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卷三——中风历节
金匮悬解卷三
外感杂病
中风历节九章
1 中风历节之病,皆内伤湿寒而外伤寒闭也。师言外感“风”邪,此风即是寒之义也。
本气之虚,风泄腠理,皮毛窍开,汗出入水,血脉内空,水注筋骨,则病历节。
本气之虚,表虚寒闭,因湿寒之内盛,风虚不能外泄表寒,汗不出则湿不泄,风湿之邪,而内侵脏腑,浸淫经络,则病中风。中风历节之病,终是正气不足,内伤湿寒也,外感风寒,表虚郁闭者,只是诱发之因也。
盖中风之家,阳虚水寒湿盛,脏腑俱虚,风湿寒三阴之邪俱盛,浸淫脏腑经络,故外寒一闭,不能外泄,风即内中,故上下表里,无处不伤,手足皆病。历节之家,也是内虚,中上二焦,犹可支持,寒湿独甚于下,故一感外寒之闭,湿寒亲下,流注关节,则历节病也。
中风之病,仲景未尝立法,然苓桂术甘、茯苓四逆、八味肾气之方,皆中风必须之法。即有上热烦躁之证,而中下湿寒,则无不悉同。上部稍清,即宜大用温燥,不可久服阴药也。
2 本篇,《金匮》杂病之中风与《伤寒》太阳外感之中风,同样是中风,先说一下二者的理论区别,以助理解;
《伤寒》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寒伤皮毛,闭其营血,营性发散,郁而生风,则外泄皮毛之表寒,故见发热汗出,是为太阳中风;此就是俗称的风寒感冒之病,言中风者,是区别于伤寒。太阳经总统营卫,伤营与伤卫之不同,就有营伤之中风与卫伤之寒闭。太阳病,有中风与伤寒之分纲,有中风与伤寒之别。故此中风,是感冒之义。
《金匮》本卷中风;杂病之中风,就是内伤里虚,肾寒脾湿,木气郁陷,肝风之盛,因表阳伤寒,则阴盛而厥,风不外泄表寒,而内中伤人也。此病就是俗称的老年中风病,半身不遂,或偏瘫之病。木气为风,木生于水而长于土,阳虚则水寒土湿,木气生长不遂,则郁陷生风,风泄其皮毛,汗出表虚,则易感外寒,寒闭皮毛,风不外泄而内中也。皮毛不开,则湿不外泄,而内侵脏腑关节也。虽有外寒之闭,终是内伤里虚,本气之衰,而风中于内也,此是为内伤里虚,杂病之中风病。杂病中风,本寒为主因,外寒为客因,诱因。
《伤寒》伤寒有五论;太阳皮毛,伤天之外寒;少阴肾脏,伤人之内寒,寒有内外之别也。而中风者,无论外寒病中风与内寒杂病之中风,风皆是内风,没有外风,故黄师解,中风历节之病,皆内伤湿寒而外感风邪,余解此“风邪”为外寒也,也就是诱发之因。从“风”延伸至“湿”,湿也为里邪,不为外邪,里虚内寒,则脾虚生湿,内生湿邪,而非外湿之邪伤;汗出则湿泄有路,汗出寒闭,湿不外泄则流关节而侵经络也;寒有内外,湿皆内湿,没有外湿。湿为土气,脾病必湿,水寒则土湿,木贼则土湿,故湿不为外邪。伤内外之寒,而病风湿历节之杂病,故先之经典名著,名曰《伤寒杂病论》。人之病,皆是风湿寒盛,三阴之邪,在加外感伤寒,故前人有论,十人病九伤寒也。
3 中风之病,湿寒风盛,又感外寒之闭,风不外泄,而中于内也。此中风者,因寒外闭,风湿寒,三阴之邪中于内也。虽有外寒,终是本气之阳虚,三阴之邪盛。虽有外寒之闭,但此中风杂病,不是胜麻黄发表,此当温燥水土,以泻湿寒,培土疏木,阳回之风,自能外泄表寒也。外寒终是客因,不会寒实,误用麻黄则汗出亡阳,是为虚其虚也。(厥阴篇,厥热往来,也没用麻黄解表,又如,人虚而阳陷,也是畏寒,岂能用麻黄)
里有湿寒,贼风外泄而汗出,汗出则湿有泄路,毛孔开张,稍有外寒感郁即窍闭,风不能外泄则伤于内也,风能外泄,则表阳虚也,风泄窍开则又易感外寒也,内外之寒,风湿之邪,相辅相乘。
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微外寒者,可以忽略外寒,有桂枝通经解肌则已,中风之病,桂枝是为必用之药。因内寒里虚,又有阳陷也,阳陷不能外达,木陷则风中于内。用不用麻黄,临证而论也。内伤杂病中风,大多用不到麻黄。因外寒伤表阳,而里阴盛病中风,外寒终是诱发之因,病本终是里虚,风湿寒盛。
中风之病,是有外寒,但是轻微,大多可以忽略,外寒只是打破表阳与里阴平衡最后的法码与诱因。此如厥阴病,伤寒而发厥或发热,后厥热往复,阴阳之偏,唯厥热相平则病愈。此在内伤中风,终是本虚,终是水寒土湿而风动,以内寒土湿风盛为主。
4 中风定义;里虚之湿寒,木陷之风泄与太阳之寒闭,同时感伤也,是为中风也。里虚之风不能外发微寒之闭,则风湿寒邪,内伤而内中也。
苓桂术甘,泻湿燥土,培木之根;茯苓四逆,温燥水土,培木之根;八味丸,温燥水土,培木之根,滋风木之枯,熄风润燥之方。中风,有水寒土湿之阴风,因感外寒外闭,而里虚内中也(即本条,总因里虚)。还有木枯之风,血瘀等风气独盛,皆是木气之盛也。真武汤,附子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桂枝汤,建中汤,皆是中风之方。一定懂风之来路,风之道理。