看老的珂罗版黑白图片,现在真身出来,原来有些地方是淡彩的。那么,《五马图》算白描还算设色?
我的意见,还是白描。因为只有几个淡色的局部,大部分还是白描,算作设色也不合适。由此我想到一个可能:李公麟一开始是想把《五马图》画成浅色画,才染了几处觉得多余,白描已经够了,于是停手,变成现在这样子。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原作是白描,那几处淡彩是后来的好事者染的。究竟如何,都可进一步讨论。
说起中国古代绘画,我们好像都熟悉,比如引发“故宫跑”的《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但是比起西方艺术,中国画似乎更陌生,大众叫得上名字的画家寥寥无几,要论述中国画的好也无从言说。
古代也许是异乡,古画也许和我们有隔阂,这里却有我们的前世和乡愁。是时候该谈谈中国画了。
点击了解无比性感的「天下第一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